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江夏黄氏源流远 吴阳大宗六百年
黄帝、炎帝确立为华夏领袖时,社会从洪荒时期进入了文明阶段。
黄帝的第十代孙有一个叫陆终,又名惠连,受封于黄国而得黄姓。他是中华第一个黄姓人,距今约有4300年历史。黄姓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到了公元130年前后的汉朝后期,黄香、黄琼、黄琬三代为相,黄姓在京楚之地兴旺发展,武汉周边的黄姓,环绕着江夏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黄姓望族——江夏郡。后来,凡从江夏外迁的黄姓人及其后代,皆为江夏黄。江南几省,台湾以及海外的黄姓华侨,几乎都是江夏黄。
东晋初年,公元350年前后,中原的江夏黄的黄彦丰派任福建晋安郡长官。黄彦丰成了建福第一个江夏黄始祖,也是福建汉族第一个黄姓人。这支江夏黄极为兴旺,到了他的第十二代裔孙黄岸时期,江夏黄已成了福建的五大姓之一。黄岸系福建莆田始祖,唐朝中期进士,任广西桂州府剌史。黄岸的第六代孙黄滔是福建莆田东里坊仓前始祖,唐朝乾宁二年进士,官授国子四门博士。因国事无望而致仕归闽,被闽王王审知招纳封为威武军节度推官。当时中原衣冠避乱会集于闽,推黄滔为八闽文坛之主。黄岸是粤、桂、琼全部黄姓的始祖;是闽、赣、台湾、海外大部分江夏黄的直裔始祖。
黄昱,系黄滔的第十三代裔孙、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朱紫巷东里坊仓前人,元朝延佑六年,即公元1319年,28岁时中举,特授广东石城县尹加一级(化州县前身,县治始在廉江,后立化州),居广东高峰铺东,即今廉江上县村。今广东、广西、海南、辽宁等地,有近36万人,供奉黄昱为始祖。
黄梅珊(名思温,字汝琏,号冰洁,公元1333—1400年),系黄昱的次子,在廉江上县村长大,明朝洪武21年(公元1388年)进士,先后任博白县和博罗教谕。黄梅珊被吴阳的壮丽山水吸引,于公元1392年前后肇基吴川县城吴阳。先后有六支黄岸的后人入肇吴川,而黄梅珊这一支人是较早进入吴川县的江夏黄。黄仲仁、黄仲义,分别系黄梅珊的长子、次子。仲仁选择吴阳岭头街为永久居住地;仲义则肇基黄坡大岸村。
不久,黄氏子孙在吴阳岭头街建立起“黄氏大宗祠”,藉此纪念前贤梅珊公开拓吴川的历史和承传祖德文化。黄氏大宗祠自始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二.祭祀前贤香火旺 人文蔚起堪壮观
岭头街黄氏大宗祠建立于明朝初期,占地面各800平方米,单层砖石木结构,古朴大方,然雕梁画栋,斗角翘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几百年来,黄氏大宗,是江夏黄氏矗立于南海之滨的神圣殿堂,精神家园。
不但梅珊公的后代子孙川流不息前来祭祀,黄朝奉的后人,黄昱两位弟弟黄暹、黄升散布于粤西的后人,还有与黄朝奉结有恩义之交的陈朝奉后人,年年岁岁,春秋两季,醒狮队,武术队,锣鼓喧天前来黄氏大宗联谊和祭祀。
岭头街黄氏大宗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一件美事,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德道天成神佛佑,枝繁叶茂果满园。六百余年,天地悠悠,梅珊公的两支后人,承前启后,披风沐雨度春秋;沃土润厚,民丰物阜,瓜瓞绵绵结子稠。时至今日,长子仲仁公的枝叶已经繁衍成了64座村庄:其中有岭头街、南门村、城里村、西门街、霞街村、垌儿村、闸口村、海沟村、黄耀村、坡尾村、吴阳黄屋村、白沙刘屋、白沙湾、黄坡黄屋村、埇儿村、禄寿村、沙角旋村、南平黄村、六口塘、葵塘村、茅埇、闸口村、南三莫村、防城竹围、防城排探、上冲孔、下冲孔、潭油角、松柏林、钦州、天堂坡、大丰角、蓑衣山、光坡、沙田墩、定枭村、长坡村、防城一街、志亮房、新安、南三黄村、老下溪村、山内村、新下溪村、田下村、草潭水大坑村、阔他村、南昌村、后昌村、横岗嶺、廉城西街、下水尾、墩湖村、东边田、东头坡、蔡洞、长钗村、田埇尾、嶂背、中山村、文塔黄屋、青林村、宁根村、上塘村。次子仲义公的枝叶已经繁衍成了36座村庄:其中有大岸村、大岸岸西村、大岸南岸村、六塘村、庐山村、渡头坉、平乐村、振文、大岸垌心村、三南沙村、芷寮村、上达村、大岸大垌村、三端坉、姓黄坉、美堂村、三柏儿、芷寮曲街村、桂屋村、郑屋村、达智村、烟楼村、成宇墩、合浦那脚塘村、徐闻那来、洋青鸭塘乸、扬柑吉南村、海康那梁、北水、塘西、赤乌、北水寮、白下坑、下坎、河头、企水。梅珊公两支后裔形成的100座村庄,人口为6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