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丨圳论评论员 庄媛
以对方母亲为圆心、直系亲戚为半径、生殖器为主武器、意淫为主技能,配以伦理、两性、家畜、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动词及名词……近年来,一种人称“祖安文化”的亚文化在很多游戏社区、社交媒体、视频剪辑网站走红。
所谓的“祖安文化”,实际上就是粗鄙暴戾失底线的“飙脏话”。“祖安”一词源于一款竞技网游的中国服务器“祖安”大区,网民间谣传该大区玩家最爱骂人。经部分网络自媒体不断恶意曲解、渲染、炒作,“祖安”逐渐成为对喷、骂人、说脏话成风的代名词。有网友总结“祖安语录”的制作要素:“有创意,不单调;够下流,够恶毒”。
常在网上冲浪的人都知道如今网络戾气重,常常很难“好好说话”,一言不合就开“撕”,网友对骂互喷不是新鲜事儿。但如果你看看“祖安骂”,依然会震惊于其粗鄙污秽,语言暴力不堪入目,却还能获得点赞和追捧。如此浊流将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连知名诗人发表一首诗歌,都能遭受“祖安骂”刷屏攻击以致从此关闭诗和诗的评论区。显然,这不配称之为“文化”,如若任由其侵蚀网络,以简单粗暴的宣泄替代理性讨论,将压缩正常的讨论空间,导致互联网文明乃至社会文化的滑坡和退化,不利于传统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
更令人忧心的是,“祖安文化”不但在虚拟空间中肆意蔓延,而且已经倒灌至现实世界,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媒体调查发现,随着这种所谓的“文化”出圈、扩张,“祖安文化”日渐侵蚀部分校园,青少年语言粗鄙现象愈演愈烈。比如,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师便注意到班上的学生在发生摩擦时常常飙一些“戾气非常重的词”,学生们有时还笑称自己是“祖安男孩”“祖安女孩”。应该说,尚处在三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大多数在传播“祖安文化”时并非真正出自恶意,只是为了一时之“酷”和“爽”,也有跟风、从众的心理。但这种“文化”的蔓延无疑会对青少年造成恶性诱导和不良影响,轻则不利于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重则污染青少年对何谓文明、何谓文化的价值判断,影响未来栋梁的整体素质。
“祖安文化”该好好管管了。学校和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注意的是,“祖安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有其潜在逻辑,或是出于情绪宣泄,或是出于标新立异,而青少年往往容易在被说教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及学校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从青少年心理文化的角度循循善诱,在引导文明用语的同时照亮青少年心中“隐蔽的角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
更重要的是,相关网络平台应该有所作为,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履行监管引导的责任,绝不能让低俗语言泛滥成灾。类似“祖安文化”的亚文化出圈、变异,与部分网络平台明面监管、背地放纵不无关系,有些平台甚至为了流量和利益暗地包装、推广,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例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显示,各类网站评论区低俗词语使用率达到0.8%,几乎每100个词中就有一个低俗词。不同网站的低俗词语使用程度不同,在某网站娱乐频道评论区,某一低俗词语在抽查的500万字中就出现了1.1万次。这样的数据说明,网络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诱导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应从严整治。如今,我国未 *** 民数量与占比持续上升,而未成年人对于恶性诱导、负面出格的内容缺乏足够的敏锐度和辨识力,因此对网络内容监督管理、家庭上网教育、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国家网信办启动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对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等七方面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可谓正本清源之举,释放了治理从严的信号。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是一场持久战,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持续发力,持续大力净化网络空间,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