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既是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太战略的实践机制,也是随地缘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四国间战略部署。目前,印太地区局势最大变量就是中国的崛起,“四方机制”也因此具有地缘遏制的政治性色彩。基于上文提到“四边机制”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新动态!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布局(上)),本文将继续对“四方机制”的新动向与影响进行讨论,进一步剖析“四边机制”的内在机理。
一、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新动向
(一)推进“四边机制”发展长效化
拜登上台后,美国深入推进四边安全对话,无论是外长对话会还是首脑会议都将“印太”作为重要的议题,并努力使四边安全对话形成一种长效机制。2021年2月,美日印澳四国外交部门领导人召开会议,重申将努力实现至少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四边对话,并定期举行高级和工作级别的四边对话。“四边机制”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来促进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支持四国海域内的航行自由和领土完整。四国一致认为高级官员应该定期会晤,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外长间对话。由此可见,美日印澳四国积极倡导四边安全对话成为四国长期合作的议事机制,甚至具体到会议召开的时间及次数。
2022年5月,拜登开始对日韩两国的访问, 期间“四边机制”成员国对华态度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从外长和防长参加再到四国首脑共同参加,体现出会议的规格和层次在不断提升以及四国对四边安全合作的高度重视。“四边机制”如果能建立长效合作,势必会在亚太地区构建四国之间稳定的盟友关系,加大对于“印太”地缘战略的实施力度。随着美日印澳四国对“印太”地区关注度的上升,尤其是四国提出要定期交流和召开会议,对四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促进“四边机制”内容升级化
特朗普执政时期,“四边机制”主要以部长级的对话形式出现。在拜登上台后,美日印澳四国首脑都同时参加了会议,实现了四边安全对话的规格由部长级升至首脑级。随着COVID-19的全球肆虐,“四边机制”也需要拓展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的议题,使参加对话的成员能够以次要或者协助的方式参与其中。从对话的进展来看,“QUAD+”正从“2+2”形式向多边趋势发展,在四国外长会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国国防部长的参与,使外长和防长会议产生了新的互动。美日印澳现已召开“2+2”美印外长防长会议、“2+2”印日外长防长会议、“2+2”印澳外长防长会议、“2+2”日澳外长防长磋商会议、美日澳防长三边会议和美日印澳外长四边会议,未来还可能出现“4+4”美日印澳外长防长会议。
近年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组织形式包括“2+2”、三边和四边对话会、外长会议、防长会议以及外长和防长互动参与的多边会议。整体观之,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呈现扩容趋势,更多、更广泛的安全议题被纳入到机制会谈之中,以丰富“四边机制”的战略功能,同时四国还尝试拉拢“印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加入该机制下的议题合作之中。
(三)军事演习规模升级化
美日印澳近年来通过双边或三边等多种形式开展演习,不断加强安全方面的联系。2021年2月3日至19日,美日澳三国在安德森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对抗北方2021”的军事演习,以加强三国在“印太”地区执行任务方面的配合。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日本航空自卫队都参与其中,参加演习的军事人员达到2000多名,作战飞机共95架,澳大利亚的KC-30A多功能油轮运输机也参与了训练。2021年5月11日至17日,美日澳联合法国的军事力量,在东海举行了代号为“ARC21”的多边演习,主要开展边远岛屿防御登陆训练、舰艇和飞机反潜训练等程序,通过演习来分享“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进一步深化相互间安全合作。
2021年5月11日至17日,美日澳联合法国的军事力量, 在东海举行了代号“ARC21”的多边演习,引起中国强烈 ***
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以双边、三边、四边等多种形式在“印太”地区开展联合军事训练和演习,演习规模不断扩大,从单兵种到多兵种,涵盖海、陆、空和海军陆战队。这充分表明美日印澳在“印太”区域内的安全合作明显加强。通过军事演习等方式来深化相互间战略合作,不仅突出其军事力量的存在,而且还要获得更多的地缘利益。
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对我国影响
(一)使得南海问题愈发复杂化
美国联合日印澳举行四边安全对话,诸多议题涉及南海问题,具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这无疑挑战中国的国家 *** 和领海安全。近年来,美日印澳在南海加快了地缘政治扩展的步伐。美国多次声明“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的印太地区”,为其推进“印太”战略计划造势,目的之一是在南海获得更多的战略空间。“四边机制”将加剧美日印澳同中国围绕地区权力的争夺,在南海地区展开激烈的战略博弈。同时,四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也会引导和激励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不断介入南海,使他国同中国在领土争议方面进行新的竞争,导致南海地区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上文提到近年“四边机制”框架下各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美国的战机和军舰多次非法闯入南海的领空和领海进行侦察和巡航。2021年4月4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以“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戒备群也于4月8日进入南海。此外,美国联合日印澳和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在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开展军事训练和演习。美、日、印、澳甚至还分别同英、法、加、意等域外国家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不但强化彼此间的战略协作能力,还显示各自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美国及其军事盟友和战略伙伴国在南海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无疑加剧了南海的紧张态势,严重破坏当前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
目前虽然中国与东南亚诸国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但事关南海岛礁的一些争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国欲借此制造矛盾。因此,美国及日印澳等国进行的安全对话及军事合作不利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扰乱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与合作关系
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同盟化扰乱东亚、东南亚合作的态势,对中国的战略纵深造成影响。美日印澳不断向东亚、东南亚国家施压,导致中国与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态势受到影响。这迫使东盟国家在两种竞争体系之间“选边站”,使得中国的合作网络遭遇挫折。加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东盟层面对中国的警惕与防范心理会越来越突出,使东南亚国家掉入美日印澳的地缘政治布局,成为对中国的遏制前沿。如果东盟成为四边合作机制的对话伙伴,将会对中国维护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构成挑战甚至威胁。长远来看,实现美日印澳机制的扩大是四国的既定目标,即推进“四边同盟+N”机制的发展,而这些重点国家极有可能在中国周边选择战略盟友,这将对中国周边合作与周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22年5月,东盟国家领导人受邀来到美国白宫,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 (图源@观察网)
(三)非传统安全领域挤压中国
非传统安全领域已成为国家力量角逐的前沿。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加快布局非传统安全领域,将拓展与中国的竞争面。目前来看,四国已经开始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布局,将诸多非传统安全议题设置成为优先合作议题,谋求服务于美国在有关领域建立或巩固领导地位,支撑四国在包括生物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掌握更大的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价格操控权、市场占领权等,以取得比中国更大的竞争优势。目前来看无论是四边安全合作,还是印日、印澳等双边进行的生物安全合作,都涉及与中国在疫苗生产、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大数据服务业和生物高端人才方面的激烈竞争。
四国布局的另一个重要非传统安全方向是科技安全、技术安全领域。四国构建的技术安全合作网络,将“价值观”议题挂钩经济合作,试图建立“没有中国参与”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网络。“四边机制”瞄准中国以5G、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试图搞技术封锁。如果未来四边科技安全合作网络得以成功构建,可能对中国开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科技革命进程产生负面冲击。
2022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出席了“四方联盟”视频峰会,四国希望继续推进合作,将合作重点从军事演习和人道主义援助扩展到更多领域(图源@新华网)
三、结语
美国为推动构建由其主导的印太战略体系,积极拉拢日印澳推进“四边机制”对话,促使四边安全合作机制化。究其本质,美日印澳推动建立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具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和战略意图。一方面,美国要取得在“印太”地区更多的地缘控制权,积极推动由其主导的“印太”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四国不但要在该地区扩大自身影响力,而且还要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并联合起来共同遏制中国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前首相安倍近期的遇刺事件也会对“四边机制”产生影响,作为日本“印太战略”与“四边机制”的首要推进者,安倍历次在任期内采取相对“激进”的外交与安保战略,综合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结合日本现有政策来看,安倍的继任者菅义伟与岸田文雄也延续了“安倍的政治遗产”,继续保持对华遏制政策的基本方向。然而,此次刺杀事件也必定会给日本右翼势力带来打击,引起日本政坛的动荡,日本右翼势力在“后安倍”时代的分化也可能会使得日本外交政策的导向出现变化,究竟是继续加强日美同盟,维持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还是与中国逐步建立合作关系,这也使得“四边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多了一些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