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朱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已经过去整整7年了,但在合唱团教歌的日子却历历在目,那段难忘的日子,使我经受了一次难得的人生成长。
组建 *** 合唱团参加阅兵式,在我军阅兵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自豪。虽然担负的是教歌任务,但能成为来自陆海空三军的24名教歌员中的一位确实不易,深感任重。
他们都是军校的大一工科学员,经过第一堂课的试音练习,我有些懵了,简直是惨不忍“听”。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刚过变声期,也没有任何声乐基础,甚至有的从来就不会唱歌。要想让他们成为真正合格的 *** 合唱团成员,就必须在1个月后的三军集结时,顺利通过业务大考核。
唱歌能给人带来愉悦和享受,但整天唱同样的歌难免枯燥乏味,并且大家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练到一个调上、唱出专业水准,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9首抗战曲目,1个月的时间,怎么办?我必须在教唱过程中,高效、科学地利用好这1个月黄金时期。
在教唱歌曲时,由于教唱的是低声部,旋律性不够强,我就用钢琴一小节一小节地弹奏音准,再一句一句地范唱,让队员逐句跟唱,嗓子唱哑了再用钢琴来弹奏基本旋律示范。通过这样的逐句范唱,大家提高很快。
与此同时,我边教合唱曲目边进行音乐知识普及,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给基础不好但音色较好的队员开小灶,通过反复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歌过程中,往往一段乐句今天刚练好,第二天又唱跑了,必须要通过3~4天的反复演唱才能勉强成型。
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练音准、练节奏、练咬字、练气息、练军姿、练体能、练表情、练状态……经历魔鬼训练之后,队员们从“扯着嗓子喊歌”跨越到了“美声唱法”,他们的二声部合唱更是让上级来试听的老师们都惊呆了。
终于将9首歌曲中的低声部旋律与音准的教唱任务圆满定格了。考核中,我们队被团里评为“最佳音准队”。
在阅兵仪式上,演唱抗战、军旅、爱国歌曲,并唱出军人的血性豪气,是各级首长对第一次亮相的 *** 合唱团的最高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辱使命,为军队争光!
原以为,当队员成为合唱团正式成员的那天就可以松口气,作为他们的教员也可以放心地看着自己的队员站在天安门对面完成参阅任务了。可是,随着任务的推进,标准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
有的歌曲,为了能唱出磅礴气势,原版是齐唱,但通过变奏,加入了和声、重唱、呼应句等,要求每个声部的每名队员必须做到音色、口型的统一,实现发声方法统一、气息位置一致。千名队员唱出来的声音要如同一个人一样,达到“只有我们没有我”的境界。
为此,我们采取录音校准方式,让队员听歌曲伴奏录音、专家演唱录音、军乐团伴奏录音,同时在训练中采用“清零”训练法,使演唱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实现了唱齐、唱准的转变。此外,我们还要帮助他们设计一些配合演唱的军姿动作,从而增加观赏效果。
合唱训练人人是根钉,整体是块钢,少了哪根钉,这块钢就会有缺口。团里下了死命令,打赢合唱训练这场大仗、硬仗,不允许任何一名同志掉链子、挂空挡,这需要大家树立强烈的大局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写下了军令状,开展了挑应战活动。这种强大的使命感责任感始终牵引着这支队伍。
为了教好这些“零基础”的队员,我们每天除了提前备课、正常上课,还要想出能够让他们快速找到状态的“土办法”,比如说,“啃苹果”“打哈欠”“咬筷子”等方法,可以说是想尽千方百计,把自己所有会的方法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在强化唱功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在提升队员音色和乐感上下功夫。课堂上,专门拿出时间讲解歌曲内涵意境,帮助队员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思想主题和音乐形象,使他们体悟到跃动在音符中的革命 *** ,进而准确处理旋律的起承转合、情绪的舒缓起伏。
很多队员都感慨地说:“原来唱歌不能光靠嗓子吼,要用心去唱,学会用腹腔、胸腔、头腔正确发声,这比吃金嗓子喉宝管用。”一遍、两遍、无数遍的示范,队员们唱好了,我们的嗓子却唱坏了。
当然,成效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集中训练以后,大家的吐字更清了、乐感更好了、音调更准了、音色更美了、唱得也更整齐了。通过苦练配合,从个体到整体、从声音到形体、从合唱到奏唱,实现了音准与音色、节奏与气势、表情与形象的完美融合。
军委首长视察时说道:“合唱团不仅要狠练唱准、唱响、唱美的唱功,同时也是锤炼站稳、站直、站久的站功,更重要的是考验大家过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就是军人的血性!”我认为,这个“站场”就是“战场”。
合唱团刚集训的时候,持续站立仅仅两三个小时,就有十几个人晕倒。但教歌员们为了直观教学仍然坚持同呼吸共站立,用自己的行动给队员们树立榜样,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每次训练完,合唱队员们都会集体向指挥及教歌员致以军礼和热烈掌声。
七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我们和合唱队的队员们一样,穿着厚厚的礼服,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大汗淋漓,衣服湿透。渐渐地每个人都晒出了可爱的“鸡心领”黑脖套。
记得有一次全团合练,刚刚唱到《太行山上》歌曲第三乐句时,我忽然眼前一黑,事后才知道被大队耿政委和李医生送到了室内的文体训练中心。当队员们看到平均年龄30岁的教员们也陪着他们默默地在前方站立时,带给他们的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克服困难的信心。
如果说炎热炙烤是一种考验,那么最后长达20多天连续不分昼夜的进阅兵村、赴天安门与军乐团和阅兵方阵进行全要素合练、演练及预演,更是一种磨炼。为了不打扰市民休息,要么是头天21点进场,凌晨4点撤退;要么是凌晨2点进场中午11点撤退,当天下午和晚上仍然继续训练课目,很多队员和教歌员都在这时候发过烧。
参加阅兵合唱训练是辛苦一阵子,光荣一辈子;参加阅兵合唱任务,则是最神圣、最光荣、最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军旅人生的一件大事。我告诫自己,参加合唱训练就是上战场,帮助队员们练就过硬合唱本事就是能打仗,圆满完成合唱任务就是打胜仗,能打赢这场战斗,就是军人一生的荣耀。
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随着 *** 合唱团在各大媒体前的首次亮相。细心的队员发现,无论是阅兵村的合练,天安门的演练、预演,还是在各类媒体的采访中,教歌员总会在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离开或者从合唱台前转到台后为他们鼓掌和欢呼。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队员可以自由飞翔、一展风采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他们的背后默默地加油打气!
有人问,这么长时间严苛的训练,没能像你们的队员一样站在天安门前的合唱台上为祖国歌唱,你们遗憾吗?我们的回答是:“不遗憾!”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我们的使命是共同的,虽没能在一线亮相,但却圆满完成了肩负的任务。这是神圣的合唱受阅使命!队员们能够成功地展示我军最准、最响、最美的歌声,我们做教员的心里就会无比地自豪与光荣。
受阅前,一位老将军对我们说,军人一生中最光荣的是三件事,打过仗、受过勋、长安街上列过兵。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今能陪伴 *** 合唱团在长安街上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检阅,一切都值得。
于是,在正式阅兵前一天的誓师大会上我们签下了庄严的承诺。记得总结表彰时,队员们拿着军功章和标兵证书时,都抢着拉着自己的教歌员合影留念,他们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作为他们的教员,那时我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因为这次受阅任务,三军的教歌员和 *** 合唱团走到了一起,大家用汗水和歌声凝结出了深厚的友谊。面对镜头,我们早知道出不了镜,但甘当绿叶,默默付出,渐渐地自觉培养了一盘棋的思想、一家人的观念、一股绳的精神。
合唱团官兵来自全军,有干部、有学员、有战士,也有文职人员,神圣的使命把我们召唤在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的心拧在了一起,不仅演唱在一个节拍上,心更在一个节拍上。
在阅兵当天,合唱团真正的演唱表演时间加在一起也只有约半小时,但我们的站立时间却远超于此。合唱团凌晨4点就 *** 出发。阅兵结束,所有团队退场后我们才能退场,中午12点撤出前,都要以挺拔的身姿站立近6个小时。
当时由于心情激动没休息好,加上那天天气出奇地好,我曾出现了短暂眩晕,但想到这么神圣庄严正式的场合,对面有观礼台的各国嘉宾,身后有自己的队员,我提醒自己不能松懈,更不能倒下,肩膀实在是没有劲了,就用手指一点一点捏着裤边,向后拉展自己的肩膀。坚持,坚持,终于挺了下来,圆满完成了作为阅兵七大看点之一的首次千人合唱任务,为阅兵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阅兵仪式上,无论你看见还是没看见,我们教歌员都站在那里。有人说,没必要站得那么认真,也没人看,我说:“不行,这个时候是举世瞩目的庄严神圣时刻,容不得半点懈怠,只要是军人,只要穿着这身军装,就要以军人的姿态要求,展现好形象!
作为合唱团的教歌员,虽然没有电视机前的特写与精彩亮相,但队员们合唱的每一段乐句都凝聚了我们的心血与汗水。
把合唱当战斗,把合练当战场。”在这次特殊的任务中,我真正体会到打赢阅兵合唱这场大仗、硬仗是精神的比拼、意志的较量、团队的协作。
在与队员们朝夕相处的教唱过程中,我找到了同频共振的“合力点”“合心点”“合拍点”,与他们一同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转变,从不会唱到会唱的转变、从唱会到唱准的转变、从唱准到唱出艺术感染力的转变,是他们替我在天安门前唱响了最美旋律。我也用实际行动,共同完成了这次神圣的合唱受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