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豫剧《桃花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剧目,许多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都曾经演唱过此剧,并成为多位艺术大家的流派代表作,这在戏曲界是极为罕见的,足见该剧的份量之重、影响之大。
2016年,绝响舞台半个多世纪的常派《桃花庵》将由河南豫剧院一团重现舞台,挖掘整理后恢复创排,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惠领衔主演,以公益演出的形式奉献给广大戏迷一出传统豫剧经典之作。
常香玉先生应该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开始演出此剧了,在其《戏比天大》回忆录中曾记载了1938年逃难之中结识马金凤,二人同台演出《桃花庵》的情况,常香玉饰演窦氏,马金凤饰演陈妙善。四十年代初,在西安,常香玉也经常上演这出《桃花庵》,当时常香玉所在的豫秦剧院,常香玉演窦氏,王秀兰演陈妙善;若常香玉不演,则王秀兰演窦氏。
并在解放前夕曾与崔兰田合演此剧,为崔兰田配戏陈妙善。建国后,常香玉便甚少演出此剧了,网上现存音频应该就是五十年代的演出录音,而更多滴是开始对“红白花”等剧目进行加工精湛了。但常香玉的《桃花庵》几个唱段则被其丈夫亦是豫剧著名编剧陈献章收录在《豫剧曲谱常香玉唱腔集》之中。
倏然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已经甚少有人知道常香玉先生还唱过此剧了,大家已经习惯上的一提及《桃花庵》,便想起崔兰田大师,想起张宝英等崔派传人。但前些年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小玉开始着手挖掘常香玉先生的骨子老戏,其中便有《桃花庵》这出戏,网上有其“九尽春回杏花开”的唱段。
河南豫剧院一团特意邀请对常派艺术造诣颇深的著名戏剧家石磊先生,对原剧本作了精细整理、加工,并亲任该剧导演。除了删减一些琐碎场次和增加了一场“王三思买孩子”的一场戏外,更重要的是对该剧属于女主人公窦氏人性的一面,做了进一步的开掘和揭示。
除保留了原剧窦氏阅历广、城府深、干练老辣的贵妇人品格外,还特别强调了她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和充满同情心的一面,使其人物性格更加完整丰满,亦更加可亲可爱。
据河南豫剧院一团副团长李少宾介绍,为尽量保持常派艺术原貌,一团做了大量近似考古挖掘的收集整理工作,找到了常大师于1958年录制的《搜庵》《盘姑》两场戏的录音和由大师亲传弟子阎玉蓓灌制的唱片《站门楼》一段唱腔等珍贵艺术资料。对于这三场戏的戏文,力争一字不改,一句不减,其中的常派唱腔,更是一腔一韵不走样。
该戏由“戏曲新古典主义”理念的倡导者石磊先生执导,所谓“戏曲新古典主义”,概括起来亦即四句话,即:一、坚持“一桌两椅”的精神;二、坚持“程序思维”的创作方法;三、贫困舞台装置,豪华演员的表演艺术;四、坚持“演员中心论”。
这样的艺术理念,使得《桃花庵》里的舞台制作质朴简洁,突出了传统戏曲的结构元素,无中生有,虚实结合,形意相兼,虚实相生,时空转换自由,回归到传统戏的舞台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