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来蹭个姐姐的热度!
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第一期里提到一首歌《兰花草》,张雨绮姐姐问了句:"这是个什么歌?" 旁边的白冰姐姐答:"老的歌"。
嗯,的确,《兰花草》是一首很老的歌,年纪比张雨绮姐姐还大,这首歌来自台湾。《兰花草》的首次出版是在1979年,由台湾当时的玉女歌手银霞主唱。
流行歌《兰花草》,原唱银霞,1979年出版。
可能许多网友对银霞不太熟悉,她活跃于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在当时的台湾流行歌坛,以海归、高学历、学生气质的形象出现,人气不输给当时的一线歌星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等。银霞是艺名,据说是其姐夫刘家昌取的,"赢过林青霞"之意,她的姐姐就是影星甄珍,甄珍和林青霞都是1970年代的琼瑶女星。银霞也演过当时的一些文艺爱情电影。
如果网友没有在网上搜过这首歌,一定不会想到流行歌《兰花草》的歌词来自胡适的诗作,这首白话诗原名〈希望〉,写于1921年,收录在《尝试集》第三编。原作与后来的歌词,在字句上略有差异,大家可以从下图中比较下。胡适的白话诗,被台湾乐坛谱成歌曲的大概有四、五首,主要是美声合唱曲,就这首《兰花草》变成了流行歌,且传播非常广泛――你看这不是几十年后跨过海峡,董文华唱过,还跑到《浪姐》节目里了。
《兰花草》歌词来自胡适的诗作,原名〈希望〉。
至于《兰花草》的曲怎么来的,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网友从网上搜,各种百科就告诉你"作曲陈贤德、张弼"。这两人何许人?相信在后来的台湾乐坛中,大家都没再看过这两人的名字。
其实《兰花草》歌曲的原生,并非商业化的流行歌曲,而是一首"团康歌"。团康,就是团体康乐活动的意思,比方说在学生活动中、同事团建活动中,总会有团体唱歌、游戏的环节,以活跃气氛、凝聚向心力。现在大家可能就唱一些特火的流行歌,但在1960-70年代,那时候没有太多流行歌曲,所以就有个专门搞大学生活动的机构"救国团"自己创作了许多歌,在搞团体活动的时候,由"救国团"的辅导员或者老师,教大家唱。
团康歌曲变身流行歌
团康歌的创作者,可能是很多人的集体创作,或是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并不太讲究创作者的署名权。许多很有名的团康歌,其实都不知道谁写的。至于《兰花草》的作曲者陈贤德,他就是"救国团"的工作人员,张弼则是他的侄辈亲戚,后来两人还闹著作权纠纷,这就在此不提了。
团康歌的传唱非常广,并非只在大学生群体,但没有商业化,也就是说并没有被录制成唱片贩售。当后来台湾的流行歌产业越发蓬勃发展,团康歌当然就成了最佳来源之一,许多团康歌被唱片公司选中,由歌星录音出版,网友们可能还熟悉的一首《萍聚》,这也是团康歌。
银霞演唱的《兰花草》,则包装成当时正出苗头的校园民歌风,在台湾大红特红。后来,刘文正也翻唱,刘的版本主要流传于香港、东南亚市场。至于《浪姐》版的《兰花草》,说实在我以前没听过,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歌词和曲都有较大的延伸,与1970年代的纯朴风格,已经差异很大。
好的文艺作品,总是可以这样改头换貌,又生生不息吧!
(2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