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读这本书的原因也是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趁着年轻生猛,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那么请向我开炮。但是和《局外人》一样读完后并没有发现这些出自它们的名句,也有可能是我的译本的问题吧。顺便提一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也不是出自《在路上》而是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
不管原因是何,我都是看完了这本书。在看之前,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年轻一代如何在路上肆意张扬的小说。它应该要将狂野的美国西部,疯狂的公路故事展开在我眼前。看完之后发现后者对了,前者错了。故事的主人公们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抽 *** ,酗酒,坑蒙拐骗,对别人,也对自己。这本书是大约一个半月前看完的,其实具体的情节只是记得吉光片羽,主人公也是只对迪恩和萨尔有印象。”天空没有痕迹,鸟儿依旧飞过“,读这本书时的感触还是留在了现在。
萨尔就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在一开始是内敛、保守的。他写文章,和姨妈一起生活,依靠着那些微薄的稿费养活自己,如果他没有认识迪恩,也许永远不会踏出他在路上的第一步。迪恩是外向奔放的“精神病人”,从小与父亲失散,终日晃荡在街上。他偷窃,入狱,越狱,又再犯。童年的牢笼将他养成了一只神经质的野兽: *** 成瘾、公路狂飙、神经叨叨、对一切都不在乎。他和萨尔的相遇是故事的起点,他和萨尔的最后一次分离是故事的终点,中间的就是他们在路上的故事。其实所谓的在路上并不是要去某个遥远的目的地旅行,只是他们简单地想要去体验丹佛、纽约的生活,于是就出发了。在这路上的一切都是疯狂的(懂的都懂),让我有所感悟的并非这路上的具体内容,而是他们生活方式的本质。
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先权衡利弊,考虑要不要去做,然后才是具体的实现方式。这样的思考不能说错,反而恰恰是期望最大化的。但是有些时候,真正重要的并非价值,而是我们的心理感受。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时,重点在于”想去“,而不是事情本身。《在路上》的主角们从来不会考虑事情本身,他们想做,他们去做。这是我所羡慕的洒脱,这是我所向往的自由。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奋斗最终不得已变成了内卷,躺平又被评论为不负责任。有这样一段话分享在这里:
其实我们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不会觉得回家就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把接下来的日子过完或者重新振作再出发。很多人其实是不把家当作退路的。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在路上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的,我们只有”在教室“、”在图书馆“、“在宿舍”。一方面,我们没有资格上路;一方面,我们找不到自己的目的地。在路上,是水平方向的拓展,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一直都被灌输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观念,我们只会垂直向上走。等到终于有一天想到别处看看,才发现周围大雾弥漫,只剩下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有时候我只想躺在草地上看看天上不动的云,坐一班公交车不知目的的到终点站,但我不能。时间像一头洪水猛兽驱赶着我们逃亡在既定的道路上,我不想就这样变成一个无趣的人,我要去别处看看。有时候我看见路上黯淡的中年人,我会担心自己变成这样。可是,生活这个巨大的齿轮工厂,总会把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磨到圆润光滑。
前几年流行的“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诉求吧。人人都想出发,都想在路上,但被现实困在原地动弹不得。这并不可耻,只要心里总有这些那些的奢望,总有一天,会踏上我们真正的道路。即使终将失去棱角,我希望最终自己还是一个多面体。
书摘:
“祝你能到你想去的地方,到了以后能永远快乐。”“你们在这么下去只会一起发疯,不过要是有了结果记得告诉我一声。” 美国的年轻男女待在一起真是令人悲哀,世俗习俗要求他们立刻向 *** 屈服,而不是首先经过像样的初步交谈。我说的不是献殷勤那种交谈,而是关于灵魂的坦率恳谈,因为生活是神圣的,每一刻都很宝贵。我听见丹佛与里奥格兰德铁路的车头怒吼着驶向山川,我渴望继续追逐我的命星。萨尔·帕拉迪斯!要是家里没人,就爬窗户进去。我的内心一阵刺痛,每次看见喜爱的姑娘在这个过于巨大的世界里走向与我相反的反向,我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独自一人在黑夜中,我想着自己的事情,让车轮紧贴神圣公路中央的白线。开车离开送别的亲友,他们在平原上逐渐远去,最后变成看不清的小黑点,那该是一种什么感受呢?——那是过于庞大的世界开始笼罩我们,那是离别。我们开车离去,看着他高大的身影在黑暗中渐渐变小,我们感到很哀伤,他和纽约以及新奥尔良的其他身影一样:他们茫然不错地站在广阔地天空之下,周围的一切都被吞没了。她大概16岁,拥有平原人仿佛野玫瑰的相貌、全世界最蓝的眼睛、最可爱的头发和野羚羊一般的纯朴和敏捷。我们每看她一眼,她就向后缩一下。她站在那儿,从萨斯喀彻温吹来的大风撩起她的头发,波浪卷有了生命,像幕布似的包围她可爱的脑袋。她地脸蛋红了又红。摘自后记:
那些你感受到的事物终究会找到它自己的形式。让你的内心独白来讲述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故事。永远接受失去。这里是由生,感谢读到这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