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12年,我国第一座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市螳螂川上游落成,随着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自此之后,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始兴建水电站,更是有众多民营企业踊跃的加入该行业,大力发展水电工程。
建设水电站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拦水发电,还能防洪抗灾,同时能够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从而让附近居民脱离贫困。
到了80年代之后,我国更是大力支持水电站的建设,鼓励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水电站的发展。
曾任中国首富的李河君便是趁此机会,乘坐改革开放的快车,不断收购建设水电站,从一名农村小伙摇身一变坐拥千亿资产。
可是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前一分钟他还在董事会上雄赳赳气昂昂的诉说着未来规划,后一分钟秘书的一句话,让他欲哭无泪。
“我们的股票跌了47%,从7.35港元暴跌到3.91港元,被停牌了!”秘书焦急的说道,股票的断崖式跌落,让李河君的身家瞬间蒸发掉了上千亿。
他也因此落得了一个“中国最惨首富”的称号,只当了3个月首富,就被无情拽下,而导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李河君本人。
从“二道贩子”到成功人士
年少时的李河君是一个志在四方的无畏少年,凭借着满腔热血下海经商,经历了层层阻碍,吃了不少苦,总算是落得“成功人士”的名号。
然而世事难料,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够稳坐“首富”之位,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李河君恰恰缺少了这份稳重。
1967年,李河君出生在广东东源县的关塘村,他自小就比同龄人聪慧,也颇具领导天赋,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直夸赞。
虽然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但好在老两口的思想并不封建,他们深知唯有支持儿子读书才能让他走出大山。
李河君没有辜负父母的厚爱,他一路披荆斩棘,从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从迈入大学校园的那刻起,他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大人了,需要替父母分担生活压力,因此除去学习之外,他经常倒卖小物件。
用常人的话说,李河君就是个“二手贩子”,不过确实如此,每逢假期他就从中关村批发各种电子元件,蹲在学校门口倒卖。
天资聪慧的他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当别的同学在研究课题时,他还在忙着倒卖物件,都是为了攒够创业启动资金。
1989年,李河君的导师突然患病,不久后撒手人寰,为此他心痛万分,无暇再顾及学业,选择了退学创业。
从学校离开之前,他找大学老师借了5万元,这笔钱在当年算是巨款,可见他在学校的影响力有多深远,俘获的人心自然不在少数。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露骨,李河君踌躇满志的迈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可惜他没有选好领域,也没有充足的经验,仅仅3个月,就赔了个精光。
李河君这才意识到社会的险恶,他开始谨慎做事,为了还清5万欠款,他又做起了老本行,在中关村倒卖电子元件。
他每天起早贪黑,从倒卖小配件到全套设施设备,李河君的钱包越来越鼓,也终于还上了欠款,并且存下了一笔启动资金。
老天总会眷恋努力的人,李河君就是其中一位,但凡是不犯法能赚钱的业务,他都会尝试,倒卖电子元件、玩具、矿泉水等等。
李河君用了5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攒下了8000万身家,他甚至涉足了运输行业和矿业,还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
眼看着有了足够的资金,李河君开始思考还能涉足什么领域,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茶不思饭不想,走访了各个城市,拜访了不少名人志士。
他原本的思路是想收购一个小型上市公司,自己坐上大股东之位,坐收渔翁之利,但好友无意间说道“不妨看看水电站项目”,让他转变了思路。
其实,若是放在改革开放之前,李河君估计早就因“投机倒把”被打入谷底了,不得不承认他有着灵活的商人头脑,却也能看得出,他一心想走“捷径”。
坐上中国首富之位
李河君发家的那个年代,正好是水利项目兴起之时,沿河而起的水电站不胜其数,至今已经大大小小的水电站预估超过了10万座。
其中超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有20余座,五十万千瓦级的有40余座,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其余的皆是小型水电站。
1994年,李河君成立了华睿投资集团,随后大手一挥斥巨资1000多万在老家收购了一家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1500千瓦。
起初,李河君并不清楚这座小到毫不起眼的水电站能为自己带来多少收入,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其次他还想借着水电站项目,实现公司上市的计划。
一段时间下来,水电站的成绩让他大惊失色,别看仅有1500千瓦,带来的利润却远远高于预估,让他在短时间内身家翻番。
看着巨额收益,李河君坐不住了,他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城市并购了多个水电站,他听着机器的轰鸣声,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难忍心中的喜悦。
2000年之后,国家接连发布了多个有益于水电站的政策,云南省也在此时准备开发 *** 江水利资源,这一机会被李河君抓住了。
在云南省计划建设的8座百万级千万的水电站中,李河君就拿下了6座,他此时的心态就等同于“想要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可是当他签下项目后,发改委却拒绝审批,原因是因为这6座水电站加起来高达2300多万千瓦的规模,认为一个小小的李河君扛不起来,
按理来说,得不到发改委的审批就应当放弃项目,可是李河君却不甘心,他一纸诉状将发改委告了,这件事让社会各界轰动一时,都对李河君的胆量感到钦佩。
这件事情最终以李河君放弃5座水电站而告终,不过他手中的这单单一座水电站也并非小型,而是300万千瓦容量的金安桥水电站。
水电站的容量越大就意味着投资越高,和他曾经用1000万在家乡并购的水电站相比,金安桥水站则需要近200亿的投资。
第二年,李河君以金安桥水电站的项目荣获“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头号,并成功登上《新财富》排行榜第23名的位置。
在别人眼里,李河君是一个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但实际上,他因为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已经狼狈不堪,不仅掏空了口袋,还被迫卖掉了一些水电站来维持运转。
每天李河君一睁眼,1000万就被金安桥水电站“吞掉”了,日复一日之下,他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想着若是建成了,每年在家躺着都能赚20亿。
直到2008年,有人丢出了一颗炸弹,爆出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其实没有通过发改委审批,原本就已经揭不开锅了,事到如今又雪上加霜。
就在众人以为李河君走投无路时,他竟然抛出了集团的部分股份,这才让项目转危为安继续实施,这一年他将华睿集团更名为汉能集团。
在李河君夜夜期盼中,金安桥水电站项目总算是落成了,结果也如他所料,每年带来的巨额利润让他的身家持续暴涨。
2011年,李河君手中已经有了雄厚的资金,他开始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首先想到的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
他所选择的每一个行业都极具前瞻性,而且有众多利好政策的支撑,可是这一领域他完全不懂,还偏偏选择了领域内的最难走的一条路——薄膜发电。
李河君知道在陌生的路上指不定会遇到什么意外,因此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很谨慎的,先是偷偷摸摸的混迹在光伏领域内,了解光伏发电和水电煤发电的成本差别。
后来他发现专家们说的话都太官方了,光伏发电技术明明发展很快,仅3年时间成本就下降70%,用不了几年带来的利润会比水电还要高。
李河君一头扎进了光伏发电领域,占地500亩的河源汉能冲天而起,他收购了德国的技术,又聘请了几百名专家,立志要将薄膜技术发展到全球领先。
千亿王国崩塌,成为“过街老鼠”
李河君的一番做法得到了众人的信任,越来越多的银行愿意与他合作,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支撑集团运转。
2014年,汉能薄膜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路高涨,从7.3亿港元涨到33.1亿港元,股价也从原先的1.8港元每股涨到9.07港元每股。
第二年,李河君以1655亿的身家坐上中国首富的位置,远远超过马云、马化腾的资产,而他的出行工具也从豪车变成了G550私人飞机。
在李河君的巅峰时刻,经常能看到他乘坐私人飞机往返各个城市签订项目,他所钱的项目也从千万级别上升到千亿级别。
在2018年《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中,汉能集团排位第42位,同时这已经是汉能连续3年蝉联新能源品牌榜首。
但实际上,汉能集团并非外界看上去发展的如日中天,早在李河君坐上中国首富位置的3个月后,他就跌入了泥潭,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李河君所走的薄膜发电之路并不顺畅,当产品制造出来后并没有人买账,为了营造出集团正常运转的状态,他将薄膜产品又卖给了汉能集团,用在了电站上。
他的这一做法无疑是让集团“掏空腰包”,同时外界已经在传汉能集团的问题重重,不仅技术和模式都有问题,而且涉嫌操控股市,套取高额资金。
就连年收益20亿的金安桥水电站也因为欠债而烂尾,可是李河君仍旧没有倒下,他竟然在次年再次站上舞台,宣布汉能将要造比特斯拉还要强的“太阳能汽车”。
这个消息宣布过后便不了了之了,李河君也没再露面,挣扎了3年后,汉能薄膜悄然退市,拖欠员工的薪资也没有了下文。
员工们扯着条幅站在公司门口索要薪资,李河君也没有倒下,他理直气壮的说着自己一定会还上欠款,而且退掉了美国绿卡,终身不会出国。
真相果真如此吗?事实上,李河君已然成为了老赖,光是欠山东禹城财政局资金就高达8亿,欠国开行的贷款更是超过百亿。
李河君卖掉了私人飞机,可是碍于面子,他又将飞机租了回来,其实他连租金都已经付不起了,却还是“死要面子”。
2021年7月,北京汉能集团总部因为拖欠了2000多万房租,被 *** ,这意味着汉能集团就此落幕了,而李河君也再没现身。
想一想他此前的光辉时刻,在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发电的那一天,他租来了11辆大巴将公司员工都接到现场参加剪彩。
他骄傲的说道:“咱们这座水电站比葛洲坝还大10%”,只可惜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因为走错一步棋,便没有回头路。
值得一提的是,国开行将李河君告上法庭的时候,还一并还告了他的前妻武媁,原因是:离婚时李河君将20亿资产留给女方,不排除资产转移的可能性。
二人早在2013年宣布离婚,曾经也是事业上的伙伴,武媁陪伴着李河君从无到有,最后却闹到不相往来的地步。
结语
李河君的一生就犹如坐着过山车,起起伏伏跌宕不平急速上升,一阵呼啸降落,不知道他的心底作何感想。
试想一下,如果他能够稳扎稳打,不要过于急切,也不要过于功利,可能还不会闹到如今的“老赖”地步。
虽然总说“世事无常”,但转头又说“事在人为”,不论如何,人生在世,做事情一定要问心无愧,才能活得坦荡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