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七八年前夏天一个晴朗的日子,陪一个北方的朋友去腾冲逛翡翠集市。
在集市上的一个古玩摊上,朋友看上了一枚云南新龙七钱二分银币(大困龙),由于价格谈不拢,摊主说是这银币是他们村里一个老人委托他卖的,如果朋友有心要,可以去跟他朋友亲自谈价,而且那个老人祖上地主,家里有不少好东西。朋友心动不已,于是就同意跟摊主去那老人家里看看。
坐上摊主的小面包,一路七拐八拐,小面包开了半个小时,来到了一个村子里的一幢被榕树掩映着的老房子跟前。
一进门,入眼就是一座斑驳古老的滇式风格的小院,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如果不是晾晒着现代风格的衣服,还真以为到了那个命运多舛的民国。摊主在介绍我们给主人后,推说要去看摊子,便匆匆离去。
院子的主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精瘦老者,十分健谈。一上茶就不厌其烦的给我们介绍着他祖上跑 *** 倒腾翡翠、上 *** 卖茶叶,为他留下的这座院子在当时有多风光,留下的东西有多好云云。
光看院子里留下的老家具、雕花的门楣和窗棂,虽然用料一般,但制作还算精细,尤其是门头和窗户上的雕花,颇见功力。此情此景,确实让我们心里多了一些期待,心想说不定这院子的主人还真有点好货。
我和朋友心里期待着这老人家拿出他压箱底的宝贝,所以心不在焉的听完他对院子里的老家具一阵海吹之后,我们对这些老家具表现得兴趣缺缺。
确认我们对这些老家具没多大的兴趣,于是他让我们在院子里坐着,自己神秘兮兮的进了里屋。在折腾了一阵之后,捧出来一个颇有年头的小木箱子。
打开一看,里面是全是银元,大概有一百多枚的样子(由于老者坚决不让拍照,所以没留下照片)。
刚打开的时候,一入眼确实有点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心里也一惊。要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城里和乡下的老货被古玩商贩如筛子般的筛了无数遍,现在还能遇到这样的货无疑就像是中了大奖一般。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由得对这些银元加了几分小心。
这些银元除了十几枚袁大头,基本上都是云南清末民初铸造的本地银元,有云南老龙、大困龙、唐侧几种云南银元中的名誉品,这让朋友十分亢奋。
但稍微注意一看,就发现这些银元制作工艺较粗糙,文字图案臃肿软弱,包浆锈色不入骨,几乎用手都能擦掉,露出较刺眼的银色,明显就是现代白铜镀银的仿品。
我俩不约而同的面露失望之色,口中连说没有喜欢的,心想这次估计是要白跑了。
老者也不意外,一脸谈定的说“我一看二位就是懂行的人,既然这些不喜欢这些,那你们喜欢什么样的?”
朋友一心惦记着在市场上看的那枚银币,于是就说“我在市场上见到的那枚银币就挺好的”。
老者面露难色:“那枚银币是我放在朋友那里让他给卖的,去要回来不太好。”说完,他低头考虑了一阵,最后像下定决心一样说:“既然你们是我朋友带过来的,那我就把我祖上传下来的银元卖给你吧。”
老者说完又进了屋,不久就神秘兮兮的碰着个小布包出来,把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的打开,几枚银币和一枚云南五两牌坊锭就展现在我和朋友眼前。
朋友拿起这几枚银币仔细观察之后,又递给我上手。我看这几枚银币做工、包浆、银色都还不错,于是我们对视一眼,我知道朋友跟我都觉得这几枚银币应该是老者压箱底的传家宝。
&朋友当时买的云南老龙七钱二分
最后,经过讨价还价,朋友花了三千买了一枚云南老龙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我则花了两千八买了一枚云南五两牌坊锭。
从腾冲回家的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他的那枚银币给圈子里的朋友看过了,有几个老玩家说是真银 *** 币,我在建议他送去评级后把自己买的银锭拿出来重新仔细观察,逐渐发现其中有几处不对劲的地方。
&我买的云南五两牌坊锭
半年后,我再次去腾冲看翡翠,顺便去了古玩摊,发现那个云南新龙七钱二分还在,而那个摊主正在跟一个买主在谈价。我不动声色的在一边听他们砍价,果然价格谈不拢,最后摊主用同样的理由带着那个人上了他那辆面包车绝尘而去,可以想象,那个榕树掩映的院子又要上演一出“欲擒故纵”的好戏了。
我突然幡然醒悟,原来这是在玩套路呀,这时候我才明白,我和朋友是淌了“地雷”。
那枚新龙七钱二分只是个饵,应该是枚真品,但我想摊主绝对是不会卖掉的。带到那个老者那,先拿低档货试水,最后用 *** 品杀客。这种业内称为“埋地雷”的骗局其实并不新鲜,就是专门骗那些迷信“乡下有老货”、“国宝在民间”的人,一个人牵线,一个人做局,真真假假,一不小心就踩了他们埋的雷。
也有的做局者买一些仿品埋起来,几年后放风出去说哪里探到大货了,然后找来买家,上演一场“分金定穴”的好戏。这种“埋地雷”的把戏,刚开始那几年,不少玩家都未能幸免。正所谓江湖险恶,全靠演技。
果然,后来朋友那枚银币送去评级,没有入盒,想来我的那枚银锭也是踩了雷。
经过这次不大不小的教训,我和朋友再也不敢随便跑不认识的老乡家里“捡漏”了。有个老玩家说过:总想捡别人的漏,最后还是被别人捡了漏。
言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