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齐氏牛街美食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文/图
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文旅项目加速集聚,红色经济蓬勃兴起,近年来,昌邑市龙池镇深度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持续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品牌,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面赋力乡村振兴。
资源禀赋成就红色圣地
5月26日,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史馆迎来了几批外地的党性教育考察团,参观者在聆听与观摩中深刻感受这座被誉为“红色堡垒”村庄的红色历史。近年来,马渠村建成了集中展现红色村史的“马渠村史馆”、纪念先模人物的“马渠名人馆”和“红色马渠”党性教育基地,保护和恢复建设了县委、县 *** 秘密联络点旧址、昌潍县委宣传部旧址以及十余处名人故居,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村庄,近几年该村每年接待参观游客均在10000人次以上。
村党支部书记魏广政告诉记者,马渠村今年成功进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目前镇 *** 已委托省旅游规划院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打造,进一步叫响“红色马渠”文旅品牌。
在龙池,像马渠村这样的红色村庄、革命遗迹还有不少。星火瓦城、英雄白塔、抗日殉国烈士祠、八路军七支队联络处旧址……目前,该镇8处文物入围了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龙池镇打造红色文旅小镇的步伐奋力提速。
要素集聚汇成项目洼地
强大的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在龙池一直赓续传承。近年来,更多红色文旅资源要素在这里聚拢,项目洼地逐渐形成。
建成以“信仰”为主题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集中再现昌邑、潍县、寿光北部地区军民保卫“渤海走廊”的伟大斗争历史,先后接待省内外20余万人次参观学习;建成全武红色博物馆,重点展示红色书籍、影像、毛主席徽章、画作等藏品10万余件,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昌邑市委党校暨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在龙池镇启动建设……
“实践活动基地建成后可满足党员干部1万人次、中小学生1.5万人次的年均培训需求,进一步扩大渤海走廊党性教育基地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把龙池打造成为昌邑北部红色文旅高地。”项目负责人王海洋介绍说。
“齐氏牛街”餐饮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龙乡客栈”建成红色研学课堂,文旅消费业态进一步丰富,吃、住、研、游、购、娱等多种业态全面开花。
目前,龙池镇初步形成以昌邑市委党校新校和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核心,红色马渠、星火瓦城、英雄白塔三大片区和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全武红色博物馆、抗日殉国烈士祠、陈干纪念馆、红色金融史馆五个展馆为框架的“一心、三区、五馆”的文旅产业布局,一个红色文旅产业组团日渐明晰。
赋能振兴隆起产业高地
“发展红色文旅的根本要义在于推进乡村振兴。”龙池镇分管负责人徐菁表示。
5月26日,记者在齐氏牛街见到了经营业户董林田。32岁的董林田是龙池镇郭疃村的一名村民,几年前还在青岛从事二手车生意的他现在齐氏牛街经营着一家水饺店和青岛锅贴店。他表示,准备再开一家烤肉店,同时结合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推广发展冷冻水饺、冷冻锅贴等预制菜产品。
2020年7月份,龙池镇龙东村整合村内37处闲置古民居打造了齐氏牛街。目前,已成功运营齐氏牛肉包、齐氏全牛宴、齐氏水饺、齐氏锅贴等10多个餐饮项目,吸引了不少周边食客慕名而来。
龙东村党支部书记齐百川告诉记者,齐氏牛街的成功运营,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提供了40多个工作岗位,就业人员年收入达到了46000元。
一条街带活了一片经济。
立足“齐氏牛街新龙东”“世外桃源东利渔”等文旅特色村,龙池镇重点推进东利渔特色产品采摘园、北部生态湿地绘画摄影基地等项目,培育皇席菜包子、齐氏牛肉包等特色美食,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态全面起势。
“龙池镇将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继续深化红色文旅小镇建设,倾力打造山东半岛红色旅游集散中心,力争三年进入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第一梯队,五年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文旅小镇,以红色文旅带动红色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龙池镇党委书记王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