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前几天拍了蒸茶的视频。
有茶友问我,既然蒸茶这么不好,为什么还有厂家发明蒸茶器呢?
我认真想了想,说,因为蒸茶是一件风雅的事,但凡有情趣,有意思的事,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尝试一下的。
就像大家都知道煮茶,很古风。从汉到唐到宋,都在煮茶。
唐人煮茶,因为是从汉沿袭过来的,所以,对于唐人来说,煮茶,就是一种古风。
到了宋朝,点茶盛行,然而,苏轼之流的文人,照样以效仿前朝(唐人)煮茶为乐。
在全国一片点茶的大宋朝,能别出心裁地煮个茶喝,那当真是风雅之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世人眼中,不吃点茶而偏要遵循古法煮茶,是老土,守旧,古板。
而在文人雅士眼中,煮茶,却是品味不俗的体现。
是风雅,是有学问。
试问,宋江吴用李逵一干人等,懂得煮茶么?估计能吃上一盏王婆之流手制的点茶,便是享用了。
故而,到了现今,功夫茶泡法一统天下的时候,到了冬天,煮个茶,回忆一下古风,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
就像,汉服有越来越多的拥趸,飘逸如仙女的裙裾,满满的古味在行走。
仿佛,敦煌那幅名叫“飞天”的壁画,重新露脸在现世。
《2》
煮茶是古风,蒸茶,虽然不是古风,但却仍然很风雅。
尤其,一些煮茶“手残星人”,尤其适合蒸茶。
煮茶是需要技巧的。
放多少水,投多少茶量,都是有比例的,并且这个比例,是恒定的。
比如,一只600毫升的壶,由于壶嘴低,注水只能低于壶嘴,过高则会溢出。低于壶嘴的注水量,大约在400毫升左右。
这样的水量,投茶便不能投太多,太多容易煮得太浓,煮得又苦又涩。
然而,有很多茶友,煮茶时不用秤称重,随便抓一撮就扔进去了,结果便是,自己以为水很多,茶叶要多放一些,然而煮出来,完全不能喝,太苦了嘛。
并且这种涩感,还会一直伴随着整壶汤,一直存在,就算煮第二壶茶汤时,用夹子夹掉一些茶叶,减少了投茶量,但煮出来的汤,仍然是有苦涩味的——这些茶叶因为第一壶投茶量太多,茶叶被催生出了大量的苦涩物质,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被惹毛了的茶叶,继续在下一壶里,释放着过量的物质,让汤水继续过浓,伴生着挥之不去的苦涩味。
另外还有一些茶友,喜欢一劳永逸。
煮一壶茶,喝一天。
嗯,就像我们胡建人夏天煮凉茶,早晨起来,煮上一大锅,能喝到下午。
煮凉茶可以这样,但煮白茶不行。凉茶是中草药,而白茶是茶。
煮一壶,闷一天,到晚上的时候,这壶茶,其实已经有一部分在氧化了。如果天气热,还会生成闷味。
总之肯定不是新鲜刚煮出来的白茶那股子香气——花香药香浓郁,有的还会有柔润的枣香.....
这样不新鲜的茶汤喝进肚子里去,肯定是对肠胃不太好的。
喝茶,本可养身养心,然,喝到闷坏的,变味的茶,却只会伤身。
与原先美好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3》
煮茶总是煮不好的茶友,还是蒸茶吧。
蒸茶器,它有几大妙处,且容村姑陈一一道来。
首先,蒸茶,很费时间,适合生活节奏慢的老年茶友。
煮过茶的人都知道,煮茶,是很快的。烧水,水沸投茶,关火起壶,稍凉出汤。
煮茶的时间大多是花在烧水上。
而蒸茶,却是恰恰符合了那首歌名叫《从前慢》的歌的意境。
蒸一壶茶,要先投茶进蒸茶器,接着烧水。
水烧沸之后,持续不断的水蒸汽,会进入蒸茶器,继而不断地冲刷着蒸茶器当中的茶叶,慢慢地浸润它们,慢慢地让它们润透,再释放出茶叶当中的内质,滴落到壶底。
这是蒸馏的一种变形。
二锅头,便是把酒液蒸上去,再遇阻挡下沉,而杂质便随水蒸汽上升,附着在了顶锅的壁上。
蒸茶的原理与之相似。
不同的是,蒸茶是茶在上面,水在下面,茶与水并不在一处。
茶当中的内质浸出,是依靠水蒸汽的不断洗刷,让茶叶在水蒸汽的高温和高湿之下,释放出内质。
正是因为茶与水并没有直接接触,故而,蒸茶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缓慢。
正常煮开一壶茶,在南方的冬季,需要5分钟。而要蒸出一壶茶,在南方的冬季,需要20-30分钟——具体要视蒸茶壶的容量大小而定。
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果是生活节奏缓慢的茶友,那正好适合。
清晨起来,打一套太极,蒸一壶茶。
看水蒸汽缓慢上升,缓慢浸润茶汤,再仿如雨中晶露一般凝成茶珠,再滴落于壶内。
光看那颗水珠的凝成,便是一种享受。
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所在。
《4》
其次,蒸茶是新手党的福音。
蒸茶,前文提到了它的原理,是利用不断上升的水蒸汽,浸润茶汤,让茶汤在热蒸汽的作用下,释放出内质。
蒸茶时,茶与水并不直接接触,便不会致使茶叶在茶汤中浸泡过长时间,生成过浓的茶汤——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这种过程,就像是隔靴搔痒,手没有直接抓在皮肤上,就算力度过大,也不会太痛。
因此,新手茶友们在煮茶时,通常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比如投茶量过多,比如煮的时间过长,比如水量过多.....这些现象,在蒸茶时,便极难遇到了——蒸茶并不让茶与水直接接触,内质释放慢,茶汤自然浓烈不起来。
喝到嘴里的茶汤,便是香香的、软软的了。
蒸茶,就是降低难度之后的煮茶。
若是煮茶技术不好,煮出来容易苦和涩,那请蒸茶吧。
蒸一壶茶,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蒸出好喝的茶汤,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蒸茶也是有缺陷的。
那就是,蒸茶很浪费茶叶。
试想,煮茶,茶叶与水直接接触,内质直接在高温浸泡下释放到茶汤中。
这是一种直接浸出的方式。
而蒸茶,茶叶没有与水直接接触,而是与水蒸汽直接接触。
这种接触方式,就像是转了个弯。水蒸汽的力量,相比沸水,那不止是弱了一两个档次。
故而,同样克重的茶叶,煮茶释放出来的内质,与蒸茶释放出来的内质,完全不一样,煮茶更浓,而蒸茶更淡。
那么,要想达到与煮茶相同的润度,稠度,香气,那便要增加蒸茶时的投茶量,方才可以实现了。
《5》
凡事总是有利,有弊。
煮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
蒸茶,也是一种饮茶方式。它当然不如煮茶古老。但是,它却可以成为一部分煮茶煮不好的茶友的救星。
喝到苦涩的茶汤,不仅虐身,还虐心。
喝茶本是为了养心,被苦涩味这么一搅和,养心的目的肯定是达不到了。
不糟心,就不错了。
故而,煮茶新手,还是蒸茶吧。
感谢蒸茶器的发明者,给了我们第二条路走。
当煮茶已经成为往事,蒸茶,还可以带领我们,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可以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 END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微信cunguchen2018)文章为小陈茶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小陈茶事直播间目前已经开通每天晚上19点准时开播
想参与直播间,直接点击“观看直播”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2015秋寿眉后压饼《半生缘》
这块饼,散茶存了三年,才拿出来压饼。
又陈了一年,才拿出来分享。
为的,就是这一刻,让它惊艳了时光。
药香,枣香,花香,陈香,
竹叶香,荷叶香,齐齐上阵,
汤水里的胶质丰腴而多情,
汤感饱满而有韵致,
水路稠滑,喉感极顺,
回甘里,浓浓涌上无数的香气,
仿佛岁月逝去之后,
那饱经沧桑的回响。
前半生,我收藏它,是缘起。
未来的半生,换你们收藏它,
亦是另一段缘起。
愿,我们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白茶后压饼,白金时代被遗落的一颗明珠!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2015年秋寿眉后压饼《半生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