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描述乡情的散文诗(关于乡情的名家散文带题目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描述乡情的散文诗(关于乡情的名家散文带题目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描述乡情的散文诗(关于乡情的名家散文带题目有哪些)

乡情散文:家乡大鼓书

文:高志明

我的家乡在枞阳县,介于吴楚之间,地处长江之滨,襟江带湖,交通较为便捷,历来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在旧时,各地来此卖艺谋生者较多。明清时期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而最流行的还是鼓书,俗称“大鼓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电影、电视、电脑及智能手机的相继面世,大鼓书在家乡风靡过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已成为非遗曲艺,传承人也是凤毛麟角。

我是在大鼓书的鼓点声中长大的。可以说大鼓书是我的文学启蒙者,大鼓书艺人则是我的第一个文学老师。尽管我当时正值年少,识字不多,但大鼓书的故事情节说也好唱也好,我能听得清楚明白,而且像现今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令人痴迷。

家乡的大鼓书内容丰富:有叙说传统故事的,有赞颂伟人名流的,有记叙革命战争中英雄事迹的,有叙说男女爱情的,其中尤以历史故事为多。我最喜欢听《封神榜》、《罗通扫北》、《杨家将》之类的内容。

曾记得:一到正腊月,村子里就有人牵头,一家家走动,从殷实的人家开始,募点现金或者煤油、蜡烛、烟、酒、茶等,安排好说书先生的食宿。一个村庄,几十户人家,聚少成多,足以请说书人说上两三个礼拜,将一个完整的本本说完。

接下来就是预约说书先生了。说书人的选择是有讲究的,有的说得好,有的唱得好,有的文雅,有的粗犷,有明眼人云先生,也有瞎子汪先生。村子里主事人一般都请一位姓朱的先生来说。朱先生个子大,皮肤白皙,掀脸光(刘海长得上),大背发,英俊潇洒。说唱起来,字正腔圆,是说书界的红人。

到了腊月下旬,朱先生如约而至。书场一般设在住宅宽敞的人家堂屋,挨挨挤挤坐满三四十人不成问题,当然多数人得自带凳子。

一张八仙桌摆在堂屋上首,一面大鼓支在六角架上。夹板陈旧,占了桌子一角。桌上还放一枚枣树醒木,黝黑发亮。昏暗的灯光下,只见朱先生有一下无一下地敲着大鼓,鼓声先缓后急,似乎是在催促听众快快入场。

听众陆陆续续地来了,黑压压的一屋,就连屋外也围了好几重乡亲。在大家期盼的眼神里,只见朱先生打起精神,鼓过三遍,又清了清嗓子:“好了,好了,大鼓敲起来,竹板打起来,我先来说说《十大劝》,算是给乡亲们送个手。一劝世人孝为本,黄金难买父母恩。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养忤逆儿……”

送手称之为“书头子”,如同放电影前的加映片。书头多搞笑,荤的素的都有,为把听众的胃口吊上来。朱先生书头说到尾声时,他兀自从鼓架前站起来,右手鼓槌如舞点在鼓面上密密走动,左手夹板似风雨交加,一阵紧似一阵。突然,“啪”、“咚”醒木和鼓同时发声。紧接着朱先生左手执板,右手执槌,神采飞扬地开腔唱道:“扁鼓响,竹板打,闲话少说讲正文。今天不把旁的表,单说民族英雄姓岳名飞字鹏举,赤胆忠心保国家……”听众鸦雀无声,竖起来了耳朵。

过去的乡村少有文娱活动,因此大鼓书深受乡亲们青睐,甚至上了瘾。正腊月要是没听上大鼓书,似乎没有年的韵味。

听书还有个好处,就是不误手中的活:女人纳鞋底,编织线衣,男人剥花生……

说到 *** 处,朱先生开始卖关子:突然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关键时停板,让人欲罢不能,心急火燎。这时有人上去递根烟,他随之点火,深吸一口,憋了半天才吐出烟圈圈。也有人上去斟茶,他浅浅喝一口,润润嗓子。人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说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又是一声醒木响,下回书开始了,听众也随之进入岳家军抗金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中……

书一段一段往下说,耳闻鸡叫头遍,鼓声依旧咚咚,听众毫无倦意。如此,风雨无阻半个月左右,大鼓书《说岳全传》说完了,留下的是乡亲们的依依不舍,和一阵阵对英雄的敬佩、唏嘘……

在过去的乡村,说书是门技艺,凭一面鼓,一手夹板,一枚醒木,说中有唱,唱中有说,配合模仿人物道白,拟音,加以形体动作,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凭技艺能养活人,能将生活过得比别人滋润。也正是这些说书人,给了我少年时代特殊的营养。我所知道的四大名著等,最初是大鼓书馈赠给我的。后来我在读这些古典书籍时,觉得书上写的,还没有说书人朱先生等说的精彩呢!相信否?大鼓书,我儿时的心灵鸡汤!

作者简介:高志明,笔名田园牧歌,男,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系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乡村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中国乡村》认证作家。已有多篇散文、游记、现代诗歌、诗词发表于多家网络平台,以娱生活。

更多描述乡情的散文诗(关于乡情的名家散文带题目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