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年72岁的苏第能与茶泡打了50多年交道,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林茶泡制作手艺的三大传承人之一。近期,经过反复多次精雕细琢,他终于完成了一套以万花楼为创作原型的茶泡作品,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心愿。
苏第能展示自己制作的万花楼茶泡作品。
传承祖辈的茶泡制作手艺,并传授给下一代
苏第能有一件从母亲家族传承了三代的“宝物”,既不是金银首饰,也不是古玩,而是一套专门用于制作茶泡的包含40多枚工具的精致黄铜錾刀。与这件“宝物”一起传承下来的,还有他家的茶泡制作手艺。他家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他掌握之后,又传授给女儿、侄女以及高校学生和上门求学的茶泡爱好者等。
苏第能虽然16岁才开始学习制作茶泡,但从小就对茶泡的制作过程耳濡目染。他记得,小时候每逢七八月石瓜长得比较“老水”的时候,母亲就会购买一些石瓜回来制作茶泡供家人或客人品尝。
“制作茶泡的材料一般选择新鲜的石瓜,要长得比较‘老水’的,肉质结实的最好,也可以用木瓜。”苏第能介绍,由于制作茶泡的材料具有季节性,而且制作工序繁杂、人工耗时较长,因此手工制作出来的茶泡数量十分有限。作为一种泡茶的艺术甜品,茶泡不仅颜值高,而且口感清香甘甜,有清心润肺的养生功效,一般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逢年过节、祝寿、婚宴等喜庆时刻才拿出来品尝,同时经常作为伴手礼赠送亲朋好友。
“茶泡制作过程包含选材、削皮、去瓤、切块、錾图案、浸石灰水、清水漂焯、风凉、浸糖油、晾晒、浸泡茶油再晾晒以及成品保存等十几道工序。”苏第能介绍,制作茶泡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讲究,比如制糖要选择特定品牌的白糖,并按照特定比例制成糖油;茶泡图案寓意颇多,要根据不同的内涵选择不同的图案等。“制作茶泡的专用工具在市面上难以找到,这也成为目前茶泡制作难以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茶泡上既有錾‘福’‘禄’‘寿’等各类吉祥文字的,也有錾动物、花草、水果、鱼鸟等各种美好寓意图案的。”说起茶泡的相关知识,苏第能滔滔不绝。作为玉林茶泡制作手艺传承人,多年来他不仅坚持到玉林师范学院授课,传授茶泡制作手艺及相关知识,而且特地在家里设置了一间工作室,用于自己潜心钻研茶泡制作以及与各地茶泡爱好者交流。
制作茶泡已成为苏第能的日常功课。
经多次精雕细琢
终于制作完成万花楼图案茶泡
多年来,制茶泡、品茶泡已成为苏第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功课。随着制作茶泡的水平不断提高,他制作的茶泡图案也越来越复杂。
由于从小在玉州区州珮长大,苏第能对建于州珮的万花楼有着特别的情怀。根据相关记载,万花楼是玉林的名胜古迹之一,过去曾是玉林的“镇城之宝”,在不少“老玉林”心中都烙刻着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为了寄托久置于心中的万花楼情怀,苏第能多年前就萌生了制作以万花楼为图案的茶泡作品的想法。然而,由于旧的万花楼多次被损坏、原楼体构造复杂且当时留下来的照片不清晰,他一直找不到好的角度对万花楼进行描图錾刻。这一耽搁,就是10余年。今年5月8日,他在本报刊发的《万花楼园区建成》一文中看到记者拍摄重建的万花楼全景照片,顿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想制作的万花楼茶泡作品的原型吗?”
苏第能制作的茶泡作品——《玉林万花楼》。
于是,苏第能联系上记者拿到万花楼的照片,时刻带在身上,一有空就拿出来边看边构思,反复揣摩如何以此为原型制作茶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照参考,他终于胸有成竹地“下刀”了。然而,由于图案较大、构造复杂、楼间比例难以掌控等原因,他对自己前5次制作出来的万花楼茶泡都不是很满意,直到6月中旬第6次制作出来的万花楼茶泡图案美观、厚度均匀、颜色纯白,再配上錾刻的“玉林万花楼”5个字的说明,他才觉得这套茶泡作品算是完成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州珮人,小时候目睹过万花楼的风采,甚至曾两次登楼展望,现在能以它为原型制作一套茶泡作品,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看着倾注自己心血的万花楼茶泡作品,苏第能松了一口气,“制作完成这套茶泡作品,算是完成了我多年来的心愿”。这套茶泡作品凝聚了他对万花楼深切的喜爱之情,也是目前他制作的最令自己满意的茶泡作品之一。
“在茶泡制作上,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制作一件中国版图茶泡作品。”苏第能说,他将提前收集各区域的版图图像资料,为制作这件作品做好构思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