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 第八医学中心政委(129师冀南军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 *** 第八医学中心政委(129师冀南军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第八医学中心政委(129师冀南军区)

一二九师冀南军区医院院长

——梁宝珍烈士传略

梁宝珍(1909—1943)字品三,河北省成安县南渚村人。1932年在大名加入中国 *** 。1937 年,任南渚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并经常组织抗日救国活动,建立起成安、肥乡两县地下党组织的秘密通道。1938 年参加八路军,任成安县东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41年,历任第三军分区医院院长、冀南军区医院院长。1943 年5月,在冀南战场上牺牲,享年34岁。

立志学医造福于民

1909年,梁宝珍出生在南渚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是个独生子。他小学毕业就立志学医造福于民。1926 年 8 月,梁宝珍入大名教会医院学医,由于他勤奋好学,深得西医妙术,学业完成,就职大名医院,成为有名的外科医生。

在大名学医,接触面很广,他联系进步人士,积极探索真理,也受大名七师 *** 进步思想的影响,秘密联系党的组织。他在大名加入中国 *** ,是成安县早期的 *** 党员之一。受 *** 党组织委派回到成安,以行医为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并在店上开办“三恒民众诊所”,后更名为“成安店上福民医院”,他医术精湛,救人无数,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

救国救民奋起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很快沦陷,“成安惨案”震惊全国。目睹日寇祸国殃民,梁宝珍抱定救国救民的决心,参加抗日工作。他与亲密战友赵玉森一起组织抗日武装。

在本村组织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10月,成安惨案后,梁宝珍与侥幸脱险到店上村的县委书记赵玉森一起,组建“成安县抗日救国协会”,他与赵玉森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发动群众,抗日救国。

向上滑动阅览

1937年,他介绍王玉同、高正月、曹振玉、杨淇入党,并组建南渚村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到1938年,南渚村的地下党员发展到27名。

南渚村位于成安县东北角,与肥乡、广平两县接壤。南渚是梁宝珍从大名带来红色革命火种的发源地,是抗日武装活动的根据地。梁宝珍带回一本《 *** 宣言》,他组织党员宣讲,让大家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战胜日寇的信心。

梁宝珍身着长袍,头戴礼帽,骑着自行车,车上扎着红十字会小红旗,驮着药箱,以行医身份作掩护,在东区、北区、广南区及周围村庄秘密发展党组织和秘密发展抗日队伍,抗日力量迅速蔓延,发展到周边几十里地。

当时,八路军三八六旅在肥乡境内活动。梁宝珍行医抗日的消息传到三八六旅。1938年春,三八六旅派人到南渚村与梁宝珍取得联系。让梁宝珍(化名梁福民)到肥乡一带,为三八六旅部队医治伤员。由于他的医术高明,救治了很多伤员和群众,因此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38年春开始,梁宝珍以行医作掩护,秘密往来于成安与肥乡之间。开辟了一条两县地下抗日党组织与三八六旅联系的秘密通道。

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听到此消息很兴奋,他曾三次到南渚村会见梁宝珍。吃住在梁宝珍家,彻夜商谈抗日大计。并在村东大庙里,召开秘密会议,由宋任穷向党员骨干作抗日动员和形势报告。梁宝珍组织人站岗放哨,加强安全保卫。在抗日救国的艰难日子里,他带领地下党员发动南渚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壮年救国会等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带领党员和青年打炮楼、锯敌电线杆,断电线、往太行山护送军布、军鞋等,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春季,梁宝珍动员南渚村往太行山输送王连陛、王首春、张向宸等6名青年参加太行山抗日队伍。

梁宝珍秘密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地下抗日武装斗争,加快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使敌伪闻风丧胆。敌伪到处悬赏抓他,经常抄家。为防止敌人抄家灭口,他时常蹲坟头,睡墓道,坚持开展对敌斗争。

1938年,我党开辟成安根据地,成立 *** 成安县委和成安县 *** 。10月,梁宝珍到抗日 *** 工作,1939年至1941年任成安县东区区委书记。在县 *** ,他与县委书记王韵笙、赵玉森、抗日县长张西三等同志一起,组织领导抗战工作。建立抗日政权,组建抗日组织,在辛庄张家庙等处举办了多期党员和抗日骨干训练班,梁宝珍亲临指导,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在抗战的艰苦岁月,梁宝珍与县抗日 *** 同志,经常在夜间作战,奔波、转移,有时一夜要走(挪)好几个村庄。他是医生又要医治伤员,累得顶不住了,就拧一下鼻梁,解解乏困。梁宝珍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39年底,成安县委书记赵玉森遇难,梁宝珍把家里仅有的36块银元全部拿去设法营救。

1939年秋,梁宝珍把10岁的长子梁玫送到县大队,参加少年救国宣传队。孙荣章县长拍着梁玫的头,亲切地称他是小八路。

1941年10月间,成安县委派梁宝珍参加冀南行署区党委训练班。此时,是抗日战争的残酷时期。1940年八路军“百团大战”后,日军侵略者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和破坏。在华北、在冀南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我军伤亡惨重,当时缺医少药。时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的宋任穷、参谋长张西三,了解梁宝珍医术精湛,就调他到冀南军区医院任院长,此时的梁宝珍整日在抗战第一线开展战地救护。

在战场上,无论子弹打进战士体内有多深,他都能把子弹取出来。各种枪伤、骨折,他都能治好,他还成功地为伤员施行手指断肢再植术。经他治疗伤员数不胜数。

梁宝珍参加抗日,冲锋破敌,奋不顾身,六年如一日,战绩卓著;以满腔的热忱和高超的医术,在战地救治伤员。1943年5月,敌寇“铁壁合围”扫荡邱县一带,军医院设在大寨村。梁宝珍为掩护八路军伤员,被敌人炮弹炸成重伤,左下肢截肢,与白求恩大夫一样,炭疽菌感染,因无抗生素治疗,引起气性坏疽,就这样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刚过而立之年,在曲周县禾秀寨村壮烈牺牲。

梁宝珍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千古永垂!

附:追忆梁宝珍烈士的英勇事迹

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宋任穷到南渚村

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曾三次到南渚面见梁宝珍。并请他到部队给伤员治伤,每次都是梁宝珍秘密地安排,住在自家,彻夜商谈抗日大计。并在村东大庙里,召开秘密会议,由宋任穷向党员骨干作抗日动员和形势报告。

南渚曹善相等老党员说,开会时,梁宝珍安排外边有人拿着武器站岗,远近三层岗哨,最里一层是把门的,都带有枪。庙里边开会,外面防备敌人包围,袭击。

梁宝珍的家是 *** 成安县委 *** 办公地点,是地下党组织秘密会议的召开地点。我家有三间东屋,宋任穷、第一任县委书记王韵笔、第一任县长张西三、县委书记赵玉森参加的会议,梁宝珍都安排在自己家里,经常一开就是一整夜。赵玉森同志就经常住在我家东屋。散会人一走,天不亮抗日堡垒户梁宝印就用扫帚扫到村外,清除自行车痕迹。

该图为梁宝珍所用毛刷

抢救县长张西三

1939年农历3月底,一天深夜,战委会主任段章和漳河店村民王胡(战委会成员)共六个人,用床板抬着张西三,来到我们家,刚进家门段章就小声喊:“梁书记快救人,这是张县长,他的伤口又复发了。”段章还说:“八路军白天东躲 *** ,夜间东奔西忙,日夜不停,没有一个安生的地方。只有在你梁书记家的地窖里,又安全又方便,早晚都能治疗。”

事情经过: 抗日县长张西三在李家疃战斗中身受重伤,后经战委会主任段章、区委书记梁宝珍、爱国医生段子选、郭坊村党支部书记段振中、姜营村姜尚忠(战委会成员)秘密救护,并把县长安全转移到原籍疗伤,张西三的伤势好转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要返回战场,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要返回成安县,途经漳河店村时,由于他长时间的奔波,伤口疼痛难忍,县长让随从告知段章,段章带着医生段子选把张县长安排在我们家。为了安全起见在第二天的深夜又秘密转移到了南渚村梁宝珍(东区区委书记)家,经过梁宝珍精心治疗,张西三伤好后重返战斗岗位。这一段文字是采访成安县漳河店村王胡(烈士)女儿王桂琴所说。

抗战前期,张西三县长多次在我们家秘密开会。他和父亲梁宝珍两人出生入死,且有医伤救命之谊,友情很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西三赠枪给梁宝珍

1939年10月,县长张西三奉命调往冀南军区三分区任参谋长。临行之前,他将心爱的小勃应子的手枪赠给梁宝珍。

县长来到辛庄村,在警卫员张恒耀家,他让人到南渚村,捎信请梁宝珍医生过来。

梁宝珍是和地下党员杜喜春一起去的。杜喜春讲了当时见面的情况。那天,梁宝珍像往常行医一样,推着自行车,车上驮着药箱,一派行医看病装扮。梁宝珍与杜喜春两人一进门,张西三便热情地说:“梁宝珍你来了!我要调走了,咱俩再见个面......我要走了,也没啥送给你,随身的一把防护手枪,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后来,杜喜春说;“张西三县长走时,把手枪赠给俺叔梁宝珍了,他俩关系真好!”

自从有了张西三县长送的小手枪,梁宝珍就把他的底盒子手枪留给了南渚地下党。

1938年秋后,梁宝珍介绍妻子李秀美入党,因梁宝珍是医生,平日出诊看病,带枪不方便。就把枪交给妻子保管,李秀美当时也是大夫,每天忙于给村民和八路军伤员治伤,还要组织妇女救国会活动。

梁宝珍夜里组织地下党员秘密开会,或参加对敌斗争才带上手枪。李秀美为他收藏保管手枪,藏在家中院内兔子井的兔子窝里。敌伪军常到村里扫荡抄家,一个地点藏枪也不放心,她就经常变换地点。听到皇协军来了,就把手枪藏到茅坑或粪堆里。敌人走后,取出手枪,用捅条捅枪管精心擦拭干净。

李秀美为县大队参谋长文彬治好胸部枪伤,并先后为10名地下党员和八路军伤员治好枪伤。

该图为梁宝珍所用研钵

艰难的抗战岁月

抗战期间,为防敌人夜间袭击,抗日军民夜里都穿着衣服睡觉,而且没有固定的住处,他们有时睡牛棚,有时住草垛。由于长期穿着衣服生活,致使很多干部、群众身上长了虱子。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里,大家的精神却十分饱满,胜利的信念十分坚定,情绪非常乐观。

在县抗日 *** ,梁宝珍与县委书记王韵笙、赵玉森、县长张西三等同志一起,组织领导抗战工作。他是医生,每到一地还要为伤病员治病,没有脱过衣服,身上生满了虱子。

月余,身上的虱子太多了,不得不在后半夜回到家换一下生满虱子的衣服。老母亲劝他多呆一会儿,妻子也说:“你就不能早点回来,在家睡个安生觉儿?”他回答:“敌人每天都在捉拿我,早回来一会儿就没命了,晚走一会儿也没命了。”他接着说:“每次回来,事先得有人探路,等敌人离开后才能回来。”

梁宝珍三子梁璧回忆:我看到父亲脱下的衣服虱子多的不得了,就问母亲“这么多虱子,啥时候能捉完呀?”母亲平静地回答“不用捉,用开水一烫,就全死了。”当母亲把开水倒进盆 内,立刻漂了一层虱子。

艰苦的抗战生活,乐观的精神风貌,让身处在新中国的幸福生活的人们感慨万千,对英勇抗战的革命先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母亲李秀美帮梁宝珍擦枪用的捅条,在家里炕头小桌的抽屉里,静静地躺了七十多年。它见证了艰难的抗战岁月,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梁宝珍烈士和战友们的抗日壮举,是红色邯郸的红色记忆。

梁宝珍经常对家人讲,也是留给后代的最后一句话:“有国就有家,没有国就没有家,抗日救国高于一切!”他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发出抗日救国高于一切的豪迈誓言,毅然舍家卫国,奔赴抗日的战场。

抢救刘志坚将军

1942年10月,八路军在冀南军区打伏击,将负伤被俘的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救了出来。送到军区医院,院长梁宝珍亲自为他手术,采用夹板固定断肢。术后,为了安全起见,亲自带人秘密护送到永年县韩荫亭家里养伤。有梁宝珍高超医术和朝荫亭的悉心照顾,刘志坚的伤势恢复很快。4月15日,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司令员陈再道、第三军分区参谋长高厚良一行,来到韩荫亭处接刘志坚回一二九师师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革命精神昭后人

大家都知道白求恩的故事,他三八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白求恩大夫在为伤员手术时,意外受伤感染,因为没有盘尼西林抗生素,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毛主席写下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

梁宝珍与白求恩大夫一样,在与日寇决战的枪林弹雨中,日夜手术,抢救伤员,他在我军医疗救护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3年5月,军区医院设在曲周县大寨村。日寇铁壁合围,在反扫荡战斗中,梁宝珍冒着敌人炮火把伤员一个个背进地下掩体。梁宝珍为掩护八路军伤员,他再次冲出掩体,被敌人炮弹炸成重伤,在曲周县禾秀寨村壮烈牺牲。他临终前坚定地说:“同志们,我死莫要灰心,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抗日英烈殉国,冀南军区隆重举行追悼会,悼念梁宝珍院长,军区首长在追悼会上讲:“加拿大有个白求恩,中国有个梁宝珍!梁宝珍是八路军著名外科医生,他是中国的白求恩,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1945年成安县一带解放,1946年清明节,县委、 *** 将烈士遗骨迁回成安隆重安葬,英烈忠魂归故土。为褒扬抗日英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成安县拍摄电视片《抗日英雄梁宝珍》,并入选《成安抗日斗争故事选编》。这正是:

冀豫名医梁宝珍,抗击倭寇献青春。

精学外科歧黄术,巡乡施治为黎民。

创立军区总医院,拯救伤员建功勋。

不幸感染身先逝,美名可拟白求恩。

注:纪蕾、梁清斌根据成安党史资料和《太行军魂》第九集及梁宝珍子女回忆整理。

◕编辑:薛 倩

◕责编:常虎涛

◕终审:程书霞

◕签发:常红民

◕电话:0310--8605775

◕地址:成安县融媒体中心

◕邮箱:chenganxinwen@126.com

走进成安

更多 *** 第八医学中心政委(129师冀南军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