本
文
摘
要
在我国院士绝对是形容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最高的荣誉,目前我国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偏向于学术,一个偏向于科研实践,而院士在我国之前被称为部位委员。
要想成为院士是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要想成为院士首先必须要是某一领域最资深的专家,然后还要经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才有资格入选和提名,而最后要成为院士则需要三轮的评选。
既然院士的评选如此严格,那么我国的院士是不是很少呢,答案是的,据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共8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共857人,也就是说两院院士在我国一共才1700多人。
而在2021年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15位院士去世了,可以说让人着实心痛啊,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都是那些院士相继去世了,他们都是那个领域的大神,并且都是毕业于哪所大学。
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逝世,王绶琯院士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毕业于重庆马尾海军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青岛海军学校,王绶琯院士不仅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还是天文学家和科普教育专家,王院士还奠基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逝世,沈忠厚院士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是我国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更是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技术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钻头之父。
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时逝世,程镕时院士出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更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毓麟逝世,周毓麟院士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大同大学数学系,数学家、应用数学家,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
3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又元逝世,周又元院士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主要从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研究,同时涉及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和高能天体物理等的研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彭士禄逝世,彭士禄院士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善炯逝世,沈善炯院士出生于江苏吴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沈善炯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他推动和发展了中国的分子遗传学。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毓元逝世,谢毓元院士出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药物化学家,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研究。
3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逝世,李京文院士出生于广西陆川,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物资技术经济系,为中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4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桂荣逝世,闵桂荣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主要从事航天热控制和人造卫星技术,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
5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逝世,刘兴土院士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祖籍福建省,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要从事全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逝世,王元院士出生于江苏镇江 ,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数学界的元老级人物 ,他在哥德巴赫猜想中的"3+4"命题,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第一次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逝世,吴孟超院士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袁隆平院士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逝世,陈清如院士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2021年对于整个中国学术界和科研界都是灰色的一年,我们失去了太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祖国的今天,他们才是真正的国之脊梁和国之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