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想看避雷(什么东西可以避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想看避雷(什么东西可以避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想看避雷(什么东西可以避雷)

315消费者权益日悄然临近,不少人猜测今年的315晚会上,或许会有汽车行业的曝光事件出现。中消协在今年二月初所发布的投诉报告显示,在2020年,汽车消费相关的投诉依然“名列前茅”。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不再局限于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与外界连接的移动终端,一个移动的家。消费者不仅关注汽车的品牌、价格,还会关注一辆车是否健康、智能化水平高不高等多个维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功能,既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消费者难以选择。如今的汽车,真的更安全、更智能、更健康了吗?

安全配件配置率不高,汽车安全性待提升

安全之于汽车,这永远是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汽车的安全往往由很多层面构成,既有最常见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也有我们看不见的车身结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等。

根据近年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陆续对65款车型开展了测评,并发布了测评报告,报告显示,汽车的安全性能近年来有了显著的进步。

汽车的安全部件配置率逐年提升,但具体到某些配件,配置率还相对较低。例如侧气帘以及驾驶员膝部气囊的配备率仅有59%、30%,辅助安全配置AEB标配率仅26%。

需要强调的是,其中侧气帘的配备意义尤其突出。我们知道车辆撞击过程中,乘员的脑袋可能会撞向门槛、B柱等坚硬的物体,如没有侧气帘,后果不堪设想。在C-IASI的测评中,只要没有配备侧气帘的车型,都不会获得优秀评价,配备了侧气帘的车型则有71%拿到了优秀评价。

在配备了侧气帘的车型中,又还存在展开不够、展开后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对乘员的保护流于形式。所以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选择要有侧气帘之外,建议也关注一下车型侧气帘的尺寸信息,尽量选择足够大、足够宽的侧气帘,以便起到保护前后排人员最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汽车的安全并不是由某一方面决定,消费者在选择安全汽车时,要从车身结构、主被动安全配置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汽车实现真正智能化,还需时日

近年来“智能汽车”的概念营销铺天盖地,新上市车型几乎都会在广告中亮出各种智能化系统、配置,但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首先智能化的硬件配置率并不高。据2019年智能科技研究报告指出,定速巡航、盲区监测、车道保持、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等自动驾驶硬件整体车型渗透率为 57.1%、17%、17.2%、19.3%、17.2%,整个市场智能配置渗透率较低。

其次,就算配备了这些硬件,表现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根据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测评对比结果显示,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DW、盲区监测系统BSD、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PS近年来的优秀率均有所提升,但是ACC、BSD、APS在2020年的优秀率仅为53%、80%、33%。

以自动泊车为例,在i-VISTA近三年已测的55款车型中,搭载率为67%的自动泊车功能,仅有37%的车型获得优秀评价,也就是说有超一半以上的车型APS功能表现一般,消费者并未能够真正享受到APS功能的便利性。

再如,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DW。据2020年i-VISTA测评结果显示,LDW普遍在弯道识别时,存在识别不清、不能够及时予以提醒的问题。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车辆拥有LDW功能,在弯道行驶时也需掌握好方向盘,不能依赖LDW。

当然,从纵向角度来看,现阶段的汽车智能化整体水平是有所提高,对比2018-2020这三年的i-VISTA测评成绩,AEB、BSD、LDW表现优异,平均分均达到9分以上,但智能化水平要完全达到人们的预期需求,还尚需时间。

疫情过后,汽车健康还需全方位考量

据2019年车质网发布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2019年,消费者对车内异味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

截图于车质网

不过大部分消费者判断车内空气的好坏,都是看是否有异味。事实上,仅从异味判断车内空气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车内会散发出来的对身体有害的有机性挥发物质(VOC),很多是我们闻不出来的。有机性挥发物质(包含五苯三醛在内)会对车内乘员的心、肺、肝等内脏及神经系统产生有害影响,甚至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对车辆乘员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测评车辆空气,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分别对VOI(车内气味强度)和VOC进行测试,给出车辆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判断。其中在无法被消费者感知的VOC板块,包含了健康危害指标和综合污染指标两项子测评,在专业的环境下,对车内空气的有害风险与综合污染物质含量开展测评。

消费者购车时可以参考C-AHI测评中车型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成绩,择优选择。在购买新车后,可以通过暴晒通风的方式来清除车内VOC,同时,日常用车要记得及时通风换气,这样也可以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中国汽研建成的国内首个整车级PM实验舱

值得一提的时,2020年C-AHI发布了车内空气中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物风险VAR的测试及评价规程,2021年将正式实施VOI、VOC、PM、VAR、EMR全维度测试评价,消费者在购车时可以根据C-AHI测评得到更全面、多元化的数据参考。

用规则守护良心,用诚信共筑信心,315为消费者权益护航,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则用指数指导消费,为消费者安全与健康护航。随着指数近年来的应用,无论是车辆安全、智能还是健康,2020年车型表现相比2019年测评成绩均有所提升,可见,指数测评对车企研发汽车起到了“反逼”效果。艾迪哥在此也建议各位,未来选车时,可以在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中查看你所关注车型的测评成绩,将你所关心的问题前置,pick出你心中最满意的车型。

更多我想看避雷(什么东西可以避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