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历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1953年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云南建水紫陶被入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让建水紫陶名声大噪。在云南建水古城就有一位执着于紫陶艺术的创作青年艺术家——李文,他长期在紫陶、书、画等等艺术门类中跋涉,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成为一种经典艺术,并用自己丰富的艺术内涵,将这门艺术塑造成为既保留笔墨的空灵与韵律,又具有了陶坯湿润状态下的柔糯特性,并以紫陶上斑斓视角冲击,彰显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
在建水古城曲径通幽的巷子里的僻静处找到李文工作室一一落莺堂。见到李文,一位黝黑皮肤的年轻汉子,脸上挂满了笑容。李文的从容与随和很快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当问及为什么要把工作室建在这里时。李文爽朗地笑着说:“艺术创作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打搅而影响创作,于是我就找了这么一个僻静的地方,既可以安心创作又可以修心养性、提升境界。”
一种情怀,让他爱上建水
在李文的紫陶艺术创作中,无论是花鸟鱼虫、 *** ,他都能够信手拈来,一只只灵动的画眉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鸟儿鸣叫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让人赞叹不已。
李文的老家在曲靖市富源县的大山里面,家庭的困境让他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书画家,希望通过艺术来改造自己的命运。从小很能吃苦的李文十分钟爱书法和绘画,每天在书与画的境界中摸爬滚,用一种执着、一种迷恋、一种对命运抗争的精神,在书与画灵动中找寻着自己人生真谛。在书法上他系统临习颜体、欧体、魏碑、隶书。1997年,15岁的李文到广西桂林系统地学习书画,并且得到当时桂林市书画名家的指点和栽培,使他的书画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他以后从事书画艺术开拓了眼界、拓宽了道路。
建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赞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古桥梁博物馆”、“古井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中国名陶之乡”。2007年,李文为创作出好的作品,他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他第一次踏上建水的时候,建水的一山一水、文化遗迹就深深吸引他,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建水文庙、双龙桥、学政考棚、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崇文书院等等历史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目的自然景色在他的画笔下,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图画,深深的印入他的脑海,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而建水境内五彩山的紫泥和建水紫陶的独特艺术魅力,则更让他对建水依依不舍,这块风水宝地也就成了他施展才华,成就一番艺术追求的广袤大地。同时,紫泥做为造型艺术,其崇尚制作者个性发挥,讲究形态上象征性、联想性和寓意性的“源”艺术,也让李文为之倾倒。于是,一种溯源与弘扬的冲动和动力让他深深的爱上了这块土地,他选择了建水,建水也因他得生根,而让建水紫泥艺术增添了一股清新而又蓬勃的艺术力量。
爱上紫陶,让他如鱼得水
建水紫陶具有“质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被称为“陶中一秀”。同时,建水紫陶是一种最考验耐心的陶艺,有时一件紫陶作品从制作到全部完工,可能需要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建水紫陶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从取土到成器,要经过泥料备制、拉坯造型、湿坯装饰、刻填修整、高温烧制、无釉磨光六道工艺数十道工序,大多数工序以手工完成,机械方式难以或不可能替代。因此,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传统技艺于一身,一道工序做不好,就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所以做出的每件紫陶作品实属不易。
无止境的追求,彰显了李文更加深邃的艺术求索精神,让我们在解读和把玩他的每件紫陶作品时,总能生出不一样的超凡脱俗,张扬精神内守的真气和气韵,沉着恢宏而又苍劲雄浑。建水碗窑村后山五彩山的陶泥土质细腻,陶泥浆经过滤浆后,经过五六次反复搅拌漂洗,在透气封闭的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整个过程要经过20天左右的时间,这时的泥料已腻如膏脂。拉坯成型后,根据图案要求,在刻痕中填上不同的彩色泥料,填出变化万千的图案,称为彩填。填泥时彩泥的粘稠度需适当,轻压匀抹,一般要反复填压几次,让彩泥与坯体融为一体。待坯体晾干到一定程度时,用薄铁片沿坯体外表进行修整,以保持坯体的光滑整洁。修整好的陶坯阴干后,即可入窑烧制。磨光是建水紫陶最后一道工艺,亦是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瓷的重要工艺特征。一件上好的紫陶要通过七八道工序,使用不同的磨具才能完成。打火皮是第一道打磨工序,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细砂石打磨留下的拉丝,最后用鹅卵石抛光。细致复杂的过程后,原本暗淡粗糙的陶体被磨出了镜光,显出诱人的光彩。
李文主要把心思集中在紫陶装饰及紫陶设计上,在湿坯上进行装饰,很考验书画装饰艺术水平。一般在紫陶壶的左右两边分别装饰为字画,一面是书法、另外一面是写意画或工笔画,这就十分考验书画艺术者的功力了。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李文就反复在紫陶湿坯上练习装饰,壶的一面画上花鸟鱼虫,另一面写刻上中国的名诗名词。自己觉得不满意了,就刮掉重来,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李文说:“建水紫陶有时会让外人觉得很贵,但当了解制作过程中十分艰辛的过程时,你就不会觉得贵了。”就建水紫陶壶的中国山水画装饰来说,要经过多道彩填来完成的,刻了填、填了刻,经过几十次反反复复的刻填,没有经历制作的艰辛,是很难知道其辛苦的。漫漫十九年,李文遵循着传统,打造着一位工艺美术家的辉煌;同时又依托在创作上的开创性和时代感,或激扬、或沉稳、或散淡、或苍茫,通过不断凝练自己的修为,靠人性高于艺品的追求,演绎着当代工艺美术家的名家风范
近几年来,建水加大了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很多像李文这样优秀的书画艺术家加盟建水,为建水紫陶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了建水紫陶不可或缺的主力军,面对这一切,李文 *** 满怀,他说:“工作室取名为“落莺堂”,就是要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建水的大地上,就是要在建水的紫陶艺术上贡献一份力量,要象择良木而栖的紫莺,用优美的歌声赞美建水大地,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
李文原名李阳稳,落莺堂主,一九八二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师,一九九七年于广西桂林学艺,师从著名画家结缘老居士及北京大书法家李子墨老先生,二零一六年从事建水紫陶技艺,其作品至臻至美,文雅脱俗,写意人生,一直被国内外各界名流雅士收藏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