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家里长辈看到饭店里面陈列的那些“自泡酒”,总会驻足观望、商量着要不要来一杯助助兴。
听着店员热情介绍这些泡酒的玩意儿多难得;蛇、蝎子、蜈蚣、蛤蟆泡出来的酒,有活血驱风、除痰祛湿、补中益气的作用,这酒可是大补……
等等等等等一下。
我只想插一句嘴:“喝这酒,是不要命了吗?”
用高浓度酒精长时间浸泡,也灭不掉各种生物毒素的毒性
酒精泡个三五年,还不能把毒“泡死”“泡没”?
当然不能。
拿蛇毒来举个例子。
蛇毒成分、作用机制都非常复杂,但还是能从中总结出蛇毒中的主要毒性物质的——蛋白质(30余种酶和毒素)、小分子肽(神经毒性多肽、膜活性多肽)。
神经毒:肽链
神经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由15~18种氨基酸、60~74个氨基酸链结合而成的肽链。
它能阻滞神经肌肉传导、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和导致呼吸肌麻痹;也能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血压、呼吸。
血循毒:蛋白水解酶、溶血因子等
这些蛇毒中,往往存在一系列能影响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物质,多数为蛋白水解酶、溶血因子,能引起溶血,导致肾衰竭;某些蛋白水解酶甚至能直接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肌肉毒 :肌肉毒素(膜毒素)、蛋白水解酶等
这些肌肉毒素能破坏骨骼肌麻痹、引起肌肉疼痛、无力、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
看到这儿,有的人可能想说:“酒精不是能让蛋白质变性吗,泡酒灭蛇毒没毛病吧?”
酒精是能让蛋白质变性,但是不能让肽链断裂;即使用高浓度白酒长时间浸泡这些毒物,最多也只能破坏一部分毒素。
这些泡了蛇、蝎子、蜈蚣、蛤蟆的酒,不管泡了多少年,还是“毒酒”。
即使挤掉毒液、拔掉毒牙再泡酒,自泡酒的安全风险还是很大
有些商家宣称自己的泡酒材料,都是已经做过“去毒处理”的,可以放心喝。
Emmmm……
那野生蛇虫鼠蚁上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呢?
细菌
只有在70%~80%的浓度下,酒精消毒杀菌的效果才比较好。即使是高度白酒,酒精浓度也只有52%左右,根本达不到消毒杀菌的要求。
病毒
酒精能杀死部分细菌,但是对病毒并没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寄生虫
蛇、蛤蟆等动物身上,寄生了大量的寄生虫。
2015年,一份研究抽取了福州动物园圈养的9种蛇共计20份粪便样本,发现这9种蛇的寄生虫感染率为100%。
连动物园内圈养的蛇,寄生虫感染率都达到了100%,那就更别提野生的蛇了。
酒精本身就很难穿透蛇皮、蛇的肌肉层,深入消化道,杀灭这些深植于蛇体内的寄生虫和虫卵……真的是“强酒精所难”。
酒是一级致癌物,根本谈不上“补”
2012年,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确定致癌的物质。
WHO官方网站上列出了一个很可怕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因有害使用酒精导致300万例死亡,占所有死亡数的5.3%。
酒精能造成200多种疾病和损伤,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硬化、酒精依赖、引起暴力和交通事故……和“补”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喝下去的每一滴酒精,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更何况是这种泡了毒物的“酒”呢?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我国正式进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时代。
如果看到饭店继续售卖这种宣称“野生毒物泡酒”,应该承担起公民的义务,向有关部门举报。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文献: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张韬. 圈养蛇类寄生虫病感染调查[J]. 中兽医学杂志, 2015, No.196(10):11-13.
[3]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点击了解更多中毒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