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开头借用《王阳明心学》里面的一句话:信仰是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完全取决我们自己的选择,你可以认为生命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只是一种渺小而短暂的存在,人来到世上纯属偶然,活着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无非就是吃吃喝喝、男男女女而已;你也可以认为生命的本原是高贵而神圣的,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带有一种使命,就是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潜能充分发挥,进而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让自己获得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高品质人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这里分享个人非常喜欢的10本心理学书籍,与大家共勉。
1、《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曹晚红
这本书算是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几年前就一直想拜读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所以这本书应该是如获至宝。与弗洛伊德的“决定论”理论恰恰相反,他不认为过去的坏的经历不一定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真正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就像挫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或利或弊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所以所谓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完全不成立,不要借口自己以前有过不好的经历所以造成现在的我我们,这都是不敢面对过去、不能接纳自己!这本书详细解读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区别,同时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家庭等都列举了很多案例,并最终告诉我了我们摆脱自卑的方法。
这本书如果跟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原生家庭》一起看就更好了,总之摆脱自卑的方法包括接纳自己、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最后推荐看曹晚红翻译的,之前看过另外一个翻译的感觉逻辑性不是很强。
2、《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王岑卉
这本书干货比较多,也比较实用,适合多看几遍。自己从这本书里第一次初步了解了冥想,后来通过阅读《10分钟冥想》,算是基本上能够学会了冥想。这本书我理解的核心思想是建立意志力,也就是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者信念,这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进步可以激励人,甚至可以提高未来的自控力,但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行为当做努力完成目标的证据。换句话说,你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紧盯自己的目标。关注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关注单纯的进步。为了实现目标,你要愿意付出更多。从这本书你可以学习到意志力、情绪管理、冥想等内容,比较适合大部分读者。
3、《了不起的我》-陈海贤
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感觉整本书就是在写自己,并且提出了大部分心理学都会提出的一个概念: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你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还是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任何事情?消极的情绪和积极地情绪决定了你的成就,心理学也称之为自证预言。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就像一张纸或一件大衣,一旦折叠过,就会沿着同样的痕迹折叠下去。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
一旦做出选择,并且成了自发行为,那这个选择不仅真实可行,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这让我们最终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好的或者坏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你来这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是为了学习技能。学习技能,就是要学着把自己放下。
4、《终身成长》-卡罗尔·德韦克
这本书也同样提出了跟《了不起的我》一样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喜欢一种优越感,不愿意或者害怕尝试,他们怕自己达不到完美,所以他们经常会想:我只是没有去做,做的话一定比别人做得好。但从未见他们去尝试。所以有些父母母给孩子设立一个固定性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时,他们其实是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的模型,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价值。他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也没有留给孩子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受到了压抑,这是非常可怕的。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你的思维模式而与外在物质无关: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5、《道德经》-曾仕强解读
这两本书应该也算是心理学。道是根本、万物之源,德是外在表现。里面内容太多太多,没法去说,而且晚上解读也很多,不过这本书还是强力推荐。曾仕强本身对于易经、道德经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语言非常简单轻松,适合像我这种小白的菜鸟。大家读过曾国藩的书,应该可以了解,他一直践行老子的道德仁义礼,像他多次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之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最后就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读懂孩子的心》- 樊登
这本书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感觉还是蛮有意义的。里面讲了关于叛逆期、写作业、独立、天赋、内向等多方面的解读,总的原则我感觉还是换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学会平等的与小朋友交流,不要以一种大人的姿态去命令或者控制小孩。大部分是我们总是以我们的认知去教育小孩,从没有思考过小朋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定要学会向孩子妥协,我们千万不要觉得家长一切都是对的,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必须是家长的附属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孩子共同进步和成长,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更重要。
7、《拖延心里学》 简·博克/ 蒋永强(翻译)
不要指望这本书解决你所有的拖延,重要的是你要觉察你的拖延和分析你为什么拖延,要学会直面恐惧和失败。有一些技巧可以从这本书里学到,比如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一定要非常细化,并且当你想拖延的时候可以先尝试去开始几分钟(有个2分钟法则),你对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就越容易拖延,所以目标不要太完美、接受自己,要在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方向。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也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尊问题。
8、《习惯的力量》查尔斯·杜希格 /:吴奕俊(翻译)
这本书是2021年看的,里面大部分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当时对自己非常大,近期计划再看一遍。这里面讲述了习惯的三要素:习惯的暗示、习惯的惯常行为、习惯的奖赏,这是重点,比如一包烟,那么烟民的大脑就是开始预期尼古丁的味道 。当你了解这些之后,你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形成好的习惯。这本书结合《掌控习惯》来更容易操作,两本书的核心思想差不多。好的习惯养成和坏的习惯戒除都可以用这种方式。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找另一个惯常行为替代。
9、《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莫妮卡·A.波尔 / 张新蕾 (翻译)
这本书不到200页,而且里面很大的篇幅都是实操页面,让读者自己去补充完整,大家可以作为一个指导书去实践。里面内容讲的内容比较多,只是没有深入到底,需要其他心理学的书籍作为基础。里面关于驯服内心的批评家、自我价值、学会运用直觉等都有涉及,还是非常不错的书籍,最好隔几个月就看一遍。真正的成功需要发自内心的动力。
10、《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岳晓东
2020年看的一本书,讲述了很多实际案例,都是平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算是一本清晰简单的心理学入门书籍,等于是把知识具象化了。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于爱情相关, 一般人的阅读取向,推荐大家读下。
还有几本心理学书籍像《王阳明心学》、《认知觉醒》、《掌控习惯》、《被讨厌的勇气》,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心理学书籍。因为之前的文章“推荐10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里面讲过,这次就没再重复。有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