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

本人40+了,与爱人两人生活。以前会觉得40+没有孩子,心里焦虑又悲观。事实上,现实中并没有那么严重。35的时候,稍微的考虑过要孩子,但是没有自然怀孕成功,就本着顺其自然的方式过来了。40+之后,觉得没有孩子也挺好的。确实时间上自由,经济上也自由一些。一个人工作,另一个人可以安排打理好生活,两个人多多锻炼身体。告诉自己,人生从此要全部依靠自己的,那么会有压力感,在知识学习(专业、投资、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学习)、饮食养生(作为女性一方,还增加了保养的投入)、健身锻炼、兴趣爱好等等多个方面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在这种携手成长中,反而两个人的感情在逐步稳固。并且,在婚后,两个人本能都不会对自己放松要求,因为未来是要互为支撑的。所以,现在虽然我们都40+,但是出门在外,会被人认作30+的样子。因此,慢慢爱上了现在的生活。

当然,也许我们确实没有太多进取心和奋斗精神——尤其是没有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这种精神。我们觉得,在和平时代,每一代人都是平等的,父母一辈,操劳了一辈子,应该有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我们为自己打拼半生,首先应该保证自己有一份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幸福的真意,不能负责自己的幸福,那么,养出的孩子也并不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幸福观。因此,虽然在一线打拼,没有一线贷款买房(买在老家二线省会),没有要双方父母的积蓄,并且给了双方父母一小笔钱改善生活,自己买房和投资都是用的自己赚的钱,所以,孩子方面双方父母压力都不算大。并且现在双方父母没有经济压力,生活安稳悠闲,我们也很开心。

最后,不得不说,养老问题。我觉得,从中年就为养老做准备,在资金、健康、心理等方方面面做准备,是比毫无准备把养老问题压在孩子身上要好很多的。其实,有孩子的人,更要做好自己养老的准备。由于孩子们长大了会有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尤其是有志向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将壮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给老年的父母侍奉膝下的。那么,需要的是:

(1)一定要有自己的足够养老的资金,一定要有除了养老保险之外的收入,保障晚年的生活。这个,要求在年轻时就做准备了。那么,最重要的,某些不必要的开销要省下来,学习投资知识,争取不要被骗,尤其是在晚年被各种陷阱骗。有人以为学习投资理财就是为了赚钱,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好好的学习投资知识,首先是为了不被骗和不亏钱。

(2)一定要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经常健身。我们生活上是自己做饭做菜,买的食材都是超市里面较好的较新鲜的。养了一只狗,逼我们养成早睡早起、每天保持一定运动量的习惯。其他方面,因为40+,身体会有各种不适开始感觉到,开始有针对性的学习健身的方法,并保持。

(3)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定要有!这时为了在未来,可以找到一个相同的兴趣爱好的群体,可以互相交流,保持一定的社会生活。同时,要有一定的朋友可以互相关照的。这样,在真正的迟暮之年,有人的交流和安慰,可以一起凑钱请家政或者护理人员。当然,我们是绝对不希望有卧床不起的疾病的——把每一种疾病看作一种需要克服的困难,在每一种情况下,尽可能地自救和自立。这就是我们所选择和面对的艰难,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来保证我们的独立。

(4)结合以上几点,让自己行走在自我完善和奔赴梦想的路上,忽略年龄。对于动物来说,它们是只知生、不知死的。这时一种生命力量自然的流动,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终结。就像一只狗,在奔跑中向前。只有人会意识到生死,这一点,就要和动物学习,一直有一个前方和梦想,等待我全力以赴。保持这种精神动力和力量,动若赴的,让它流动在身体的所有器官和部位,让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同精神一样地投入什么并消耗其中,那么,相信我们能够有一个自然而然但又迅速的死亡——全力赴生,自然而死。

此外,两对朋友,40+,已婚未育。一对主动丁克,一对被动。两个同学,女同学,均经济独立,未婚。一个已经移民。所以,丁克,并非那么少见的。

----------------------看了所有的评论,在此补充--------------------------

没想到获得这么多关注和赞同,并收获了许多祝福,谢谢!让我们的人生,永不失去勇气。

看到评论中有人说,等你到了50,60,7080再看,看你后不后悔。

我只能说: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当然期待人生是完美的:年轻时有相知相爱并走入婚姻的恋人,然后工作起点高挣钱多压力小,适龄生育孩子健康,一线有房有车,父母没有赡养压力而且还有大笔遗产留下来。然后孩子幼儿阶段有父母陪伴爱护,青春期有指引,受到良好熏陶,一路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学霸,长成正直温柔有担当的年轻人,然后985/211毕业有一份高薪工作。等我们老了有儿孙孝顺。大概,这就是所有普通人的最高梦想了吧。

只是,这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上一辈父母给的平台,在现今的社会,实在还需要幸运和运气。——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幸运和运气。当然,我祝福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孩子们都长成正直温柔有才华有担当的青年,因为,这是我们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可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有人出生就在终点,有人的人生长跑已经配好了跑车,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只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脚踏实地来行走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拼尽自身努力的结果。除了极少数的精英阶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生本就是苦难的,我们在生计的束缚与对未来的恐惧中生老病死。所以,在这样的人生中,我们希望拥有一点自由拥有一份宽松,而且,我所经历的磨难和艰难,不希望我的孩子还要再次经历——只为了他来给我养老。

50岁怎样?生病去医院看,不为钱的原因拖延,好好看病,好好活着。60岁怎样?仔细生活,爱惜身体,与爱人互相扶持。7080岁?也许老迈病苦孤独,但这不是孩子可以替代和安慰的,除了心境更为平和豁达,看开生死病苦——但愿我到那一天,依然保有孩子一般的心境,可以读一读或者听一听诗歌,可以沉浸在天光云霞和树木花朵之中。那些喊着到了607080岁看你怎样的人们,自是不知世间苦难,不可预知。仿佛宿命,只能将之作为修心之路,从容以待。某些在对老病的恐惧中制造生命的人,潜意识的恐惧化成对孩子的溺爱和依赖,慢慢地,把这孩子也变成一个懦弱自私缺乏担当的成年人,最后的期待却往往落空,仿佛讽刺一般,那个他一心指望的孩子变成了敲骨吸髓的孽子。相信随着年岁渐长,能够慢慢感到,生活和生命历程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宽广和难测:

杨绛先生,在垂暮之年,女儿和爱人一起重病,她痛的心都撕裂了。一边照顾爱人,一边照顾女儿。在女儿和爱人相继去世之后,搬了家(定然无法承受物是人非的痛楚),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旧作,每天练习书法,写书,活到105岁,即便一个人,仍然坚强优雅充实地度过了晚年。这就是坚实的宽广的内在人格力量,支撑一个人走过人世悲欢。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中年儿子自杀,与妻子走过苦难,相伴到老,后来,妻子也先于他而去,然后,一个人独居,书籍送人,与爱妻照片相伴,沉静而独立地度过最后的人生。还有一位女企业家(忘记名字),中年因商业失败入狱,她在狱中女儿自杀,她在暮年(60以上)出狱后,看着女儿的遗书和遗物,决定为了女儿的梦想活下去,重新创业,在7080高龄忙碌于自己的公司。

就是这样,人生无常,安可预设。曾经我们也想过要个孩子,后来,诸般情况不算适合,便决定选择不要孩子两人陪伴,这是我们在世俗经历之后的选择。即便没有完美圆满,人生也该有欢悦和安裕,所以,我们当然不会为此对任何人感到抱愧。同样的,无论有没有孩子,爱才是人生唯一的值得的体验。有孩子,为了爱他所以放飞他,绝不会想到要去束缚他。没有孩子,两人相爱相伴的一生,一起为了生活努力并保有个人成长,也是知足的。爱人在40岁左右,怕我没有安全感,执意将财产放我名下,我知他想让我放心,心下着实感激,只希望自己能够活的比他更久一点,能够照顾他一世。

我只愿我在走向老病年纪,依然拥有,来自爱的勇敢和承担。

————————————————————————————————————

----------------------------------复次-----------------------------------------------

当初有点无心的一个回答,未曾想有这么多人关注,亦有争议。我和爱人生活得很普通,自己也是个非常普通的、不算成功的人,也怕误导了别人,所以关于争议,最后再补充一下。

----------------------------------------------------------------------------------------------

第一,我极为尊重杨绛和钱钟书先生,举这例子,是希望能够从他们的人生态度中,汲取人格力量。绝无其他任何不敬之意。杨绛先生极为爱女儿,这就是我以为的,唯有爱的体验,才是值得的。真正的爱过了女儿,女儿在自己身边有真正的成长、快乐、也付出了爱。那么,不幸真的有意外——这是属于命运那一侧的。

第二,父母当然有其希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希望,去做不算适合我们的决断。这一点,对于任何事情皆相似,父母会在求学学校、专业选择、生活城市、择偶、职业发展、资产配置任何方面对我们有其期望,我们倾听并且认真沟通了,就够了。生活是我们自己的。

第三,对于强调孩子带来的欢乐的朋友,我完全理解,从未否认。就算我没有孩子,不代表没有见过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

第四,是对年轻的朋友说的,真的,20几岁的你们还年轻,不必要把自己分类——比如丁克和非丁克。需要学习的是承担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心理的成长所带来的经济与人格和思想的独立,会给你安稳感。这样,未来如果你能收获一份真实的爱情与婚姻,孩子自然到来,你有能力经营实在的生活;孩子没有自然到来,你有选择,也可以过的丰富多彩。我的观点是,心理能量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执着并坚持于一种生活模式,动用过多的心理能量来坚持,当这种心理能量耗尽了,就往往会向反向流动,最可能的就是,在40几岁或者年龄更大时候后悔了。后悔是非常负面的,它会扑灭生活中的快乐——甚至是以前的快乐,同时令人自我怀疑。有所承担,有所选择,同时也接受命运,我觉得是适合的。

第五,查了一下,我说的女企业家,是号称“女版褚时健”的吴胜明,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70岁以上从监狱出来,从扫厕所开始,到创实业、做公益。她在因经济问题入狱时,丈夫无情背叛,女儿绝望自杀。褚时健和马静芬夫妇有类似的经历。可以说,即便没有命运垂青,这样的人依然足够令人尊敬。

第六,关于找一个丁克的爱人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我觉得不要分类为好。但如果自己执着的不想要孩子,还是在恋爱中说明,这是尊重对方。爱指向超越,就是说,双方都可能超越当前的自己,做出改变。但是,不可以利用对方的爱情来勉强对方,这与爱就无关了。

那么,对于有些朋友关心的,到老了,父母与爱人先于自己离世,孤独而没有寄托怎么办。我想说的是: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独身度过一生的人,离异的人,因种种意外而独自生活的人,过去,现在,未来都有,难道说,他们就没有感情吗?若失却外在的寄托,难道一个人就非得颓废萎靡而死吗?不。不是这样。我宁愿,面对不幸时,还有建立在内心的一片沃土,去带给别人寄托与希望,而不是,把全部精神投放在父母、爱人、孩子身上,成为我的全部——若那样,我呢?我的自我在哪里呢?

反过来,一位真的付出了全部给予家庭和孩子的母亲,妻子,真的没有在精神上和潜意识中牢牢地抓着她的孩子或者丈夫吗?你敢说,这种伟大的奉献,真的永远都会对孩子是积极的?她的孩子人格独立的过程真的不会有重重痛苦?这就是我以为的,对于眼前的喜乐圆满,依然有面对命运的谦卑态度,依然不能放弃自我精神的扩展。唯有父母的独立人格,孩子才有可能健康的长成独立人格。所以,我是尽可能不在外部寻找寄托的。

代际的延递也如春夏秋冬,你在秋冬年纪看到孩子们春夏的成长当然是幸福的,仿佛,这种希望是无垠的。毕竟,孩子是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我)的希望,这也是我始终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原因。只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社会与人生风雨之后,春夏的花朵和嫩芽也依然会走到秋冬,甚或,走不到秋冬。从人类的生命广度来讲,除了代季绵延,还有精神上的扩展,每一个个人,都丰富着人类整体的精神世界。那么,我们这种可忽略的少数人,就在按照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并在其中,体现着我们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理解,这种理解,便是对人群中某一些个体所承受的压力的一种缓解——正因为精神广度的扩展,才能缓解固定的生活模式对于尚未恰当切合它的个人所产生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丁克不应当被过度的苛责。

至于,有些人说道,我们没有孩子,老了即使有钱,去养老院,也会受虐待,没有年轻人对你好。这言论,虽然我一直未曾理会,也确实是过分了。对我们这样说的你,你希望你的孩子长成一个对于周边邻里或者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冷漠无视甚或进行虐待的人吗?如果那样,没有基本的同情心,那孩子对你又有何真实情感可言?难道对陌生的孤寡老人厌弃,独独对老迈疾病中依赖于他的爹妈好?——“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来的?或者你们也准备用钱来拴住所谓的亲生孩子呢?我在医院护理亲人的时候,对面床位儿女没来护理的老人,我也会问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忙,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以为这是一个正常和心理健康的人的基本素质。虽然,真的有那么多自私冷漠的成人,在养老院虐待老人。想到他们居然也是天真的孩子长成的,真是让人伤心。

对于老和死的恐惧,人人都有。我以为的是,直面这种恐惧,是为了更早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建立一种生死观。当我说全力赴生,自然而死的理想的时候,就是说,把死亡看作一个修炼的终点,漫长的人生中,每一个决定每一次选择每一种努力每一条道路每一次悲喜,都将逐步的逐步的塑造出那个可以在老病孤独中直面死亡的你!(真的,当老人在老病中面对强大死神,成年健康的子女不具备安慰能力,那太难了!虽然,有孩子的人可以抓住孩子,把自己交给他们。)那么,独独属于自己的一种体面而又尊严的死亡,也许,会在你极为认真的、努力的、勇敢的面对并且解决了生命中所有的艰难之后,到来。这是我自己的生死观。毕竟,活着的时候,真的是,只知生,不知死的。那么,任何时候,提醒自己,倾注所有的精力于生的部分,忽略,死之恐惧的追逐。

---------------------------------------------------------------------------------------------

好了,如上。不会再补充了。再次谢谢大家的祝福!谢谢所有人的关注!

更多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