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浓烟未散三旬近,一如少年迟夏归。
认识陈鸿宇,不算太久。“一身瘦骨,一双冷眼,一张快嘴,一颗热心。”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在我看来,他是那种不喜欢笑但笑起来很好看的大男孩,身形欣长面颊清瘦,黑白色调衣着,复古圆框眼镜,独处一隅安安静静的,但没有距离感,是典型的盐系男子。
此刻,我坐在从南京开往西安的火车上,耳机里正放着他的《途中》,苍茫暮色中是渐行渐远的荒野,颓唐败落的杂草间散落着说不出的滋味。今天,是陈鸿宇的29岁生日,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他吧。
1989年1月18日,陈鸿宇出生在内蒙古的一户普通家庭,距离今日,朔风呼啸而过29个年头,吹红了路人的脸,吹白了远处的山头,草木枯黄的大地被吹得十分坚硬,而少年的心却柔软如初。
“三更忽梦 少年窗扉紧掩 / 旧巢客雁 迁来一手新茧 / 额尔古纳的水依旧是清甜 / 饮别了春深 又别过时年”。多年后,无论走多远,额尔古纳仍是他记忆里的温存。
陈鸿宇长着一张纯良无害的脸,骨子里却有着藏不住的叛逆倔强,上学的时候,不爱念书,四处野浪。2002年,陈鸿宇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他一边抚摸一边傻笑,手指还时不时地拨弄两下,满脸稚气还未散去,满心欢喜早已无处安放,仿佛灵魂被点了一根烟,蛰伏的心事就此慢慢渲染。
2004年,受到Beyond、铁娘子以及Nirvana(美国涅槃乐队)的影响,陈鸿宇已经按捺不住内心蹦跳的 *** ,拉了几个好友:要不,咱们组个乐队吧。叛逆的少年遇上音乐的 *** ,自然是一呼百应。就这样,“流伤乐队”组建成了,陈鸿宇开始尝试歌曲创作。
第二年,陈鸿宇创作了个人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少年的玩劲儿就此被激发,乐队的成员怀揣着浇不灭的新鲜感,请假、逃课、借钱,投入了各自全部的精力,终于捣鼓出了乐队首张专辑《流伤》,这对陈鸿宇来说,意义非凡,他不仅全程参与制作,就连歌词本的设计他也要参与,自此,一枚音乐的种子深埋心田。
这张专辑总共做了500张,卖10块钱一张,一群白衣飘飘的少年,做着纯粹透明的音乐梦,鲜活的热情演绎着最初的纯真和善良,就好像是青春里的散文诗,散发着青草味,句句押韵,边缘闪烁。
紧锣密鼓的高考结束后,陈鸿宇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专业是新闻采编与制作,四年时光转瞬即逝,于2010年,陈鸿宇大学毕业,离开生活了20年的故乡,来到北京。没有丰厚物质基础支撑的年轻人,是不敢在北京轻易谈梦想的,生存才是第一要义。
陈鸿宇的第一步并非是大谈音乐梦,而是努力赚钱。他从事的工作大都与营销、宣传、咨询有关,翻看他早期的微博,你会发现不少创业的信息。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陈鸿宇也迷茫颓废过,想过放弃,走在北京的街道上,霓虹闪烁,行色匆匆,“八通线要去哪里,满载着疲倦”,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大雨趟过的北京,陈鸿宇骑着电动车给顾客送外卖,和很多创业者初期一样,缺乏资源协助,陈鸿宇的饭馆惨淡经营,更别提赚钱养梦,正是这不痛不痒的折腾,他开始反思自己走的路。大概是,见过了太多被现实束缚的年轻人过得不快乐,陈鸿宇决定放手一搏,试试在北京这样一座有梦想的城市,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会是什么结果。
2013年,陈鸿宇选择抬头看路然后再出发,不明不暗的创业生涯就此告一段落。夏天快要结束,陈鸿宇做了一次搭车旅行,从祖国最北端漠河搭车去往最南端三亚,睡过帐篷,做过沙发客,搭车58辆、历时60个白昼黑夜,行程10485公里,途经16个省,行程中还拍了个纪录片《蹽》。
不难发现,早期创业的经历,压制了内心对音乐的欲求,好在内心足够坚定,遏止了不温不火的青春浪费,不得不说,创业是无穷无尽的折腾,令人身心俱疲,追逐梦想同样如此,但多了份快乐和甘愿。
如同他在《行歌》中所唱:“成长是一场冒险 / 勇敢的人先上路 / 代价是错过风景 / 不能回头”。那段在北京打拼的日子,迷茫孤独,无处释放,但他对未来仍有浇不灭的渴望。这条路上,他不曾遗憾也不觉得无聊,因为此后,他的身体和灵魂始终在路上。2015年,当电台主播的陈鸿宇,创办了音乐组织“众乐纪”,就这样,他开始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
“众乐纪”即“Enjoy Music Together”,是一个开放性的音乐计划,鼓励所有对创作一本专辑感兴趣的人加入进合辑的创作中,在这张合辑中,爱好音乐的做音乐,爱画画的画插画,善于写作的填词,喜欢唱歌的有机会和音乐人同台演出,它通过互联网连接了每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贡献者,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参与这场大众创作的跨界融合体验。(百度百科)
此后,陈鸿宇开始在虾米音乐人征集歌词,并与唐映枫成为搭档。陈鸿宇后期的成功,还要得益于唐的词作支持,前者风格爽朗朴素,后者则简洁杳远,两人默契程度颇有陈奕迅搭配林夕之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唐映枫了。
这个1991年出生于四川德阳的乖巧少年,在17岁时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后来,当医生的父亲把他送进一所医学院的康复专业,在华西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他突然说要去北京,原来一直在各处发布词作的唐映枫引起了中国好声音学员刘昊霖的注意,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邀他去北京,两人于2014年在北京创立了枯鱼肆音乐工作室。
不然,怎么说北京是梦想者聚集的城市呢。陈鸿宇遇到了唐映枫,两人的才华撞击出火花,共同打造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民谣歌曲《理想三旬》,和很多人一样,初听陈鸿宇,正是这首《理想三旬》,“就老去吧 / 孤独别醒来 / 你渴望的离开 / 只是无处停摆”。
就这样,2015年,陈鸿宇推出个人单曲《行歌》、《理想三旬》,收录于《众乐纪壹·迷城行歌》合辑中,“没想到的是,我做众乐纪的逻辑还没有完全理清楚,出的歌曲先火了起来。”,这对于陈鸿宇来说,是个机会。同年7月,陈鸿宇开始在乐童网筹划制作首张个人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
《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专辑封面整张专辑,收录9首曲目,其中7首歌曲,2首纯音乐,七首歌以词串联,前后呼应,全部歌曲由陈鸿宇作曲,唐映枫作词,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推出,短短几个月,便圈粉无数。当众人听得热泪盈眶之际,又被告知“玫瑰即玫瑰,花香无意义”。
随后,“众乐纪”获得了十三月唱片创始人卢中强的200万元天使投资。卢中强评价陈鸿宇的歌:“陈鸿宇的演唱比较像民谣那种偏行吟的方式,从行吟的角度来说他挺极致的,而且他对唱歌的认知也特别好。”此外,卢中强很看好陈鸿宇,认为他的身上找到了音乐人同时具备的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传播的商业头脑。
2016年,陈鸿宇开始走向大众视野,三分文艺,六分深邃,一分颓靡。趁着这股劲,陈鸿宇携手马雨阳举行"折腾"全国Live House搭车巡演,两个人走过28座城市,搭乘了55辆汽车,历经93个日夜,行程290384里,总场次27,场场爆满,气氛热烈,意料之中,搭车巡演大获成功,“成长是一场游戏,勇敢的人先开始”,对陈鸿宇而言,在路上是一场关于音乐的游戏,更是对庸碌生活的对抗。
那一年,最文艺的打招呼方式是:今天你听陈鸿宇了吗?
2017年3月6日,陈鸿宇推出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一如年少模样》,起初在乐童众筹,筹得的数额超过了45万,远超计划筹资目标77777元。
此张专辑收录了包括《还乡去》、《食味》等在内的7首歌曲 ,专辑名称取自第一张专辑中的一句词,有种传承与回溯的意味,较上一张的理想、迷惘,此张专辑多了些闲适的畅然和安和,恰好应了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理想三旬》的网易云热评里,嗨嗨嗨戴伟评论道:“她说民谣太穷了,一听就是一根烟,一听就是一瓶酒。而我只有一根烟了,还要撑一夜,只剩一点爱了,还要过一生。”
很多人将陈鸿宇看作是民谣歌手,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是独立音乐人,不限定为民谣歌手,民谣是一种风格,而他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微博简介写着:音乐人,众乐纪勤杂工。“目前我的音乐风格可能与当下的民谣风格更接近。只不过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独立音乐人,希望以后我能做出更多的我心里想做的音乐风格的音乐。”
我不是因为喜欢民谣,才喜欢陈鸿宇的,陈鸿宇带有很强的少年感,偏偏一副嗓子好似被岁月打磨,低沉醇厚,富有磁性,带着稍许内敛老成。在他的身上,除了民谣的苦涩颓靡,还多了份少年的新鲜酣畅。
他的声音,如丛林暮鼓,荡漾着万千碧波,夹杂着一路风雨,传进耳畔,满是沧桑却不乏清新。
在陈鸿宇的歌里,我最喜欢《早春的树》,有一种风华绝代的孤独,那种孤独是令人羡慕的。据说,这首歌的解读是:这棵早春的树本以为会在荒野里默默无闻的生长,但是却遇到了她,为了她甘愿放弃后半生,成了床架,成了椅子,成了窗户,成了门帘,只为了无处不在地围绕着她,看着她,爱着她,已化为万物不曾离开她,但是自己终究是一棵树。
陈鸿宇曾经有感道:环境就像一个浪潮,在进入浪潮之前没有理想,或进入之后没有反思,便会被卷走,再也记不起曾经因为爱,因为年轻而诞生的种种的想象。成名不必趁早,到分得清哪里是浪、哪里是我的时候,刚刚好。
他没有沉溺于过往的鲜花和掌声中,而是一切随风,扪心自问,用力量去寻找更贴近心灵的作品。2018年1月7日,陈鸿宇发布最新单曲《犴达罕》,收录在他的第三张音乐专辑《与荒野》中,其创作灵感来自对顾桃导演执导的纪录片《犴达罕》的有感而作。
“尊崇的自然法则,隐居山林以“狩猎文化” 引以为生的鄂温克族,对面新时代的船,他们挣扎也无奈,最终也只能搭乘时代的船,放下猎枪,告别森林,部落迁徒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更迭新的生活方式,老去的传说和名族的过往荣耀在风中被遗忘与消散……”(众乐纪)
在独立音乐行业,有的人热衷于电子专辑,有的人执著于实体专辑,有的人将音乐做成产品,而自己化身商人,有的人追求工匠精神,昼夜不懈地打磨。
陈鸿宇说:“始终认为实体专辑有存在的意义,它已不是一张听歌用的CD光盘,但却可以是包含了插画、设计、印刷、装帧和创意在内的纪念品,在饱含思索、努力与期待后,诞生成品的快乐不比写出一首歌要小,它可以被看到,被触摸,被闻到,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种种,那些喜怒哀乐它都一起经历过,我还有劲,多留念想。”
我们都想要一个牵了手就能结婚的时代,却活在了上了床都不一定结婚的年代,好像我们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和持久的耐心,就是这样的环境里,仍有人不疾不徐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用随意而轻松的状态做着喜欢的事情。
陈鸿宇便是这样的人,就像他在纪录片里介绍自己时说的那样:“点菜爱点没吃过的,聊天爱听不知道的,天生好奇,不惧新鲜,主动冒险,负责到底” 。
纪录片《蹽》在他的搭车巡演中,有这样一段自白:“假如今天就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为今天做过的事、没做的事遗憾?我想了想,几乎没有。”
如今的陈鸿宇已经走过29个春秋冬夏,浓烟未散,三旬将近,“就老去吧 / 孤独别醒来 / 你渴望的离开 / 只是无处停摆”,那就在还可以折腾的年纪,好好折腾一把,喜欢什么就尽管去做好了,未来是什么样子就交给时间去回答。
与陈鸿宇有关的日子,是一根夹在手指间的烟,不闻不问地消磨时间,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是一场在路上的游戏,是一场对青春的谢幕。
那就让我们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不惧新鲜,主动冒险,负责到底,一如年少模样。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