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当然是印度的咖喱味英语啦,这还用说。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国人对三哥怀有戏谑的原因,同样是被西化,我们连英语都比他们说的流利和标准,记得第一次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候,我一度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语言叫做印度语。
百度了一下,搬运过来科普:
印度人的发音受当地语言影响很重,语调上跟英式英语也差别很大,另外一些特别的发音很不一样.比如:
t发成d: time,dime几乎区分不开
th的音发不准,不是正规的咬舌尖发音,而更接近于s,thanks发音像sanks
p发成b: pear,bear几乎区分不开
适应了印度人的口音之后,理解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语音语调有差别,但是他们对于英语的思维方式是继承于英国人
除了英美语言习惯不同(印度人总体讲属英式英语),比方说印度人管“去外地”叫“go out of station”,而美国人的说法是“go out of town”,印度人管领导人的车队叫“cavalcade”,而美国人叫“motorcade”等等,印度人还把很多印地语的词带到英语里来,进行“创新”。
翻开一份印度餐的菜单,整整齐齐用英语字母拼出来的菜名aloo、paneer、gosh,如果
没有下面标注的英语解释,你根本无法知道它们原来是土豆、奶酪和羊肉。数字表达方面,印地语的“十万”lac和“千万”crore等也已成为当地英语的正式词汇。
印度英语发音规律:
WA DIM=WHAT TIME
I D LIG DO CHANGE DE GALA=ID LIKE TO CHANGE THE COLOR
关键点:
P发B
T发D
K发G
R发L
没有爆破音和清辅音
印式英语在发音方面的“特点”往往给最初接触者以深刻印象。很多人都熟悉那句著名的“Im dirty (thirty)and my wife is dirty (thirty) too”的例子。由于受印地语等地方语
言发音和语调的影响,印度人的英语很难区分t和d、p和b、l和r这几个音。“th”的音读
得很像“t”,不发声的辅音“r”也往往读出声来。上面那句例句英语意思是“我三十岁,我妻子也是三十岁。”但用印式发音读出来就变成“我很脏,我妻子也很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印度人喜欢将音节后面的辅音g读出来,好像日语读外来语的方法。比方说morning要读成“morning-ge”,最绝的是有一次一个印度朋友谈起华盛顿,说成“washingge-ton”(“华盛格顿”)。
关于语调方面的“妙处”,用文字来形容实在难以惟妙惟肖,但如果你听过两个德里的大学生用英语对话,一定会觉得很难忘。其特点是语速非常快,其婉转起伏宛如印地的一般。词汇也许是印式英语中让人最头疼的部分了。另外,印地语有两个很有用的后缀也“堂而皇之”地跻身于印式英语,一个是“-ji”,一个是“-na”。前者表示尊敬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字的后面,比方说索尼亚尊称为 “Soniaji”(索尼亚“吉”),阿德瓦尼叫“Advaniji”,湿婆神叫“Shivaji”。但一些中下层印度人士英语不太好,便在所有英语词汇后面都加上“ji”,以求“保险”。有一次笔者与一个印度门卫对话,他从打招呼、回答我的问话到道别,只用了三个词:“hello-ji”(“哈罗吉”)、“sir-ji”(“先生吉”)、“ok-ji”(“0K吉”)。令人叫绝。“na”在印地语表示否定,一般放句尾时表示反意疑问。例如标准英讲“You were there,right?”(你当时在那儿,对吧?)现在许多印度人口语中会说:“You were there na?”表示相同的意思。至于其他一些具有“印度特色”的词汇,例如saffron (藏红花,在印度指代表印度的杏黄色,引申指印度教团体和人士)、parivar (印地语“家族”之意,在政治中指国民志团、湿婆军等印度教团体的总和)、Hindutva (印度教复兴运动),在阅读时碰上了,即使知道其字面意思,要掌握其深层社会政治含义则是又一层的境界了。
其实,印度人说英语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比起某些国家比如日本、菲律宾要好得多,只要熟悉印度人说话的典型特点在交流中就不会存在巨大的困难。
印度人英语口音重、语速快,说起话来满嘴里跑舌头,辅音r发颤音,乍听起来很难懂。印度式英语发音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标准英语中本应该咬舌送气的音th简化为 t。而且印度人发的t的音,又接近d的音。所以印度人自己也拿这个发音特点开玩笑,当他们说“我30岁了”(I am thirty),听上去就是“我有点脏”(I am dirty),因为 thirty(三十)的发音和 dirty(肮脏)混淆了。1968年美国拍摄的《狂欢宴》(The Party),著名喜剧演员塞勒斯扮演一位倒霉的印度土包子,满口印度腔英语,一路插科打诨自我解嘲,周旋于美利坚高等白人之华屋盛宴,漏子捅了一个又一个,至今还是美国人模仿印度腔英语的经典。
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