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安吉桃花源鲸奇谷
安吉桃花源鲸奇谷 (MarvelValley)—— 一个“惊奇”的产生
01 缘由
《鲸鱼》是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绘本。讲的是一个小渔村被一只候鸟告知有鲸鱼,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寻找捕捉鲸鱼。一直寻而不得,直到有一个小孩,被候鸟带到天上,才发现果然有鲸鱼,它就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湖的形状——只有在天空上俯瞰才能看到。
鲸奇谷的名字和概念就是来自这个故事。
安吉桃花源核心区的景观提升,用地基本处在一群山脉的谷地,总体功能定位在儿童的户外教育与游憩方面。
总平面图
其中的一块,被决策作为儿童活动的场地。因为与住宅用地相对隔离——视线或噪音污染容易控制;四周环绕高山或陡坡——安全性得到保障;和全区的商业中心临近——功能上顺理成章。开车到此地,经过一座三孔洞桥,便可以俯瞰到鲸奇谷的全貌。
作为一个度假房产开发的配套产品,鲸奇谷的设计和建造,就这样产生了。
02 鲸奇谷的独特之处
安吉桃花源的儿童活动场地和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里面的不同。首先,山野的自然环境,给它提供了非常规的景观尺度以及独特的气氛——既然身处乡野,就要有乡野的气氛,而不是五彩缤纷的主题乐园或者城市中的儿童乐园。任何人工的设计,需要与山、林、湖相映得彰,突出自然的主题。
放大的蚂蚁窝,山坡上的蜜蜂窝,蜘蛛网,水母的戏水池,在鲸鱼牙里看水底......结合山体、树林、水池,放大微小动物的家,让小朋友从不同寻常的视角看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
同时抓住孩子最基本的玩乐方式——滑、爬、钻、跳、飞高......,放置最经典的百玩不厌的活动设施——滑梯、爬网、秋千、跳跳云等等。活动设施不是主要的,在自然中玩耍、利用各种设施搭建小朋友和自然的桥梁才是目的。
在自然环境中放养是非常理想的育儿理念。鲸奇谷为城市化了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平时得不到的环境——玩水、玩沙、玩泥巴,既可以玩设施、也可以捉青蛙。
03 儿童活动场所的特性
色彩
在成人的眼里,约定俗成的认为小孩的世界就是应该色彩缤纷的——从他们穿的衣服,所处的环境(幼儿园的墙壁和铺地,儿童游乐场),画的画儿——否则就不够“儿童”。这只是成人们一厢情愿的看法——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科学发现曾经证明“色彩缤纷”与儿童艺术方面的成长是充分必要条件。所以鲸奇谷虽然是给儿童设计的,这里使用自然界的原色,拒绝把成人的色彩认知转嫁给儿童。除了原木、沙石、草树,出现的石材有桐庐石、板岩、花岗岩,少量的不锈钢尽可能是原色(不锈钢喷漆附着力较差,颜色比较容易掉)。
场地中,出现色彩最多的地方是水磨石与水洗石(滑梯、水母形状的戏水场地)。每一种水洗石颜色,由3到4种不同颜色的骨粒搭配,希望有色彩出现的地方不是纯色,而是靠近自然界山体、水体的颜色;有色彩倾向,但是不突兀于环境。
安全
给儿童做设计最大的困难是在保障其安全性的同时创造或者鼓励其探索和冒险性。这个度很难把握。美国的儿童活动场所设计安全规范非常严格,较之欧洲、日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是有些过渡保护。中国的设计规范虽然并不严格,但是同样人为的日趋保守。其实,小孩需要在尝试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对危险的意识从而达到自我规避和自我保护。我们在所有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这种机会。安全性如果被过渡考虑了,可以活动的内容就会无趣,不助于小孩勇于挑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鲸奇谷一共有6条滑梯。出现的原因与现状地势有关。场地处在与道路标高11米左右高差的谷地,即给滑梯创造了机会,也给到达制造了难题。进入鲸奇谷,可以走一条长长的坡道,可以走带台阶的看台坡地,也可以坐两条滑梯一步到底——从入口就有“惊奇”。虽然受限于坡地的陡度和安全长度,我们在模型里反复模拟其安全性——高处的滑速控制在坡度30%左右,中间用弯道减速,下段可以适当加速在坡度38%左右,尽量长的平缓段做收尾。事实上,电脑模拟只是事情的开始,滑梯材料的摩擦系数、使用者的体重甚至穿衣服的材质,都关系到速度。施工过程中需要无数次的调整和修改。
电脑模拟滑梯过程
玩法
“给小孩玩什么?”,为人父母的在养育小孩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问。“小孩不需要玩具”,换言之,小孩自己会找玩的,不用给他们限定具体的玩法。鲸奇谷虽然有秋千、滑梯等等活动,但是属于基本玩法,有很多变化,这样小孩是主动的,可以选择或发明各种玩法而不局限于活动设施——扣土,玩沙,攀爬,玩水,跳;也可以选择挑战比如滑很陡的滑梯,或者蚁穴探险。
如果不受家长的催促,场地又有足够的自由,小孩就会玩很久。所以鲸奇谷也考虑了给看护者充分舒适的休息场所。这里的设计是希望小孩一来再来,每次来都能发现不同的乐趣的地方。当然,设计的目的并不是无目的的延长小孩的玩乐时间,而是让所有来这里的人,充分的享受这个环境,各得其所。在每个小孩可能停留的空间里,都有足够的或坐、或躺的看护空间给大人,都在遮阴的树下。满足不同的需求,让多种行为可以同时间、同空间发生,是对来者最大的尊重。
杭州万科良渚劝学公园
找寻最合适的设计
相地:
对设计师来说,项目总是从场地踏勘开始的。从场地上发现蛛丝马迹,然后层层展开。各种线索扭在一起互相影响,需要在里面找到答案。
有时候觉得景观设计师应该可以成为不错的侦探。
劝学公园的立项之初的定位,是作为整个良渚文化村区域的西南门户的。结合新建道路,联通了杭州城市道路东西大道和文化村主要道路风情大道。公园南北向260米,东西向90米。
通过几次的现场勘查,设计条件逐步明确,公园所在区域北高南低,南北向高差接近10米,东侧是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学校,西侧为新建商业与住宅组团,南侧是城市道路东西大道,北侧为原始山体,除了一些常规的基本条件外,像每个项目一样,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设计条件和要求等待着设计来解决。这个项目的“例外”也不少:
首先项目的用地是农业用地,之前的场地整体就是一个社区农场。公园设计不能过多的改变原始的风貌,也就是绿色生态为主导的风貌;另外两条高压线从场地中间纵向穿过,高压线下的种植有明确的高度限制;再有,场地南侧靠近东西大道又大体量的市政水泵站不能搬迁,“钉子户”原始标高比较低,又要留车行道路进出。
场地的限制往往是设计的突破口。
关注:
设计过程中,有几个比较关注的大问题,首先是场地的“体积感”,原始场地和规划的区域高程相比,显得非常低洼,从周围道路看基本上一览无余。作为一个新的公园,区域的门户,我们希望场地能有一定体量感。土方地形的重新塑造使北侧山体的感觉能绵延公园里。这个想法贯穿了设计过程的始终,方案阶段画大剖面研究和确定场地的最高点和周围道路的关系,然后又做了手工制作实体模型来验证高差关系和体量感。
通过交通和人流分析,公园的主要人流进入方向有三个点,其中两个是街对面的商业过街入口,分别位于西南和西北两端,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另外一个入口位于东侧学校的人流方向,公园在功能上还是充分满足学校的“室外课堂”的需求,让学校师生很方便的能到达公园和公园内的生态农场。三个入口区域也就此明确。
三个入口,三条感知公园的途经。
立意:
公园名为“劝学”,来源于旁边楼盘,楼盘名又来源于旁边学校。总而言之,劝人多学习就对了。正好和Learning Landscape的意思一致:公园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地方,但如果慢下来会发现还暗藏了一些别的东西。
寓教于乐应该是很符合该公园的场地位置特征。
西北侧入口进入后,伴随流线的是科学认知墙,将近一百米长,2.3m高的锈板墙上阴刻着由宇宙宏观到细胞微观尺度变化。让原本简单的边界多了一个观看的层次。人们缓缓的绕过主体地形,抵达星球温室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到此,流线的功能完毕,自己选择目的地吧,或登高望远,或奔跑向下。
西南入口是公园的主入口,和商业的主入口对应,进入公园后是自然认知区域。利用适当的立面和高差处理,让原有的水泵站悄悄的藏在冲孔钢板墙的后边,更多的让人们注意跌阶而下的樱花林。穿林而过的观鸟台是无障碍的坡道,台阶和坡道抵达区域是整个项目的最低点,湿地花园,所有场地的雨水通过场地西侧的雨水沟汇集于此,滞留并净化。所容纳的水量也是经过结算得出的合理的大小。坐在水边的长凳上看公园的地形,最能体现改变后公园体量和北侧山体的延续感了,仿佛原来就应该这样。
东侧学校入口,意图明确,进来吧,往左手走,去小农场打理自己的田地,用互动灌溉装置给植物浇水,听老师讲解自然的奥秘。往右手走,林荫场地下,互动水景喷泉等待着动力的提升,曲折的水溪等待着改变流水方向。或者干脆什么也别想,到大草坡上撒个欢。想象一下那里是银河系的,然后跟着旋转。
公园不但呈现出了应有的体积感,还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点,高点上隐藏一个“彩蛋”,打开彩蛋的唯一条件是阳光。阳光下你的投影所抵达的位置是时间的坐标。也是整个设计不同维度的体现,这里有宇宙的尺度,有时间的变化,有空间的转换。
良渚文化村在过去的一些年,陆陆续续建设了很多个开放式公园和文化设施,吸引了人们入住。但随着建设逐渐接近尾声,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公园的管理应该谁来负责?在设计的时候曾经希望业主能组织一个类似“公园之友”的基金会来管理维护公园,但可惜没有成功。目前公园交由学校管理,基本上处于无维护状态。
其实公园的真正的主人不是设计师,不是建造方,而是使用者。一个大地雕塑在设计师看来是景观,是设计,在放学的孩子眼里,就是放飞自我的天地。公园还没有正式的开园,孩子们已经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来“玩”这个山坡了,天气晴好的时候来,你看他们横着身子,挨个从山坡上滚下来,冬天下雪了,更是开心,一人一个小板,垫在 *** 下面,转眼就滑到水边了。还可以利用工具,滑板车沿着银河步道盘旋而下,上下几个来回都不觉得累。
希望有一天,这些良渚文化村的小主人们会意识到这个公园的价值,成为照顾公园的主人。
设计好像充满了“意外”,但真相只有一个,最合适的设计也只有一个。在孩子看来,简单的公园意味着无穷的玩法。
长沙中航“山水间”公园
总平面图
“山水间”公园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高密度社区里的公共绿地,它的四周被超高层住宅包围,将会为新搬迁来的几千名住户提供室外活动的空间。公园面积只有1.4公顷,但是要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场地本身标高比四周低,而且有大片的原有山林和一个池塘。设计方案在尽量保护植被和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巧妙的将雨洪管理系统融入场地,在使用生态手段处理雨洪的同时,使人们可以与这个系统进行互动,在玩耍的同时,学习与雨洪相关的知识。此外,方案还将“大昆虫”的主题引入儿童活动区,设计并制作了各种以昆虫形态为灵感的互动雕塑和游乐设施,让前来玩耍的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雨洪管理系统示意图
概念方案手绘草稿-入口水景墙
入口水景墙
概念方案手绘草稿-入口台地
入口台地
入口台地灯光效果
样板房入口锈板墙和原有大树
湖中小桥
湖中小桥鸟瞰
板岩挡墙细节
阿基米德螺旋式抽水器(张唐艺术工作室设计制作)
阿基米德螺旋式抽水器
阿基米德花园
大蚂蚁互动雕塑
大蚂蚁互动雕塑内部
活动草坪
活动草坪
雨水花园锈钢板水渠
锈钢板水渠细节
雨水花园整石水坝
山林乐园木剧场
木剧场细节
山林乐园木桩森林
山林乐园木桩森林
大瓢虫互动雕塑
大瓢虫互动雕塑
攀爬墙
攀爬墙与黑板
大蚯蚓滑梯和大青虫互动雕塑
青虫说互动雕塑
大蚯蚓滑梯
林中小径
文章来源:古奇文创
欢迎致电
文旅帮旗下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社群及培训:拥有50+社群,20000+文旅垂直产业从业者,依托强大的社群流量,形成“媒体传播+线上微课+线下培训+项目参访+行业峰会”多维互助学习交流平台。
——二消产品投资:室内雪乐园、创意光影秀、亲子小火车,是文旅帮首推的三大类景区二消产品,与文旅景区进行投资联营、合作分成的模式,减轻文旅景区的投资压力、促进文旅景区在二消产品上的迭代升级,使文旅景区形成长效的运营收益机制。
——景区运营托管:开业前迅速为景区回流1000至3000万现金,为景区构建官方运营及营销平台系统,打通周一至周五非节假日销售痛点。形成从前期运营顾问、运营方案制定和执行、开业案策划及执行、培训支持、1-3年运营辅导支持等体系化的服务能力,形成一揽子的运营合作结构。
实战专家咨询:18613807891
商务合作电话:4006-65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