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啊 朋友再见”到底是南斯拉夫的歌曲还是前苏联的??肯定不是意大利民歌吧???
- 2、电影《桥》的故事,工程师惨死,原型闹乌龙,歌词姑娘变朋友,还有什么?
- 3、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影评
- 4、早期黑白战争电影 那时候我们都叫他桥 不知道是俄罗斯还是那里的, 反正是国外电影就是了 。
- 5、十大意大利经典歌曲
“啊 朋友再见”到底是南斯拉夫的歌曲还是前苏联的??肯定不是意大利民歌吧???
《啊朋友再见》这首歌是意大利民歌《Bella ciao》的中文版,很多人也会好奇为什么南斯拉夫游击队会唱这首意大利歌曲?一般来说,像游击队或者正规军队唱的歌曲都是本土的原创歌曲,不会选择一手国外的歌曲。
《啊朋友再见》的歌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其价值观符合每一位 *** 人和反法西斯主义战士,对于当时的南斯拉夫游击队战士来说这首歌曲是没有国籍的,《啊朋友再见》也受到了南斯拉夫游击队战士的热爱,一度成为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代表歌曲,在二战后依旧经久不衰,《啊朋友再见》在电影《桥》中出现属于对历史的还原。
电影《桥》的故事,工程师惨死,原型闹乌龙,歌词姑娘变朋友,还有什么?
说到关于“桥”的电影,你会想到哪些?可能有好多,比如《卡桑德拉大桥》等,
说到关于“炸桥”的电影,你也许会想到《奇袭》,但可能还有更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那部南斯拉夫电影《桥》。
也许你已经忘记了很多《桥》的细节,但你可能很难忘记那个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关于这座“桥”还有很多故事:
一、《桥》的原型们
先说这座桥,游击队要炸掉的桥是真实存在的,就在前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境内,名字叫塔拉河峡谷大桥,是欧洲比较著名的大桥。
这座桥建于1940年,1942年被游击队炸毁,1946年二战结束后修复通车,因此电影《桥》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
不过,稍微有点区别的是,在历史上游击队炸毁这座桥是为了阻击入侵的意大利军队,德国人压根没进入到这个区域。
在战争中为了阻击敌人炸毁重要桥梁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我国在抗战时就为了阻止日寇先后炸毁了惠通桥以及刚刚建成通车的钱塘江大桥。
随着近些年我国出国游旅客的增多,很多人也都慕名来到塔拉河峡谷大桥瞻仰,但有些无奈的是,很多游客甚至包括权威媒体都弄错了一件事,闹了个乌龙。
在如今的塔拉河峡谷大桥的桥头立有一座雕像,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博日达尔·祖季奇的,由于他牺牲于二战,同时雕像又被立在塔拉河峡谷大桥桥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媒体都认为他就是电影《桥》中游击队指挥官“老虎”的原型。
事实上,这是一个大乌龙,博日达尔·祖季奇并不是参与炸桥的游击队员,甚至也不是铁托的部下,他是南斯拉夫王国国防军的一名中尉,在抗击意大利军队入侵时,他 *** 上级的命令拒绝投降,率领自己的部下死战到底壮烈牺牲,其英勇事迹甚至得到了对手的尊敬和赞誉。由于祖季奇的家乡就在塔拉河峡谷,因此他的家人为他在桥头立了这座雕像,实际上这位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并没有参与炸桥,更不可能是“老虎”的原型。
真正参与炸桥的人在桥头那座纪念碑上,这座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当年参与炸桥的一位工程师亚乌克维奇,当年他曾是塔拉河峡谷大桥的建造工程师之一,在他的帮助下,南斯拉夫游击队成功炸毁了桥梁。
不过,亚乌克维奇并没有像电影里的“工程师”那样舍身炸桥,他是在炸桥事件数月后被意大利军队逮捕,侵略者痛恨亚乌克维奇将桥炸毁,他们在桥上残忍地杀害了亚乌克维奇,所以电影里那么拍工程师的结局也是有真实事迹可寻。
二、《啊!朋友再见》翻译乌龙
《桥》留给中国观众很多有意思的误会,比如,这部电影其实早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两年,但在我国译制的顺序是《桥》在后面。《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于1972年,译制于1973年,《桥》拍摄于1969年,译制于1977年,《桥》本来是内参片,当年为了欢迎铁托访华才拿出来公映。
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成名在前,因此很多观众都以为《桥》是那部电影的续集,毕竟两部电影在演员上也是有很多重复,笔者当年也曾犯过糊涂。
有意思的是,有些观众犯糊涂的时间更长,他们始终认为“老虎”是“瓦尔特”的另一个外号。
更大的乌龙可能就是那首人人会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见》,曾经大家都一度以为这是南斯拉夫歌曲,是为了歌颂游击队上战场的,有点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事实上,全拧了。《啊!朋友再见》首先是一首意大利游击队的歌,因为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南斯拉夫游击队也会唱,而在电影中,首先唱这首歌的也是一位意大利人扎瓦多尼。
其次,按照意大利语翻译的话,Bella是姑娘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首歌其实应该叫《啊!再见了,美丽的姑娘》,这和片中的台词也是对应的,班比诺曾经和搭档扎瓦多尼开玩笑要去意大利佛罗伦萨找姑娘,这首歌也是他们俩唱的。
有意思的是,当年配音时,这首歌是直接由配音演员配唱的,分别是给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和给班比诺配音的李连生,他们俩对着录音机学会了,然后在配音时唱了出来,没想到这首歌成了不朽经典。
当然,我们也知道,并不是当年的翻译不知道这首歌的原意,只是为了影片的意境才做了修改,笔者认为,这个改编很棒,不论是对于歌曲本身还是对于电影本身以及观众,都是一次很好的再创作。
三、《桥》并非一部战争片
《桥》的故事很简单,基本上和我国拍摄的《奇袭》剧情是大体相似的,为了阻止敌人通过那座关键的大桥,游击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炸毁桥梁,为此他们将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但和《奇袭》这部战争片或军事片不同的是,《桥》的导演克尔瓦瓦茨认为,《桥》应该不属于战争和军事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性描写的作品。
在《桥》中,战斗过程基本上可以归属于抗德神剧一类,游击队员总有打不完的子弹和随手可得的装备,敌人总是那么“听指挥”,扔手榴弹就像和迪希商量好了一样,力道、高度恰到好处让迪希接到再反杀,活脱脱一副接力赛的样子。
因此要是为了看战斗场面,《桥》真没有什么多少可看性,笔者认为《桥》的经典主要在于人性、悬念和牺牲。
人性,班比诺牺牲前高喊“扎瓦多尼”的画面看哭了多少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扎瓦多尼还是要炸死他,这是该片最催泪的一个片段,即使如今再看,听到班比诺那绝望的哭喊,看到扎瓦多尼亲手杀死搭档的痛苦,再想起之前两人有说有笑要一起去佛罗伦萨找姑娘的片段,确实容易让人潸然泪下。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配音演员李连生功不可没,据说他当时配到这段时抑制不住地哭了,配音结束后他和给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抱在一起,两个配音演员为了自己的角色哭了一场。
悬念,《桥》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不再是霍夫曼博士,而是猫头鹰考斯,他在片中贡献了很多笑点和转折,比如他审问游击队员的那场戏活像一段单口相声:“请你把手放下吧,女人的内心我总是捉摸不透”。
然后在游击队员要集体杀青的时候,猫头鹰又突然成了游击队员,而且杀了一帮德国兵,按照常理,这不能有反转了吧。
没想到,居然还能再反转一次,猫头鹰还是反派,这让人实在有些烧脑。有意思的是,据说当年国内电影配音字幕上是不显示给反派配音的演员姓名的,但猫头鹰却破例了。
牺牲,影片最后,工程师用生命炸毁了自己心爱的桥,这个结局不仅是致敬原型亚乌克维奇,也是在致敬那些为了民族解放牺牲的人们,这些牺牲里有战士也有工程师,当然还有那座“好桥”。
让人遗憾的是,桥炸了,还能修复,可国家没了又该怎么办呢?克尔瓦瓦茨导演去世前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南斯拉夫的消失。而我们作为看客,重看《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同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影评
南斯拉夫电影《桥》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群游击队员在极其危险与艰苦的条件下炸掉一座美丽的桥,成功阻断德军退路的故事。中国与南斯拉夫虽然相隔遥远,但是奇迹般心灵相通,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超它在其他国家所取得的成就,而意大利语插曲《啊!朋友再见》在配上中文歌词后成为七十时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
电影很容易看懂,虽然情节扑朔迷离,甚至一度非常紧张,也没有超脱英雄主义的范畴。巴塔饰演的老虎是这群英雄的核心,他的沉着冷静使他战胜了一次次生死考验,最终完成了任务。但影片决不是歌颂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由抗击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自发形成的,他们来源广泛,却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重要的是,他们成了“朋友”。
朋友,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老虎与萨瓦多尼的朋友关系来自于以前的并肩战斗,相互信任,从而结下的深厚友谊。萨瓦多尼与班比诺的朋友关系是在后者对前者一心一意的服侍与尊重中得以确立,并成为影片最感人的片段。曼奈与迪希,曾经一起战斗,但相互之间存在着一些猜疑,曼奈牺牲前与迪希的冰释前嫌令观众扼腕兴嗟,叹息友谊只是短暂的瞬间。在影片中,“朋友”是对革命战友的亲切称谓,感动观众的同时,也在感动着剧中人。片中工程师一直以他建造如此美丽的大桥为荣,他有些孤傲,对国家利益的蔑视显得不近人情,但是他还是亲手炸掉了大桥,并将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是什么感动了他,让他做出如此反常但是正确的决定?答案还是“朋友”。萨瓦多尼亲手炸死班比诺使得后者不被敌人俘虏,与工程师炸掉自己的大桥求得本民族的胜利,如出一辙。歌里唱到“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七个人的团队最后仅剩下四个人,朋友都已经远去,剩下的只是伴随着断桥的空谷余音。
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一成的人口在二战中去世。而这个地区说着多种语言的各民族却焕发了空前的凝聚力,并在战后成立了一个团结的国家。在电影中,对付德国人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不是单纯的塞尔维亚人,而是泛意义上的南斯拉夫人,在本片突出表现为克罗地亚人,甚至意大利人也是这个游击小组中重要的成员。国际主义,以超脱民族的形式存在,而法西斯是南斯拉夫的敌人,也是世界和平的敌人。中国观众看着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出生入死、足智多谋、勇敢干练,自然也回忆到了二战时期我们的游击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滋扰战术,这种感同身受是这部电影能够在中国获得强烈认同的主要原因。
看过《电影传奇》为这部电影制作的专题后,我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部影片的各位演员现在都很少联系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属于不同的国家,代表不同的政党或利益团体,“南斯拉夫”这个称谓已经是过去时。南斯拉夫曾有一个强势独裁总统铁托,在他当政期间,南斯拉夫是一个团结的国家。但是作为克罗地亚人,铁托采取了政策使得民众对“塞尔维亚人”的认同度降低,国家的凝聚力下降,在他死后,没超过30年,南斯拉夫就已经彻底分离成7个独立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现在的“南斯拉夫”,成为回忆的一部分,原来统一在这个国名下的团结的人民,已经从亲热变为陌生,甚至充满敌意。原先处在冷战核心但是信奉不结盟运动的强大国家,现在以7个小国的面貌存在,他们肩上不仅有美国、俄罗斯分别向他们发号施令,连周边的阿尔巴尼亚、土耳其、希腊也各有他们的打算。
听着“朋友再见”的歌声,看看南斯拉夫的今天,想想中国西部严峻的民族压力,我们怎能安下心来呢?
(希望能帮助到你!)
早期黑白战争电影 那时候我们都叫他桥 不知道是俄罗斯还是那里的, 反正是国外电影就是了 。
二战电影《桥》(黑白片)是前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其中有一段情节讲述的是南斯拉夫游击队的一支小分队在行军途中通过一段沼泽地,萨瓦托尼陷进淤泥中,但很快就被救了起来~~
另一部与士兵陷入泥潭有关的二战电影就是前苏联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黑白片)。片中,红军女战士里莎在接受回村报信的任务后,不幸陷入了泥沼溺毙。这个情节非常深刻的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十大意大利经典歌曲
十大意大利经典歌曲有《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饮酒歌》、《啊,朋友再见》、《女人善变》、《啊我美丽的圣母》、《给佛罗伦萨一个吻》、《我们的热那亚》、《鲜花盛开》、《让我们有所节制》。
1、《我的太阳》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无比经典的意大利歌曲,也是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的代表作。作为一首世界级的名曲,该作品不仅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各个版本,更成为了许多世界级晚会的压轴曲目,传唱在世界各地。
2、《重归苏莲托》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意大利歌曲,也是一首深受各国男高音歌唱家喜爱的独唱曲目。
3、《饮酒歌》
这是意大利著名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该作品通过欢快活泼的曲调、极强的节奏感,展现出了歌剧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同时也描绘出了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场景,深受广大歌唱家及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4、《啊,朋友再见》
该作品随着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上映,而传遍大江南北,因此,许多人也误以为该作品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其实,该作品是一首地道的意大利民歌。
5、《女人善变》
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将太阳、月亮比喻为两个相爱的人,节奏欢快而不失深情,极富诗意。
6、《啊我美丽的圣母》
这首歌于1934年谱写,当时正值那不勒斯音乐的鼎盛时期三十年代,不久便被广为传唱,成为了意大利音乐中最受欢迎的歌之一。
7、《给佛罗伦萨一个吻》
这首歌来歌颂这个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简单,甚至可能有点幼稚。
8、《我们的热那亚》
这首歌的作者是一位真正的意大利音乐巨匠,希望通过这首歌表现热那亚这座迷人、复古之城的魅力与奇妙。
9、《鲜花盛开》
歌曲赞美了西西里地区,这片有着红酒、地中海美食,以及巴勒莫和卡塔尼亚等著名城市的独特土地。
10、《让我们有所节制》
这首歌曲赞美了这座拥有全世界最美海岸之一以及丰富美食传统和红酒文化的岛屿,歌颂了这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历史根源的地区。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