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简介(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开放时间),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简介(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开放时间)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简介(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开放时间)

作者:赵树森

最近,我先后获邀参加了南皮县“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县建设”座谈会和“张之洞纪念馆筹建工作”座谈会,两次会议都与南皮籍清末重臣张之洞有关。在准备和参与这两次座谈会的过程中,不由想起了南皮县两次建设张公园(张之洞墓园)的曲折经过及不同的结果。我作为《南皮县志(1987~2006)》的编纂人员,是“张之洞研究”一编的撰稿者,征集到许多有关的资料,因而对这两次建园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现把这个经过写出来并予解读,或许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经济大潮席卷而至。二十世纪90年代,南皮县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紧锣密鼓地谋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即利用名人效应,吸引外来资金,大搞经济建设。此时,赫赫有名的张之洞便成为南皮这个欠发达县“文化名片”的首选,他的名字、墓志铭及原籍双庙村的照片也就频频出现在南皮县印制的精美画册及拍摄的专题纪录片上。

1992年冬, *** 南皮县委、县 *** 决定筹建“张之洞墓园”,简称张公园。县里成立了张公园筹建委员会,由县委书记挂帅任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 *** 县长、县政协主席分别担任副主任,还聘请了中央、省、地(市)各级有关领导为顾问、名誉主任。通过召集学者对张之洞生平事迹的研究,组织人员去外地参观有名的园林,聘请专家做出了张公园建造规划。

紧接着,张公园筹建委员会又于1993年1月10日召开了张公园技术咨询委员会会议;同年4月5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参加发布会议的有上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界人士以及张之洞后裔、族人、亲属。会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许多新闻媒体都做了相应的报道。随后,南皮电视台设置了专题节目,广泛宣传建设张公园的意义、构想及筹资办法。10月4日是张之洞逝世84周年纪念日,南皮县张公园筹建委员会为举行公祭活动作了充分准备。先是于7月20日向上级领导、新闻媒体、张公后裔发出了邀请函,并邀请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等前来献艺。为筹备公祭活动,在张之洞原墓地筑起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平毁的坟墓,在墓前树起重制的4通墓碑。10月3日晚在南皮人民影院举办了义演晚会,梅葆玖、梅葆玥、马连良之女马小曼、裘盛戎之子裘少戎、叶少兰、许嘉宝、宋昌林、薛亚萍等著名演员参加了演出。4日,沧州市有关领导、南皮县党政主要领导、各大新闻媒体,张氏后裔、族人及一些工商界知名人士参加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公祭后,随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南皮县主要领导做了讲话,张氏后裔及学者宣读了纪念文章。会后,各大新闻媒体相继做了报道。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张公园筹委会先后向南皮籍在外地的知名人士、张之洞后裔以及上级有关领导发出了集资的专函。社会捐资再加上县财政的投资,共筹集到三四十万元。然而,修墓、立碑、搞纪念活动等就花去其中的一大部分,至公祭活动结束后,所筹资金已所剩无几,县财政无力承担后续费用,筹办活动陷入窘境,难以为继,筹建委员会及办公室亦在不声不响中撤销解散了。

时光进入新的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热潮。社会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之洞在100多年前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而在南皮,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张之洞研究之中,许多老干部、有识之士始终没有放弃对张之洞墓园(张公园)的兴建。

2003年,已退休的南皮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邢家训和几位热心的退休干部筹划成立“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他们经过请示、协商,得到了县委、县 *** 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于2004年5月21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和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石家庄、武汉、保定、沧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张公后裔与会并进行了学术研讨。“研究会”还制定了《章程》,创办了期刊《张之洞研究》,使纪念、研究张之洞的活动进入经常、务实的阶段。2005年5月成立了张之洞书画院;2006年张之洞纪念馆落成开馆;2007年10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张之洞于1907年捐资建立的“慈恩学堂”)隆重举办了百年校庆;2008年10月4日,在初步建成的张公墓园举行了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

张公墓园是在张之洞研究会会长邢家训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经多方奔走促成的。此举得到了县委、县 *** 的大力支持,并由县建设局对张公墓园重新做出了规划。遵照县 *** 的指示精神和张公后裔的意见,张公墓园占地15亩,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至2008年10月完成了一期工程,使墓园初具规模。墓园修建在张之洞墓原址,坐北朝南,周围垒造院墙,园内建造张公墓,墓高3米,墓前竖立1993年雕刻的4通墓碑。墓区内墓道、广场、公路业已修通并硬化,栽种了国槐、塔松及花草。园内建有张公祠,为仿古建筑,祠内塑有张之洞像以及张公生平功业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园门匾额“张之洞墓园”为原文化部部长、南皮籍著名作家王蒙所题。遗爱碑移于墓园门前(此碑原立于张公墓前约百步,为宣统三年〈1911〉九月贺县林世焘撰文、天津华世奎书丹、固始吴敬修篆额。“文革”期间被毁。重修张公墓时,依照民国版南皮县志所记之碑文重刻)。

2008年10月4日,即张之洞辞世99周年纪念日,在张公墓园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祭奠仪式亦为安葬仪式。因张之洞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其遗骨也随即失踪。1993年筹建张公园时,所筑的是一座空坟。为再建张公墓园,县委、县 *** 委派张之洞研究会承担寻找张之洞尸骨的任务。历时1年,几经周折,最后找到了当年亲自保护、掩埋张之洞遗骨的知情人,在他的测定、指认下,终于找到了准确的掩埋地点,绿色了张公遗骨失踪41年之谜。在祭奠仪式上,张之洞研究会会长邢家训、张公嫡孙张厚珕先后讲话、致辞。参加仪式的张氏族人、有关人员共50多人,敬献了挽联、花篮并致哀、致祭,表示对张公的敬仰。至此,张之洞墓园正式落成。其后,南皮县于2010年9月启动以张之洞字为名的香涛公园建设,第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完成,规划用地300亩,其中水域面积150亩。设计布局为园内山水相依、设施齐全,建有张之洞广场、劝学亭以及展示张公生平业绩的大型青铜浮雕、张之洞汉白玉雕像等,是一座集南皮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2013年,南皮县又进而筹建张之洞纪念馆,使之与香涛公园、张之洞墓园连为一体,打造文化景观带。

在南皮县两建张公园过程中, 1993年,南皮县筹建张公园因种种原因中断,虽然留下了历史的遗憾,但毕竟在客观上宣扬了张之洞,而且,作为当时南皮县的头号新闻,张之洞的名字妇孺皆知,他的历史功绩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颂,也首开了南皮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先河。

但是,由于当时筹建张公园的目的是单纯利用名人效应搞招商引资,且规模、投资巨大,县财政无力承担(当时,南皮县全年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而修建张公园的投资概算为3000万元),虽经多方努力,终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二建张公园虽是一建的延续,但相比之下,二建张公园就采取了非常务实的方法,在 *** 的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民间人士及张氏族人的积极性,集思广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最后将这一文化工程做大做强。

上世纪90年代筹建张公园只所以有始无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给人以启示:

一是克服短视观念,不能急功近利。在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旧有的经济模式、思维方式都已打破或淘汰,全国各地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寻出路、寻突破、寻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名人效应、发掘历史资源便成为当时人们的首选。比如,当时在沧州范围内兴起并大做文章的就有 *** 文化(青县)、杂技文化(吴桥)、千童文化(盐山)以及铁佛寺建设(东光)等,而南皮县筹建张公园的计划之所以中断,主要就是当时多数人的意图就是招商引资,片面追求经济效果,这也是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在分析这次筹建所以中断的原因时给予的结论。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草率从事。在“文化大革命”中,张之洞的坟墓曾惨遭损毁,其遗骨下落不明。1993年在筹建张公墓时,在没能找到张之洞遗骨的情况下,无奈筑起了一座空坟。对于是否为真坟,张公后裔一直心存疑虑,也曾询问过,尽管回答是肯定的,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和令人信服的理由,张氏的直系后人都为之纠结,以至于事过近20年后,张之洞的后裔才对现在的坟墓表现出满意的态度。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全。由于受当时“工程规划越大,招商效果越好”的思路影响,追求“做大文章、造大工程”。初次建造规划中的张公园占地500亩,需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园内有古今览胜长廊,绘南皮政事、战事、风物民俗的图画。内建听雨阁、望波楼、垂青坊、梅香阁、松溪桥、抱冰坊、香涛阁、青龙山、金刚园等。设计有占地300亩的碧波湖,湖心有渚,十亩方圆,曰“广雅渚”,上建阁、榭、亭、台,植树木花草。在张之洞纪念馆中,分设生平馆、清流馆、军功馆、实业馆、文献馆、轶闻馆、劝学院、名人院及文物馆。张之洞的嫡孙女在最初看到这个计划后就明确提出,县的意图是积极的,不过有些庞大,投资3000万啊!如果计划落空,如何向世人交待?是否先建一个张公纪念馆,十几万元足矣,以后再慢慢发展。遗憾的是,她的建议未被采纳。而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个建议的客观性、可行性。如果当时量力而行、逐步稳妥发展,就不会造成虎头蛇尾、中途停建的后果了。

更多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简介(南皮县张之洞纪念馆开放时间)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