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吴永胜先生离世将近15年了。他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个性迥异,形神逼真,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角儿”,依然还活生生地留在观众的记忆中,尤其是在电影《窦娥冤》中饰演的张驴儿,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晚年他曾间断性地回故乡居住。笔者因正为《山西日报》和《蒲剧艺术》杂志写一段马家巷娃娃戏班史,曾有幸拜访过他。那时,他刚刚手术不久,腹部还吊着一个引流袋,当得知笔者的来意后,他不顾身体的羸弱,侃侃而谈。通过几次的访谈,我对他的戏剧人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三次被卖
1924年,吴老出生于稷山县吴城村,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尤为不幸的是,父亲早亡,哥哥被日本鬼子杀害。孤苦伶仃,走投无路,年仅9岁的他首次以三块现洋被卖给稷山马家巷娃娃戏班。该戏班的投资人是马家巷马延寿,又称马小炎。班主是南阳村人苏甲科,又名苏春泰,他早年在马小炎部下任军需,因厌恶蒋介石、阎锡山频频发动内战,祸国殃民,决定弃戎从艺,以戏剧为武器,宣传教育国民,唤醒国民。
戏班学生来自晋南各县,还有河南、陕西等外省;平常有七八十人,多则达百人以上;年龄最大者20岁,最小者八九岁,所以被称作娃娃戏班。戏班管吃管住,从此,吴永胜再也不愁挨冻受饿了。戏班集中排练了三个月后,就开始巡回演出,学中演,演中学,学生进步很快。不久,戏班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各地争相预定演出。1936年,戏班到陕西潼关演出,同“八条棍”班合二为一,实力进一步加强。苏甲科老师家中有事,将戏班托付给新绛一位姓卫的管理人。在蒲州一带演出时,姓卫的管理人将戏箱和学生统统卖给了蒲州城朱老二,年龄大点的学生纷纷离班出走,只剩下吴永胜等年龄较小的一批学生。这是他第二次遭转卖。面对新班主,年龄小的演员难免要遭遇更多的白眼和欺凌。尽管如此,他横下决心争取多学戏,多演戏,演好戏。此时的他,已经在观众中小有名气。可是好景不长,朱老二将戏班带往西安,演了不长时间,又将戏班卖给了西安市一个眉户剧团,这是他第三次遭转卖。时隔不久,吴永胜喜逢马家巷娃娃戏班时期的一位恩师,将他和师兄张盛义介绍加入了西安市山西会馆杨老六戏班,从此,吴永胜结束了由班主随意买卖的凄苦命运。
幸遇名师
吴永胜初入梨园学须生行当,后来因换声原因,改学丑角行当。他在演艺生涯中能取得一些成就,离不开在马家巷娃娃戏班时遇到的三位名师。第一位是刘茂魁,永济人,艺名“京丑儿”,丑角行当。刘茂魁演出曾受到慈禧赏识,特赐艺名“京丑儿”,当年,在北京叫得很响。可以说,吴永胜初入丑角行当是站在一个名人的肩膀上,扣开了蒲剧艺术殿堂的大门。在入行的第三年,他同师兄王祥、张盛义合演《卖豆腐》,他饰演剧中人张殿,崭露头角,赢得喝彩,这是他在丑角行当上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位是吕庚仁老师(人称庚娃),河南人,因演蒲剧丑角出了名,观众送其艺名“晋南丑儿”。庚娃老师教导他演戏是演人,要演好人首先要做好人;演人要形神兼备,演谁像谁。吴永胜入行第六个年头,与王秀兰合演《柜中缘》,饰剧中人淘气,唱红了西安。庚娃老师不仅是他艺术上的恩师,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他演丑角行当酷似庚娃老师,于是人们称他为“小晋南丑儿”“后晋南丑儿”。庚娃老师后来双目失明,在永济虹光蒲剧团依然登台演戏,每出场,必博得观众叫好。
第三位是旺儿老师,又名小旺,花旦行当。本人戏路很宽,一人可以出演生旦净丑多种行当。当时以出演《八扯》而称著一时。蒲剧名旦王存才的《挂画》踩跷技艺是旺儿老师传授的。当时流传“能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由此可见《挂画》在观众中有多大的魅力。旺儿老师反串多种行当,对吴永胜后来演丑角或反串其他行当游刃有余,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梨园“四才”
受名师指导,三次被转卖,剧团多次组合,同演艺界优秀人士互相学习砥砺,吴老集各个名家的优长于一身,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终成为一代名丑。纵观他戏剧人生,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精通多个剧种。吴老以演蒲剧为主,但同时也精通晋剧、秦腔、眉户、评剧等剧种。他第三次被朱老二转卖到眉户剧团,既演蒲剧,又演眉户。他和别人合演眉户剧《阴阳扇》曾轰动了西安。1943年,在绥远加入傅作义部队剧团“唐声社”,傅作义和董其武任名誉会长,在张家口、宣化一带和晋剧名旦牛桂英同台演晋剧一年多,在《李自成》一剧中饰牛金星,受到观众赞许。与此同时,吴老还与评剧名家郗彩莲联袂既演晋剧又演评剧。绥远和平解放后,部队剧团改由地方 *** 接管,在五原一带,吴老既演蒲剧,又演秦腔、晋剧,还演歌舞剧。他是精通多个剧种的通才。
二、反串诸多行当。吴老受旺儿老师的影响,生旦净末均可反串,而且表演娴熟优秀。他在《美人图》中饰丑姑姑,在《天河配》中饰牛郎嫂子,反串丑旦,时至今日尚无出其右者。在《法门寺》中饰刘瑾,反串大净,把刘瑾的个性特征表演得淋漓尽致。过去普遍认为这是“京丑儿”刘茂魁的拿手好戏,吴老却“青出于蓝胜于蓝”。在《皇帝与 *** 》中饰皇帝,反串老生,唱念做打的程式,比专攻老生行当的演员还表现老练优秀。在50多年的戏剧历程中,他上演200多本戏,临时有缺的行当均可反串,被称作梨园奇才。
三、集演、编、导于一身。吴老能演戏,能导戏,还能编戏。绥远解放后,“唐声社”实行改制,吴老与王元凯等既当演员,又担当导演,蒲剧、秦腔、歌舞一肩挑,剧团红红火火,在当地颇有影响。平日,他对丑角行当年轻一代言传身教,热心培养,任新有、王安泰、李峰、康金成、闫景平等蒲剧新秀,吴老均给予指导和扶持,使蒲剧丑角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由他导演的稷山蒲剧团《柜中缘》,参加省会演评选,小旦吉有芳获一等奖,小花脸任新有获二等奖,青衣演员获三等奖,该剧荣膺满堂彩。吴永胜自幼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他多年勤奋好学,爱读书,通历史,对他所出演的人物有独到见解,对剧本中唱词念白,插科打诨有许多出自他自编、自唱、自白,往往收到恰到好处之效,被誉为全才。
四、浑身是戏,演啥像啥。吴老继承了“京丑儿”和“晋南丑儿”两大流派的风格,又吸收了其他剧种丑角的优点,经长期舞台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研究琢磨,从书籍摄取营养,博采众长,藏拙露秀,根据剧中人物身份特点,进行独具匠心的创造,潜心致力于丑角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塑造了许多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艺术形象。诸如《窦娥冤》中张驴儿、《忠义侠》中的封承东、《激友》中的唐儿、《七下生》中土地神、《三家店》中的程咬金以及现代剧中的鞋匠、《沙家浜》中胡传魁等,对每个人物精雕细刻,将其演得出神入化,令观众叹为观止。
在一生的演出生涯中,吴永胜曾赴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2年吴永胜先生不幸病逝,他的名字却被载入了戏剧史册,他所创造的戏剧人物,依旧存活在人们心中。
责编: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