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山东济南泰山北麓、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有座享誉海内外的寺庙,它是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传说东晋时竺僧朗公就在这一带讲经说法,后来北魏正光年间,法定禅师先在方山(今灵岩山) 之阴建神宝寺,后又在方山之阳建灵岩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佛教的兴盛,到了唐代灵岩寺已成为我国4大寺院(天台国清寺、 江陵玉泉寺、 南京栖霞寺、 长清灵岩寺)之一。
灵岩寺最负盛名的文物有辟支塔、塔林和千佛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诸多历史文物遗迹中,被历代名人赞赏并给予最高评价的就是千佛殿的罗汉彩塑。老靳多次拜访灵岩寺,每一次都去虔诚的进入千佛殿感悟一翻,看着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造像,禁不住的对先人的高超技艺所叹服。
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寺看完这些彩塑后后,为之震惊之余,挥遒留下墨宝“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现在被立在千佛殿殿基前方。那些让大师惊艳的塑像有多美,让我们来看看吧!(因为光线问题,笔者不敢打开闪光灯拍摄,怕灯光对塑像造成破坏,所以图不全,请大家谅解。)
千佛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都有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单檐庑殿顶,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欢喜坚固——的匾额)
迦留陀夷尊者,宋治平三年(1066年)彩塑,传说其身体能发黑光,常夜行乞食,为人所惧,后被释迦摩尼所禁止。
东土摩诃菩提尊者和(说一不二的)精进比丘鬼逼禅师
天童迷云悟祖和尚,((1566~1642)法名圆悟,号密云,明末歴主天童寺等六大名刹,弟子逾三万)
天贝高峰妙禅师(1239~1296),法名原妙,字高峰,宋末元初禅宗僧人,十六岁出家,有语录傳世。
倒坐观音像 宋治平三年(1066年)塑,铜质,两侧为龙女和善财童子 。
灵岩开山法定老和尚,宋治平三年(1066年)彩塑,法定禅师是灵岩寺的复兴者拓建者,北魏正光初年来灵岩,于山之阴见神宝寺,后于山之阳建灵岩寺。
神力移山金刚比丘尊者
降伏外道均菩提沙弥和尚,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之出家,成为罗汉。得道后,感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需。
灵山会上波陀夷尊者 宋治平三年(1066年)彩塑,灵山会上即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时之会座。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
鹙露舍利弗尊者,也称舍利弗尊者 宋治平三年(1066年)彩塑;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为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号称智慧第一。
忍辱无嗔伏虎禅师(中) 宋治平三年(1066年)彩塑; 梁代僧人,武帝時(公元502~549年)居拾宝岩,夜出行,虎皆逃避,赐号“伏虎禅师”。
看完这些图片,是否感觉这组造像打破了传统的庄严的风格,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都那么的有血有肉,刻画出了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看他们的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宛如真神。再看他们的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非常惊奇的是这些彩塑,还像真人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后来还发现身体内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及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看完彩塑知道答案了吗?还不仅仅是刘海粟题字,而且梁启超也曾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题碑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