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十九世纪英国绘画在欧洲画坛光芒四射的优美风景画传世二十八幅世界名画赏析
艺术就是个“悟到”的过程。一个人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等形式述说出一个故事,表述出对于美的感动,同时获得大众的喜爱。
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
梦想成真的前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步,高人点步不如一朝顿悟。”
——题记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文艺领域也充满着变革。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这个世纪成为丰富多彩的变革的世纪。西方的美术也借着这股“东风”,冲破了文艺复兴确立的再现性的传统和古典风范,踏上了现代艺术之路。此时的流派包括了新古代主义典、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众多流派。
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在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 很多画家先后到法国学习和居住。像荷兰的凡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一些对世界绘画有影响的画家都在法国居住过。由于社会的变革,文艺思潮的转变,使得当时法国的绘画出现了多种画派,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它们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十九世纪初叶,真正摆脱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绘画影响而攀上英国风景画顶峰的是康斯太勃尔和透纳。康斯太勃尔的艺术魅力在于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麦田》是其色彩绚烂、充满着光与影的代表作。康斯太勃尔大大推动了英国风景画的发展,他对于色彩变化的敏感,对于光及其微妙的调子的敏感,启示了十九9世纪末印象派对于光和色彩的探索。十九世纪中叶,艺术评论家J.拉斯金认为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包含过多的 *** 主题。在这种观点下 一八四八年产生了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一方面反对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倾向于神秘主义,是浪漫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混合物。它的代表人物罗赛蒂是诗人兼画家,代表作有《维纳斯》等。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得到了急速发展,存世名画赏析很多,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英国绘画艺术融于欧洲绘画艺术的起始。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世界名画主要作品有:《退役的铁梅雷尔号战舰》《 *** 大运河》 《海上渔民》《卡那封城堡 》《夕阳下的沃克沃斯城堡,诺森伯兰暴风雨前夕》《海难》《麦田》《干草车》《海神授予和平女神橄榄桂冠权杖》《良知的发现》《牧羊人》《世界之光》《五月》
《维纳斯》《受诱惑的夏娃》《哈雷姆之光》《看守金苹果》《炽热的六月》《音乐课》《缠毛线》《女人肖像油画》《永久的婚约》《圣诞颂歌》《四月之恋》《安东尼式的浴池》《赫利泊洛斯的玫瑰》 《发现摩西》《仲夏之夜》等。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绘画作品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著名的水彩画家和版画家,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他的作品对后期的印象派绘画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在18世纪历史画为主流的画坛上,他的作品并不受重视,但现代公认他是非常伟大的风景画家。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退役的铁梅雷尔号战舰》赏析
英国透纳《退役的铁梅雷尔号战舰》90.7X112.6厘米,透纳作 1838-1839年,伦敦 国家画廊收藏 。海面上的奇景。画面描绘了一艘屡建战功的帆船——夕阳下,平静的海面上,战舰铁梅雷尔号正被一艘使用蒸汽机的轮船拖回码头拆卸的情景。历经战火的战舰和小轮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趋势,然而,画家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并不在此,而是夕阳西下时海上那迷人的光色变化。海面上奇妙的景色,夕照的余晖,使画面产生了灿烂夺目的光感,令观者感到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 大运河》 赏析
英国 透纳《 *** 大运河》布上油画纵91.4×横122.2厘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画为画家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画中描绘了阳光普照、樯帆林立、海阔天空、波浪平静的 *** 大运河场面,景物的刻画准确而细致,设色明亮而清新,风格淳朴而优美,整个画面笼罩于金色的光辉之中,充分表现了这条运河繁忙的景象。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海上渔民》 赏析
英国透纳《海上渔民》91.4 x 122.2 cm,1796年创作的帆布油画,英国泰特美术馆藏。整幅图以深暗色调为主打,借由光的特性,将视觉中心锁定在画面的中心偏左。“太阳挣扎地拔开云层,遏力放射出浑身的光芒。可惜也只能惨淡地照亮一小片海域。大海张着一张深不可测的巨嘴,咆哮出汹涌的浪流。”而观画者的心,随着太阳下方的小船一路颠簸摇曳。小船占据着画面的重要位置,却在色彩、亮度上有意识地压抑,不知那船上的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风浪搏击,是苦?是乐?是慌还是无所惧?想必五味杂陈。小船就像那点点微弱的光,妄图撑破黑暗的束缚,却不想那只是徒劳的挣扎,几乎要被反噬。命运何去何从,而希望又在哪里?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卡那封城堡 》 赏析
英国透纳《卡那封城堡 》是西北威尔士圭内斯郡境内的一座中世纪建筑。公元11世纪末期到1283年,卡那封镇内矗立着一座土岗-城廓式城堡,之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将其更换为如今的石结构城堡。
此幅油画也是其1799年于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更大幅水彩作品的习作。此时的透纳尚处于年轻时期,他曾在看过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的海景画后感叹道,“我永远画不出这样(意境)的作品”。其实,那太阳居中,映射水面建筑和船只围绕的洛兰风格一直非常好地融入在透纳的那些古典主义历史和神话题材的作品中。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夕阳下的沃克沃斯城堡,诺森伯兰暴风雨前夕》赏析
英国透纳《夕阳下的沃克沃斯城堡,诺森伯兰暴风雨前夕》作品赏析。那个经常把海洋画成仙境的透纳,他画山间薄雾的风景,画光影斑驳的海洋,饱受欢迎,被誉为“光”的画家。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海难》赏析
英国透纳《海难》1714 x 2203 mm创作于1803年,现今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藏。这幅画中的大海像一个巨大的涡流,正在逐渐把无助的小船吞噬。人与自然之间强弱对比十分悬殊,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在此画中显露无遗。但画家却又不甘如此,画中人们在求生欲望驱使下拼命挣扎,在生命遭到侵袭伤害之时,总是倾力对抗,即使明知没用,也还在尽最后的一分气力,存一点最后的希望,期盼奇迹的发生。大自然对人的命运施加一种无法逃避的影响,只有从这个角度看这幅画,才能理解它的全部含义。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的绘画作品
约翰·康斯太勃尔(1776~1837)是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早期在皇家美术学院学画,后认为与其临摹古典风景画不如向大自然学习,他长期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与学院派的虚构呆板成了对照。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的作品在英国不太相容,相反在法国则大受欢迎。康斯太勃尔晚年从事教学工作,他讲授的风景画史,生动而有独创见地。康斯太勃尔在英国真正享有声誉,是在他过世之后,作品有《干草车》、《麦田》等。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麦田》赏析
英国 康斯太勃尔《麦田》纵143厘米,横122厘米,1826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此画描绘了田园丰收的金秋美景。在收割的季节里,一位农夫正在田间忙碌着。灿烂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照射在富饶的土地上,微风掠过,老橡树的枝叶飒飒作响,树下一位年幼的牧童正在啜饮清澈的河水。画面细节精致逼真,色彩浓郁厚重,画家在用笔方面别具一格,很少在画布上涂底色,而是将颜色用刮刀直接铺在画布上,从而使得画面出现无数闪烁的飞白。它以绚丽的色彩和恬静的农村景色,再现了乡间自然美。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干草车》赏析
约翰·康斯太勃尔《干草车》纵130.2cm,横185.4 cm,1821年创作的帆布油画,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此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图。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小溪边上有一间农屋。一条花色斑驳的小狗站在路上向小溪中张望。溪水流到农屋前扩展成了宽阔的浅滩,两匹马拉着一辆装着干草的四轮车正涉水而过。马车上坐着两个男子,看得出都是当地平凡的农夫。马车的前方是被阳光所照射着的树木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溪水的右边是开阔的牧场,大片的草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辉,远处的树丛在田野上投下清晰的树影,明亮的蓝天上飘着银白色的云朵,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远景。在这幅画的右下角,还有一只无人的小船,小船附近的草丛中可以看到钓鱼人的半个身子。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苏格兰画家、教育家、理论家及设计师威廉·戴斯的绘画作品
威廉·戴斯(1806~1864)是苏格兰画家、教育家、理论家及设计师。他上学时主修神学及医药学,并在1823年获硕士学位。他对艺术最初的兴趣开始于肖像画,而历史画完全是模仿雷诺兹的风格。后来在托马斯·劳伦斯的鼓励下,他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但几个月后便去了罗马,以一种突然的、非常合理的方式脱离了学院派的教育,形成自己认真而又富有创新的现实主义画风。
十九世纪苏格兰画家、教育家、理论家及设计师威廉·戴斯《海神授予和平女神橄榄桂冠权杖》赏析
英国 戴斯《海神授予和平女神橄榄桂冠权杖》布上油画纵31.7×横48.9厘米 福布斯杂志社藏。在英国诗歌里,经常用女性来代表大不列颠帝国。在戴斯的这幅作品中,英国的象征被描绘成为和平女神的形象,她头戴橄榄桂冠,手持权杖。而海神波塞冬正将自己的王冠奉送给她,海里的各位仙子也纷纷献上深海里的宝藏。
画家以对比的手法,在动与静之间取得平衡,透视的视点正好在女神的身后,画面中的各个人物形成一种向心式的构图,众星捧月般的突出了中心人物。人体的刻画精确而又简洁,不做刻意的夸张及变形,背景上的人物只是近似线描平涂式的轻描淡写。在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并以红、黄二色描绘女神,使其更显突出,也使整幅画呈现出一种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的绘画作品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是拉斐尔前派的主要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亨特出生于伦敦,早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后又在布朗的画室学画。亨特很擅长于用非常写实的手法,并按照现实生活的面目去表现宗教故事。他与密莱斯和罗赛蒂等人组成了拉斐尔前派,从此开始了独立的艺术创作。
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良知的发现》赏析
英国 亨特《良知的发现》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贯穿着一种宗教式的色彩,此画也是如此。在华丽的房间中,一位女学生正坐在音乐教师的怀中唱着歌,不料歌词油然唤醒了这位少女的内心良知,她感到有一种强烈地自我谴责;此刻那男子还悠然自得地用一只戴着手套的手弹着琴键,并没有发现她内心的冲突与变化。画中还描绘了一些所谓象征性的细节内容:如桌子下的猫和一只被撕裂的小鸟等等。这些蓄意的安排,都带有某种意义上的说教因素,使人看了难免有牵强之感。
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牧羊人》赏析
英国威廉·霍尔曼·亨特《牧羊人》风俗画,1851年创作。布面油彩,英国曼彻斯特美术馆藏。
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世界之光》赏析
亨特的代表作《世界之光》(藏牛津基布尔学院)形象刻画精细准确,色彩强烈而突出说教。基督手持蜡烛现身曙光里,敲击一扇关闭的门,门前杂草丛生――亨特的这幅画被复制了几百万封,成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心灵支柱,是时代的一张圣像画,充满象征、情感和超现实主义的细节,跟葡萄干布丁一样又甜蜜又沉重。
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五月》赏析
英国亨特《五月》亨特27岁曾赴埃及和巴勒斯坦旅行,后来又去过耶路撒冷,于1910年9月7日去世。亨特的艺术立足于写生,在他的作品中注重细节的表现,这也是德国那撒勒派的象征特点,因此有人认为拉斐尔前派艺术是欧洲象征主义的前奏。亨特作品的特点在于能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和表现国民精神,往往取材于圣经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拉斐尔前派画家中,亨特是一位诚实可靠的长者。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画家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绘画作品
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1828~1882)出身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意大利裔的罗赛蒂家族。罗赛蒂从小天资聪颖,少年时译过诗,作过画。由于他文章写得很好,加入拉斐尔前派后,就成了拉斐尔前派的理论刊物《萌芽》的主编。他个人曾写过一本《法国旅行纪事》。在50年代中,罗赛蒂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中世纪的宗教故事或文学作品。特别在1862年后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一种悲剧色彩大都与其爱妻的去世有关,甚至在每一幅妇女肖像中都留有他对死去的希达尔怀念的痕迹。他对其后的所谓“新拉斐尔前派”的影响最大。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画家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维纳斯》 赏析
英国 罗赛蒂《维纳斯》 伯恩茅斯罗塞尔科茨美术博物馆藏。罗赛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家,在他夫人不幸去世后,他的作品更有着一种忧郁和悲伤的色彩。这幅维纳斯以诗一般的笔触和暗藏的凄凉,表现出一种抑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女神手捧苹果,持着金箭,代表着美丽和爱情,在背景暗红的玫瑰和前景艳丽的百合花的衬托下,她的眼中却仍有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正贴切地反映出画家对妻子的念念不忘之情和自己孤独寂寞的悲剧情结。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画家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白日梦》 赏析
英国罗赛蒂《白日梦》罗赛蒂的私生活充满着颓唐色彩,在他所有创作的妇女形象中都存留着对亡妻怀念的痕迹,笼罩着对西达尔思念的阴影。这幅《白日梦》原先是依照莫里斯的妻子,他过去所钟爱的珍妮形象画成的,可是浓密的鬈发、修长的颈项和厚实的嘴唇,却又隐现着西达尔的影子。
罗赛蒂在他艺术最成熟时期里,生活上却更加孤独,性格也日趋怪僻,创作常随意而作。他的作品成为他传达心灵苦闷的符号,透露出表现主义的倾向。1882年4月罗赛蒂在休养地伯金顿马其附近的一所茅屋中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约克夏州著名画家约翰·洛德·史坦霍普绘画作品
约翰·洛德·史坦霍普 (1829~1908)生于约克夏州的坎农,卒于意大利。他曾师从瓦兹,并与拉斐尔前派的罗赛蒂、琼斯交往甚密。史坦霍普是拉斐尔前派的边缘画家。他的艺术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装饰匠意和近代精神。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各种时代因素的综合和类似中世纪、东方或者原始艺术特色的装饰特性。
英国约克夏州著名画家约翰·洛德·史坦霍普《受诱惑的夏娃》赏析
英国 史坦霍普《受诱惑的夏娃》布上油画 纵161.4×横75.6厘米 曼彻斯特美术馆藏。此画取材于《圣经》,它表现的是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的情景。画中一个体态娇美的少女,若有所思地随手摘取果子。少女的形象充满了青春的无比芳香和情爱的美妙,鲜活的肌肤充满了官能的美感。人物造型十分优美,刻画细腻,体现出一种唯美主义风格。它表现了英国式的审美趣味,淡雅而高贵。
整个画面犹如一幅美妙动人的装饰图案,具有十分浓厚的装饰意味。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果子,每一块树皮等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以线条和色彩的奇异韵律表现出生命的动态。这幅画可以说是拉斐尔前派典型风格的作品。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绘画作品
弗雷德里克·莱顿(1830~1896)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因在1886年被女皇册封为准男爵,故时人称他为施特列顿的莱顿男爵。他是个地道的古典主义信徒。当他的作品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时,竟被维多利亚女王收购了去。1878年他曾出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的画风对英国画坛有很大影响。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赏析
英国 莱顿《哈雷姆之光》布 油彩152.4cm×83.8cm,1880年作。古典主义风格。莱顿善于描绘女性,并赋予她们以高雅的气质。画家将画中正在照镜子的女子描绘得媚艳惊人,拉长了的身材丰腴苗条而富于风韵,长裙与头巾被细致地绘出图案纹样,富于质感。整幅作品传递出一股贵族气息,展示出一种古典的美。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看守金苹果》赏析
英国 莱顿《看守金苹果》 此画取材于希腊神话:天后赫拉与宙斯结婚时,地母该亚送给赫拉带着金苹果的枝条,赫拉十分珍爱,种在她的花园中。长成大树后为了防止有人偷取金苹果,便命赫斯波丽兹姐妹(即日落女神)以及天蛇拉顿看守。此画中,三位女神倚坐在金苹果树下,在明媚的光线下,带着慵懒的恬静。蛇神盘绕在其中,与女神们戏耍。人物的造型并没有多少神性,而像是典型的希腊贵族少女。画面色彩鲜亮明快,描绘极富装饰性,保持了画家一贯的古典主义风格。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炽热的六月》赏析
英国莱顿《炽热的六月》 1895年 布面油画 。这幅画模特Dorothy Dene自80年代(十九世纪)中期之后成为列顿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使这幅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这幅作品格外抢眼。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音乐课》赏析
英国莱顿《音乐课》1877年 92.8cm×118.1cm,布面油彩,英国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莱顿以学院派极其严谨的态度描绘了音乐课的情景。女教师微微俯身帮助女孩调试琴弦,女孩则依在女教师胸前弹拨着六弦琴。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乐课情景,却被画家描绘得极富美感韵味。女教师面庞秀美清丽,身着长裙,花纹、质地被画家描绘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则被描绘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表情认真,显得十分可爱。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绘,都体现出学院派画风,但是这幅作品却有着内在的充实。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缠毛线》赏析
英国莱顿《缠毛线》莱顿荣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之后即创作了这幅优秀的风俗画作。他在这幅画中,体现了他崇敬和向往希腊古代艺术传统的画法。画中人物身着古希腊妇女的贴身连衣长裙,扭转的身姿形成衣裙褶纹的疏密变化。繁密的衣褶随着扭动的身体流动,如曹衣出水之妙,隐现出女性人体之美。在这幅画上,画家注重形体和线条的对比统一的艺术处理,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
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使画面单纯中见丰富。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女人肖像油画》赏析
英国弗雷德里克·莱顿油画作品《女人肖像油画》是英国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画派最著名的画家,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在英国绘画史上享誉极高。莱顿也特别擅长用古典手法、细腻的技巧、严谨的造型来描绘女性美。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著名画赏析家阿瑟·休斯绘画作品。
阿瑟·休斯(1830~1915)是拉斐尔前派的著名画赏析家,生于伦敦,早年在伦敦设计学院学习,而后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对拉斐尔前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用该派画风进行创作。他为画家罗赛蒂之妹、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克里斯蒂·罗赛蒂的诗集创作了一系列出色的插图。由于健康状态不佳,晚年的休斯很少作画。
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著名画赏析家阿瑟·休斯《永久的婚约》赏析
英国 休斯《永久的婚约》伯明翰美术博物馆藏。此画原来描绘的是中古抒情诗中的人物奥兰多,但由于学院拒绝展出该画,画家不得已去掉了奥兰多这个人物,改成表现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性主题。画中粗大的树干上刻有少女的名字,这里曾经是两人山盟海誓的定情之所。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反衬了两人欲爱不能的痛苦。在这里,引起观者强烈兴趣的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画面的晶莹剔透与精细入微,此画的背景全部采用户外写生,画家以高度写实的技巧逼真地再现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关注细节的真实与生动。
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著名画赏析家阿瑟·休斯《圣诞颂歌》赏析
阿瑟·休斯《圣诞颂歌》布面油画,91×121cm,1878年作。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藏。
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著名画赏析家阿瑟·休斯《四月之恋》赏析
阿瑟·休斯《四月之恋》(1856年作)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四月之恋》和《漫长的婚约》,这两幅画都描绘了一对陷入困境的夫妇在思考爱情和美丽的转瞬即逝。它们的灵感来自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早期的“夫妇”画作,但与大自然的再生能力相比,它们更强调的是人类无法保持年轻感觉的新鲜感。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赏析家阿尔玛·塔得玛绘画作品。
阿尔玛·塔得玛(1836~1912)为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赏析家。他原为荷兰人,年幼时曾对考古学与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1863年他到意大利度蜜月期间,对古罗马和庞贝遗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古罗马题材成为他以后创作的基本内容。他是第一个运用考古材料再现古罗马日常生活的画家。他的作品以华美的衣饰、豪华的场景、精美的物品和鲜花等等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然而,最为突出的是他的精湛技法。他擅长表现皮毛、羽毛等各种材料的质感,特别是对大理石的描绘,可谓炉火纯青。
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赏析家阿尔玛·塔得玛《安东尼式的浴池》 赏析
英国 塔得玛《安东尼式的浴池》是罗马的最显著象征,也是表现奢侈的最好题材之一。因为泰德马亲 *** 摄过罗马浴池遗迹的照片,在想象中他并不难重现那些各色的大理石,异国情调的石头装饰,铺在池底的马赛克拼贴画等细节。
浴池一向是反应罗马社会生活的最好场所。如图所示:一般是在午餐后的几个小时,人们在浴池中锻炼,洗浴,社交。
前景中的几个女人完全沉浸在谈话中。她们身后有男女在游泳,嬉戏,还有吹笛手在营造娱乐气氛。泰德马只是在反映罗马奢侈生活的图景,丝毫不含任何对道德不满的意味。
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赏析家阿尔玛·塔得玛《赫利泊洛斯的玫瑰》赏析
英国 塔得玛《赫利泊洛斯的玫瑰》皇帝为了博得美人的欢心曾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邀请全罗马城的美人儿前来赴宴,其间打暗号叫弄臣把事先准备好的花瓣从大厅顶上倾倒下来,把美人们埋在了底下。
而在画家笔下,无数的、象雨花般的玫瑰飘散下来,汇成了香的海洋,花的女人们从碎萼中伸出了玉臂,仿佛盛开了一朵朵白莲,这就是阿尔玛•塔德玛在他的《赫利泊洛斯的玫瑰》为我们描绘的景象。
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赏析家阿尔玛·塔得玛《发现摩西》 赏析
英国 塔得玛《发现摩西》塔得玛喜欢尽量真实地去再现他并没有生活过的时代的情形。埃及公主救起摩西的故事曾被多位画家描绘过,但没有哪一个画家能像塔得玛这样画得如此逼真,以致于让人有看电影般的鲜明感受。画面中各种色彩在耀人眼目的阳光中熠熠生辉,绫罗绸缎、珠宝首饰的质地是如此清晰。公主面带微笑,她的目光将人们引向本不显眼的摩西 (他的蒲草篮也整齐地装饰着鲜花)。
随从和侍女们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一切都十分精确和清晰,不会有人对他们的身份或长相产生怀疑。隔着尼罗河,画家还绘制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仔细看去,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动势。可以说画家是以精湛的笔法、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位尼罗河公主的出游图,而故事背景在如此细致的描摹中,反倒减弱成为了一个陪衬。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英国十九世纪署名水彩画画家阿尔勃特·摩尔绘画作品。
阿尔勃特·摩尔(1841~1893)是英国19世纪画家。1858年入皇家学院就读。其作品深受希腊、罗马古典作品之影响,他在取材方面也偏向于古典作品,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到位。此外,他还是一个装饰大师,曾设计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壁纸和彩色玻璃,并被选为英国水彩画协会的准会员。
英国十九世纪署名水彩画画家阿尔勃特·摩尔赏析
英国 摩尔《仲夏之夜》此幅人体画是画家在1890年送往皇家艺术学院参加展览的作品。一如画家的其他作品,他将各种女性姿态做了装饰性的描绘,并热衷于创造色彩的调和,追求华美的装饰效果。此画取横幅构图,以横线条为主要特征,划分了前景的蓝色地毯、金黄色床垫和侧卧的美丽少女以及远处的海景,包括画面顶部悬挂着呈自然弧形的金色吊花串。
三位半裸女人犹如女神一般地坐在横卧少女周围,她们姿态各异,白色衣饰掩住下半身,露出脚趾,发式就像希腊美神。远景宛如地中海欢乐的夜晚,波光粼粼暗示着皎洁的月亮正悬挂在天宇,而人物都似乎在沉静优美的夏夜中陷入了深深的思绪当中。
英国的绘画艺术在18世纪就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像荷加斯、雷诺兹、庚斯博罗和威尔逊那样具有全欧洲意义的绘画大师,使英国绘画在欧洲画坛上处于仅次于法国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到了19世纪,英国绘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艺术之国的行列。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绘画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像康斯太勃尔,透纳和波宁顿等那样的优秀的风景画家;随后又出现了所谓理想主义的“拉斐尔前派”和“古典主义”的绘画运动等等。正是这些画家的努力。使十九世纪的英国绘画艺术在欧洲画坛上光芒四射,并对欧洲特别是对法国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