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01
▼内容简介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02
▼内容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擅长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史和文艺史上罕见的奇才、全才。他少年中第,名扬天下;步入仕途后虽一路坎坷,但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且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苏轼创作生涯长达四十余年,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称其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存在。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03
▼内容简介
众多朝代,我最喜欢的就是明朝,因为明朝皇帝太有戏剧性了。有当过和尚的,有消失不见的,有谋权篡位的,有身残志坚的,有爱炼丹的,有爱木工的,还有以身殉国的。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04
▼内容简介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05
▼内容简介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秘密签署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当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在内的各大国领袖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蒋介石却早早地判断德国将进攻苏联,时间是1940年10月21日,也就是说,还在希特勒具体签署这项攻苏计划的将近两个月之前,蒋已经提出这一可能,这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蒋介石通过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一步步印证纳粹德国攻苏时间,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做出结论:“余断定德必于日内攻俄”,而这“日内”的判断,恰好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前一天。
蒋并非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身陷战争泥潭的弱国领袖,蒋介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国际变局将日本赶出中国,从这个层面上讲,蒋介石还是一个积极的游说者。出于对苏联的本能敌视,蒋曾先后向英美献“上策”,从旁煽动德国进攻苏联,其间充满着无奈和悲凉,所有细节都被邓野一一还原,极具可读性。
06
▼内容简介
这个故事酝酿了十年。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平原。年复一年。祭师阿巴感到身上云中村的味道越来越淡,他的力气在消散,内心越发不安。于是,两匹马,一个老祭师,踏上了回乡的山路。
他穿过山林和田野、石碉和磨坊,来到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废墟前。焚香起舞,诉说过往。于是,一个村子的悠长岁月和那些鲜活面孔扑面而来。祭师用这种方式,为村子吟唱赞歌,安抚亡灵。也用这种方式,找回了内心的安宁。然而,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片土地和所有的记忆,很快就要伴随山体滑坡长眠江底……
07
▼内容简介
《人,或所有的士兵》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俘的故事。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日军突袭香港。香港守军经过18天的抵抗宣布投降。
中华民国第7战区兵站总监部中尉军需官郁漱石在这场战争中不幸被日军俘虏,在位于燊岛丛林中的D战俘营度过三年零八个月非人的生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和悲怆的情感书写出这个故事,揭露了战俘内心鲜为人知的隐秘世界。
08
▼内容简介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 *** 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第三,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09
▼内容简介
一个黑羊皮笔记本失踪四十年后物归原主,带回了迟到四十年的真相与原谅。著名作家蒋韵走进青春的深处,也是人性的深处,讲述上一辈人的故事,只属于那个年代隐秘而炽热的浪漫与牺牲。《你好,安娜》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蒋韵献给母亲之作。每个字皆真挚尽职。每个人都是爱的信徒。
10
▼内容简介
话说晚清年间的四川嘉定(乐山),富商李普福家财万贯,妻妾六房,却无一子嗣承续香火,正巧碰见一户桑农生了对双胞胎,便抱养了其中一个,取名李世景,而另一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刘太清,从此两兄弟际遇悬殊。
小说以两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再现了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风情和民间野趣。茶馆、染坊、饭铺、酒肆、青楼……市井之气,喷涌而出;袍哥、山匪、买办、纤夫……江湖之上,人来人往。阅读此书,如闲坐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千头万绪,真假莫辨。
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我祖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爸当过兵,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家里贫寒仍旧供应我姐与我上大学。我和周恺书中描写的袍哥等角色都是如苔一样的小人物。上了大学,这首诗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记得校招进入公司,公司副总给我们管培生开迎新会。问下面的我们谁知道《苔》这首诗?等了许久,看没有人举手,我在下方说了出来。副总让我起来大声背诵一遍,我背诵的时候,感觉我这朵苔花,正在享受太阳般的注视。
我是从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上,看到来自乌蒙山的小学生演唱了这首《苔》。这首诗,很有一些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魄!
在孩子们唱这首诗之前,我不知道这首诗。在孩子们唱过之后,我忘不了这首诗。
历史如风, 众生如苔, 听江水拍岸, 见人间无常。这本书,是这十本书中我最想推荐给大家的。
https://u.wechat.com/MB00DMwgVki5OjU-6d_WMqg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