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郑澍 陈惠婷 郑柱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三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在初具规模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从深圳大鹏湾到香港的南丫岛,输气管道在海面之下,正源源不断地向香港供应液化天然气。一架无人机正在隔海对一条海底隧道进行例行检查。这片海域航线密集,气象环境复杂,如何保障海底管道安全一直成为难点。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荆文龙:我们技术研发中心在广州,基站设备的智能制造中心在佛山,传感器的研发中心在深圳。我们是综合运用大湾区各地的创新资源,协同为香港提供海底输气管线巡检。
香港人吕冬在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工作。初来南沙时,广州市和南沙区 *** 分别给予吕冬科研项目启动资金和安家补贴。
吕冬: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可以在4~5年里,在大湾区安家,好好工作。
创新,已经深深植入大湾区的基因。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跻身世界最重要的科创中心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金实现跨境自由流动,为科技湾区建设注入更强劲动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未来我们资金也将重点投向深港合作较为紧密的地区。
截至目前,大湾区已布局2家国家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0家香港、澳门联合实验室。“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表示,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迸发出越来越大的潜能与活力。
龚国平:全面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与全球多个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科技交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