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谱族整理
八桂董氏源流汇编
贺州 钟山 董全吉
本文依据笔者与广西各地董氏交流,进行汇集而成。对其中有异议的仅仅作简略标记。
(1)、广西贺州钟山董氏一:芝蓝公是钟山董氏三大支系中最早到钟山创业开基之祖,又以芝蓝公后裔俊庸公始伦序为钟山始祖。史载槐公任湖南常德至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现存宗谱记载:崇祯元年(1628)郡廪生士科公、顺治十六年(1659)副贡董意公、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岁邑庠超然公等撰续族谱,乾隆三十年(1768)修谱、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岁长清公撰谱、清末及民国抄谱,1995年修谱。据祖传宗谱载与明朝嘉靖十三年甲午岁(1534)三月二十九日丙申祭的七公董元瑀公墓碑明晰为南宋右丞相槐公后裔:槐公娶黄氏,生子四:世福、世禄、世祯、世祥,世祥公为广西吏目,仍居桂林府前街,元朝世祖第十年(至元十年1273),在东乡共立政乡董家里。生子六:士通、士达、士选、士逵、士远、士遥;士选公生芝荣、芝华、芝蓝三子。芝荣生四子,副举;芝华养二男,政乡仍系董家里居住,自立浪头村。仍系董家里居住,自立浪头村。芝蓝公妣冯氏生文乾、文坤,元朝顺宗二十五年(公元1357年)从桂林府临桂县董家里东乡村徙于富川县董家垌立居厚主坊巳山亥向肇始开基!文乾、文坤兄弟两人,同承共管粮田山场;大明朱帝洪武三年(1370)上举坤公为里长,二十四年(1391)遇造立籍奉政乡第三都第四甲。文坤公妣李氏生董斌、董武;斌公任山西交城县丞,妣黄氏生董馀公。正统六年(1441)馀公任山西交城县案牍,妣钟氏生董俊庸;庸公为人和厚易直,幸遇始徙居近邻的董氏言及族兄族弟后以二公为序,共建延寿、法明二寺,厚主坊用半边山与塘台村换地与邻近另支董氏合建同心寺,并以庸公为始祖。
(2)、广西贺州钟山董氏二:清道光八年(1828),乡贤董宝光记谱;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岁,乡贤华莘偕子南熏征文考献,搜成轶董族宗谱;民国廿十年和1994年曾先后修谱。清道光年间墓碑记载廷海公:“……因不适宜而后居石福生二世之光公,后相地宜,遂爰宅于高岭头。后光公生四大房之祖:贵、玉、连、华。……始祖之积德传□也,当年卜葬于雉鸡凹正坐辛山乙向戌辰分针……我始祖之年月日时未能记载。”;光绪谱载:“吾中兴始祖讳董廷海公,原籍南京临江府珠玑巷人氏,不登仕籍,连枝有四,尊讳:江、湖、河、海是也,彼时洪武二十四年迁,遇元故臣月鲁贴木儿叛,合德昌会川诸番攻建昌。转攻苏州及临江府珠玑巷,一省地方扰乱。而民无家可归,兄弟妻子离散。”;民国宗谱记载:“吾始祖因而单身来西粤平乐富域,暂居雉鸡山下,再移居珊瑚大塘岛,娶世祖婆卢氏,生二世子董光公,前有石福山印人,此为东山,真神异也。三徙至董家洞泉溪老寨岭顶居住,兴家立业。”。光公承垦石福山(乡人称董山)山脚地坪。娶婆刘、卢、潘三氏,生三世祖(讳)子贵、子玉、子连、子华,后称四大房。
(3)、广西贺州钟山董氏三:原族谱载:“窃考我始祖董镇安公系南京应天府珠玑巷人也。当明朝成宗皇帝年间、盗贼蜂起,民无宁日,始祖奉命领兵二千,东征西讨,三年乃平。但见此地物产丰富,山岭秀植,吾始祖有意于此洞立居焉。始祖立居黄牛山,后移居于湾头岭,特因井泉时涸,饮水维艰,又移于本坊凤凰山黄石磊,安居良久,有嫌草木畅茂,与禽兽杂居,乃卜凤凰山之下,而定厥居焉斯处也。邻山挺秀,乃决意于斯土矣。遂广置房屋渐置田庄,以贻孙谋,岂不美哉。后因子孙多众,乃分居立寨。……本始祖长房董治道移于茶溪新寨;二房祖公董治通仍居凤凰山;晚房董治达移于高楼脚。其来历如此,愿吾后裔须知饮水而念源焉。(谱中注:本始祖兄弟二,一支往田了江上居)祖述洪武三十二年正月廿五日……始祖董镇安,号国鲜。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由周泰将士卫顺天府,皇诰封泰军昭信校尉。官征一六都。因籍彭城县即今昭平县。至民国六年丁巳岁由富川昭平划分钟山县。我东家洞属于钟山之东南面,故曰南区。”。镇安公生子思庆公,思庆公生宥显公,第四世讳治道、治通、治达 。(事件:民国期间至广东联谱,遂以昭信校尉联宗)。撰修《贺州姓氏》间提供族谱载:“镇安公(又名董揖安),号国鲜公。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岁次丙午年十二月癸巳日卯时。祖籍广州天河区石牌村,祖上堂号是陇西堂。明朝诰封昭信校尉千总之职,娶明朝大将军周泰之女,先锋大将军周安人为妻。洪武二十七年,广西盗贼蜂起,土匪猖獗,民无宁日。董镇安奉命领兵二千,配合夫人东征西讨,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功绩显赫,三年剿灭匪患,居功不傲。后应当地民众请求,保一方平安,携儿董政(又名思庆)入籍广西二五都,居钟山县回龙镇凤凰山”。【附:广州石牌董氏谱世系载录:裔隆公生子二:长源沾、次源彬;二世源沾公生子五:长宁仁、次寅仁、三宗仁、四安仁、五宽仁;三世宽仁公生子二:懋德、桂华;五世懋德公生彦辉公;六世彦辉公生子三:慈惠、揖安、汝安;七世揖安公(董揖安于明代正统年间,被朝廷抽壮丁,服役于广东南雄府,由于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被封为昭信校尉。后奉令调入广西平定战乱,功绩显赫、退役后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子董政随父入籍广西,董升是其后也)】;
(4)、 广东连州与广西贺州桂岭董氏:《重修始祖碑刻》与族谱记载:以瑛公和以生公两兄弟生长于南京从南京珠玑巷逃难,时因世乱,而兄弟三人永乐元年(公元1573年)因避地于广西平乐府富川县奉王乡(应该为奉政乡)居八载,(碑记为:与弟以生手足兄弟迁居广西平乐富县凤凰尾),永乐八年移至连山县永福乡茅铺村居住,与莫姓共立一户,名为董莫祥户。民国二十八年冬的《贺县桂岭大庆村勒塘寨董氏宗祠碑文》客邑大连山县大富肚移居广西贺邑桂岭地名立勒塘。以瑛公娶黄氏,生有三子:智远、智铭、智海。始叔祖以生公生三子:智深、智容、智通。智通公转回广西奉政乡( 族谱“凤凰乡”笔误,注智通公与镇安公之曾孙 “治通”同音,地点同一)。《重修始祖碑刻》与族谱记载从南京迁徙至富川再移居连山,再迁徙桂岭。
(5)、广西贺州富川与桂林恭城部分董氏:广东兴宁董振公系下十六世、江西南康茂彩公四世裔孙,生于清乾隆乙卯年(1759),即江西南康十六世董学楫,字干舟,清嘉庆辛末年(1811)迁广西平乐府富川县古城鹿马洞居住。于清嘉庆辛未年(1811)三月携子孙家室26人,会同茂兴公裔孙子星公(茂彩侄孙)子媳8人,一行34人由江西南康凤岗谷屋坑徙迁广西平乐府富川中乡古城马鹿洞卜居,到广西时学楫年已52岁。妣周氏,生子九:时熏,时焘、时煦、时燕、时熉、时照、时灿,时炽、时炷。至清咸丰甲寅年(1854)“忽遭变故,天国乱世,刘逆窜境,掠夺地方,土住挟嫌,纠党驱客,失业故里,避难他邦”,壬戍年(1862)平贼后,复业归梓者有之,居恭邑者有之,托异域而居者有之。十八世道堉公携家适湖南永明,咸丰丙辰年(1856)冬又择恭城上东乡油麻弄居二年,咸丰戊午年(1858)冬又迁恭城嘉会乡鹅弄居焉,居富川马鹿洞支房因1958年修建龟石水库而又迁至峡头。至此学楫公系下裔孙分布为:富川的峡头、 *** 、朝东、富阳、观音塘、富川县城;恭城的西岭,小营桥,螃蟹坝,挖沟,嘉会鹅弄;湖南永明的粗石江,源口等11个村落,近1000人口。【恭城部分董氏从湖南江华迁徙而来】
(6)、广西梧州岑溪董氏:永乐二年(1404)剿瑶民起义波及怀集,后裔董波月迁徙岑溪(波月公在岑溪后裔至今16世代)等地;
(7)、广西梧州市董氏:梧州董氏家族从广东德庆分几房搬迁过来,具体是迁徙时间以及分布自然村尚未统计。
(8)、广西恭城莲花董氏:始祖董富公,生于明成化元年(1465),殁于嘉靖二十年(1541),生子一:董贵。现有人丁千余人,字辈为:富贵贞尚,世中言德,敦儒自启品怀其,开宗明义,祖耀光荣,诗毓才显仕兴家,董富公至今在恭城有19世代。村旁周边村子大片土地自古俗称董家洞,现在居住该董家洞是陈、俸、李姓。【注:注意时间进行溯源考证,连接钟山廷海公三房八世“董富”公出现时间差异,钟山董富公之子“从梓”】
(9)、广西桂林平乐董氏:董桂成生董喜荣,董喜荣生董明新。董桂成在解放前后搬到平乐县同安镇,曾经到周边的钟山查询族谱,明新之子称己排序23世。
(10)、桂林市上南洲董氏:据桂林董家巷宗亲口述,上南洲董氏比较早,后迁徙白石潭、董家里。【资料暂缺。金嘉村、上南洲、下南洲、赵州桥、虞山桥旁边老清风菜市泗州湾待考】
(11)、广西桂林市叠彩区董家巷董氏:始祖2001辛巳年重立墓碑记载:董公讳文振,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辛巳月,殁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辛酉月,妻杨氏,孝男:奇端、奇瑞;孙:举朝、举胜;辈分字号排列:文奇举钰,必新秉友,宗枝家耀,邦良永远,通达发昌,顺正康隆,道丰宣庆。祀志:始祖董文振,江西吉安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做砖瓦外出谋生来到此地,入户立宅曰董家巷。溯源追远祖,自1566丙寅年间(嘉靖四十五年)至今已430多年。族谱有董良美之子董永丰提供:繁衍生息了居住在董家巷的为十九代世,迁徙至大面圩的繁衍至二十一世。分支五部分:一离开本土外出当官,后人某它业;二从奇字辈在本西件头另立辈分字号,其人口124人;三从家字号,搬到大面圩经商落户的其人口136人;四由耀字号起,往?背搞种养的,其人口38人;五现仍在本村董家里的,其人口443人。董家珠迁徙至离背村。有古墓即第四世《清故显考董公钰栋号挺吾之墓》(是现存较早的墓碑,其余字迹基本无法辨认,非明成化年间)、第五世康熙戊戌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的必龙公之墓,生于丁丑年十二月廿二日(后裔出现钰栋之名)、第八世《皇清耄寿显考董公讳友道之墓》(生于乾隆十六年辛未年,殁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年)【桂林灵川董桥林、灵川北门董家两地是否为大面圩董氏迁徙待考】
(12)、桂林董家巷山底村董氏:据2012年手抄本族谱记载第一世立全公,第二世:益珠公,第三世:世珍公,第四世子礼公,……至今15世代;分布至桂林穿山公园旁的江东村、瓦窑等地。(族谱提供:董德伦之孙董家恒)
(13)、桂林江头村董氏:有100多户,【资料暂缺】。
(14)、广西桂林兴安董氏:第一世董相二公生于明天启元年辛酉岁(公元1621年),原籍江西庐陵县鹅公大丘人,先迁居广西兴安县漠川乡协兴村上岔九牛田,娶梁氏。生子才雄公于康熙年间迁徙湘漓乡普头村寺后头屯;
(15)、广西桂林全州董氏:传先祖从江西迁徙至广西全州县全州镇董家底村(今集才村委董家底),字辈: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英才文孝启,善良永世昌。雍正年间“国”字辈迁徙、有庙宇碑记乾隆二十五年(1760)买地,嘉庆年间立碑,董氏众人捐资,多为天字辈,也有星字辈。至今16世代。
(16)、广西柳州市董氏:始祖妙贞公三麻子三仔,源于广东省顺德县大良乡金斗村。第六世天明公,明末清初,由广东迁徙广西柳州;第八世樊忠公,第九世基公当朝进士,后分三房:长住樟木村,次住岩口,幼住社湾村、沙子村、新圩三湾村。十一世言川公(开训)为继立公之子,生于道光癸未年(1823),为桂林督学,告老后迁居谷埠街上步桥董府,殁于光绪戊戌年(1898)。【附注:顺德区大良红岗金斗村开基祖九凝公,族谱被毁。后到南雄寻根联谊,从谱中有十二郎(裔龙)石牌始祖,松郎的儿子有二:公新、九郎(九疑顺德金斗村始祖),“九郎”与“九疑”一字之差,后亦把顺德董氏列入《松溪董氏八修谱》】。
(17)、广西柳州融水董氏:柳州融水怀宝镇民洞村董德利光绪年间从平乐府迁徙,董德利生子董建荣,荣生仲文,仲文生世青,至今6代人,原属罗城管辖;
(18)广西玉林兴业、贵港董氏:与化州宽公不同支系。从玉林兴业董家练2016年11月28日提供族谱数据:先祖明万历年从广东以走村货郎迁徙,始祖墓碑为朝矩(有记“举”),朝任公,朝举公生有宇训,帅训二子,朝任公未有记载。从朝举公至今己十八代有六千余人,聚居兴业县沙塘镇五团凤游山为主。族谱载:开基祖兆红公(号社发)明朝时期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徙,后裔分布在洋陂、水车、新李、细董、白塘水(成均)分基立业。洋陂一支朝矩公拜祭鳖山兆红祖公;另一支朝任祖公。从朝任,朝矩公到今己十八代,发展到今四千余人;
(19)广西玉林容县司禄村董氏:据载先祖玊(sù)思公居广东省嘉应州(现梅州)蒲村银石社,明末清初期间,文可公背负父亲骸骨迁往广西藤县道家圩石田村居住数载,任分司巡检,在衙中传染寒疾而终,葬于藤县三十都麦地村文罗山。至嘉庆年间甲戌年八月廿八日申时重修祖妣墓。因世乱失序,乾隆年间其子朝远公与其孙子英凤、英进兄弟弃藤县文田洞屋宅产业移居容县太平圩商贸,迁居双阳桥头画鹛塘坡入容民籍。英凤公生有两子:长子日登,次子日书。后因乱世火烧太平圩,弃双阳桥头之产业,移迁容县自良镇司禄村蒲塘边创业。
(20)、广西玉林容县董氏红光村董氏:红光村独竹岭董氏先祖在广东省肇庆市新兴县高第村。成文公生九子,入容迁始祖是成文公之子良仁公。成文公生于1672年,其七子良仁公生于1708年,约于1738年迁入容县十里乡大新村,即现红光村独竹岭。字辈为:祖德文明永昭基球光世泽;仁群进步新兴家国庆荣华。
(21)广西钦州董氏:为南宋右丞相董槐后裔。钦州宗谱记载:我族乃祥符公之后裔也。祥符公讳槐,字躇天,号祥符。事宋为右丞相,南宋理宗甲寅(1254年,《宋史》125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三十年受此职。世居天中,即河南省开封首府祥符首县宋仙镇,在府城南;生子一讳梦璧;三世祖讳士。……十三世讳孔,字继道,号东昌,宦居中宪,正四品官,解组游粤,明嘉靖为潮州太守。至庚寅年解组,见潮州潮阳首县,山水明秀,风景人物俊美,遂因而庐焉。十四始祖讳传庄,十五世讳鳞,字兆凤,号越腾,越腾公明万历神宗辛巳1581年生于广东三水,三十岁(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官至粤西武缘(今武鸣)县宰,继迁宣化县宰(今南宁市内),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解甲,从宣化定居钦州竹山村,娶竹山村陈氏,育三男:长子茂茗、次子茂熙、三子茂兰。(注:取茂盛之“茂”作字辈,与茂名应该为巧合)。越腾公安葬于地名"上水獭"之风水宝地,越腾之子茂熙,茂兰兄弟倡建小董(现小董镇为广西十大名镇之一),后裔分布钦州市小董镇榃头村、合浦县西场镇;
(22)、广西北海市董氏:北海常下山村始祖德道(董公)祖籍广东化州丽岗(原金凤村董芳声之下辈),董宽公裔即十六世从化州迁往北海常下山村,开枝散叶,后代一千多人。原安葬于钦州沙埠沙潦岭之“美女梳妆”之穴,后因建河东污水处理厂征用,迁至王激“上水獭”越腾公墓旁。
(23)、广西河池市董氏:(董文毅提供)先祖董恭持原籍南京溧水县百米街,南下在梧州贵港一带剿匪(注:应该是明朝大藤峡起义),镇守德胜千户所(查阅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后居住河池德胜老街。恭持公生十子,其中第一至第八子及其后裔失传,有第九子、第十子流传:董持恭十子:长锦生景芪失传;二锐公失传;三铠公生景丽失传;四鋾公生子二:景顺、景碱,失传;五集公生景山失传;六录公生子二:景崮、景岑,失传;七齐公生子二:景高、景嵩,景高公生显祖、显宗、显佑皆失传,景嵩公生子二:显善、显庆。显善公生继朝、继输、继财,后失传。显庆公生子二:继贤、继能,失传。以上祖葬于沙坡、北门外,后裔失传;八贯公居士葬董家坟坡、生景尧、景舜、景周(生显纪、显俊、显德,显纪生凤,显俊生天池,显德公生天釜)、景华、景雄,失传;九监公生景隆,景隆公生显受、显城,显受生继于、生良辅、良相、良佐、良贵四人,继于公葬于德胜北门外近板桥边,坟前有大石狮子一对,所生四子发祥于龙安、白土、那维、地霄、东兰、大厂等地;十钊公生景立、景泰,发祥于德胜、宜山、清潭、龙头、安马等地,第四世董其英:《庆远府志》载:“董其英,字三近,号宁木,别号远叟。由廪贡中天启丁卯乡试(1627年),授衡山知县。时衡山新经矿寇,其英募兵剿寇,缮城垣修器械,阖邑宁谧。衡习懔悍,为之治豪猾,轻徭役,政刑一清。于江干建塔以制水冲,以培文风,至今人呼董公塔。治绩懋者,汪直指王学宪交荐,有‘衡治一新。黎民式歌且舞’之语。”,德胜北山寺新刻《徐霞客游北山寺记》:“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宜山德胜举人董其英贡士第一名”,学者论述“董其英并没有成为进士,只能以举人在崇祯七年授官衡山知县”。
(24)、百色市董氏:始祖公讳忠,系山西汾州府介休县大井圩藕头田籍,由前明洪武年间奉命出征岭南,居于桂林府南关外二里店;公之子智宁公迁于桂林南乡六塘圩;三世祖胜云、胜和、胜惟,惟公迁居董家里村。胜惟生子善种,经商于猴山背,居于磨花地即董家村,生于成化八年壬辰年九月廿三日,殁于嘉庆己酉年五月初八日。生子三:禧定、禧仲、禧三;禧三生子三:友现、友琼、友珊;友现生于万历辛丑,殁于戊戌,生子二:顺松、顺樟,友琼生顺桥;七世祖顺松公康熙戊寅(1698),殁于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生三子:钦儒、钦伦、钦仁。八世祖钦伦生于康熙乙巳年(1665)殁于雍正丁未(1727)生子朝铭,钦儒公生子三:朝江、朝河、朝桢;钦仁公生子三:朝成、朝举、朝卿。……吾曾祖兆安公随父经商归旅天河,高祖象三公县试入平乐郡学,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考授明经进士,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中试第十二名举人,丁未年(1727)适昭平县学,历任武缘县学,泗城府学,雍正八年(1730)呈请拔入临桂县,丁未岁(1787)于武缘官署不幸,后葬归磨花地,乾隆戊戌(1778)年体齐公自桂东组归,因路途崎岖择居于城至今。广西周边广东董氏:(1)、化州始祖董宽(谥简敏)原籍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举人,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任石龙县教谕(距离宋卫王赵昺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仅仅相距16年);(2)、广东德庆南宋二品宣义董骘公咸淳初年(1265年~1269年)自南雄府宝昌县沙水村始迁居高要大径乡,继移居德庆悦城。先于沙利村,到后及洛阳寨。因此,其迁徙时间分析与化州董氏的迁徙略晚;(3)、依据广东怀集甘洒镇龙头村的董氏族谱记载:始祖在贺县(今广西贺州市贺街)卤塘塝居住,于洪武三年(1370)董法志娶贺县榕树凼(读dang)邓汉女为妻。彼汉婴田量三十五石,婴男年幼,邀婿同居同焚共食。至于永乐元年(1403年),拆除量米一十四石二斗,共男邓宗青另籍,尚有量米二十石八斗,内将量米五石拨女婿董法志,凑(读cou)男邓康养同籍量差,永乐二年(1404年)法志才略纠同康养督军至怀集,法志镇守地方以靖地方。董法志生四子:宗聚、亚二、亚三、伟祖;宗聚生三子:玄亮、亚猛、玄庆;伟祖生三子:师保、圣真、细山。
2022年9月25日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