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说中国古人遭的蝗灾。
01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说:
“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叹: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明朝名将郭登扼腕唏嘘: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以此可见,这小虫子一旦聚集成群,是多么的可气,可恨,可怕。
02
蝗虫,俗称蚂蚱,别名花虫,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通体泛绿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
后足强劲,尤擅弹跳。
其家族庞大,亲戚繁多,种类逾万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堪称晒不死的“沙漠小强”。
在我国古代,旱灾、洪灾、蝗灾,并称“三大凶饥”。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
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
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
03
在《诗经》中,称蝗为螽(zhōng),或蝝(yuán)。
蝝是蝗的若虫,相当于这厮的婴幼儿时代。
大约自宋以后,蝝改称“蝻(nǎn,未生翅的幼蝗)”,合称蝗蝻,沿用至今。
我国关于蝗灾的记载,始于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707年;
最早记载蝗灾的古籍是《春秋》。
最早的治蝗行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方法是火,烤蚂蚱。
由此推断,中国烧烤业的鼻祖是西周先民。
《诗经·小雅·大田》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螟螣:植物害虫。食心曰螟,食叶曰螣,指蝗虫。
译: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别再祸害我的庄稼嫩苗。
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以火,统统烧掉。
04
据《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统计,蝗灾可谓中国的“常客”。
自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2600余年间,共发生蝗灾500多次。
秦汉时期,平均8年发生一起大蝗灾。
两宋时期,平均3.5年一起;
元代更甚,缩减为1.6年一起。
明清时期,约为2.8年一起。
05
蝗虫一经孵化,即开始祸害植物。
其成长、交配以及繁殖,皆需要消耗大量营养。
观其一生,不外9字:
吃吃吃, *** 啪,生生生。
小型蝗虫,从生到死能吃掉100克左右植物,大块头消耗更多。
组团3000万到5000万只,便能覆盖150公里,一天吃掉至少200吨作物。
06
在我国民间,不只有财神,门神,灶神,
还有一位“灭蝗之神”。
这尊神,历史上确有其人,名曰刘猛,即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公元1098年-1162年)。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
其性格豪爽,深沉果断,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中兴四将”。
宋高宗绍光年间,刘锜先后驻军或转战于镇江、扬州、金陵、巢湖、合肥一带,战功显赫,深得民心。
而这一带,又是蝗虫的多发区。
宋景定四年,朝廷封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修庙供奉,以镇蝗灾。
敕书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
很可惜,蝗虫这厮仍肆无忌惮,攻城略地。
07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畿蝗灾。
蝗虫一起,铺天盖地,连皇家园林都不放过,如入无人之地。
一日,唐太宗去园中溜达,视察庄稼,一伸手就逮了一把蝗虫,骂道:
“天下百姓以庄稼活命,却让你们这些该死的小虫子给祸害了。
百姓有罪,罪过全在于我。
你这厮若真的有灵,就吃我的五腑六脏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
说罢,不顾群臣阻拦,直接塞进了嘴巴。
此即史上有名的功德段子《唐太宗吞蝗》。
据传,是年,蝗虫乖乖撤退,没有造成灾害。
唐·吴兢《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08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曾发生过一桩牵涉谎报瞒报的公案,曰“贺蝗”。
彼时,蝗虫成灾,自山东而起,沿黄河而上,边飞边吃,呼啦啦直逼帝国中心长安。
刚继位没两年的小屁孩皇帝李俨,有天上朝,问大臣,蚂蚱的事咋样了?
有臣子出列禀道:
回皇上,蚂蚱是来了。
不过圣上洪福齐天,当它们飞至城外时,一个个都变得很乖,很懂事,不吃庄稼,抱着枝干自杀死掉了。
这马屁拍的,够响。唐僖宗却信以为真,暗暗得意:小蚂蚱真给面子。
岂不知,不仅蚂蚱没惯着他,所过赤地,“冲天大将军”黄巢也来了。
一时间,满城尽带黄金甲。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秋,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京兆尹杨知至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
09
关于蝗灾最悚人的传说,发生于明崇祯年间。
河南爆发蝗灾,肆虐为害。
大批蝗虫,绿油油一片,宛如猛雨毒箭般冲进城内,
短短片刻,便将一个无辜孩子咬成白骨。
开封府的城门亦被蝗虫堵塞,
最后不得不调用火炮,强轰城门。
10
史载,我国第一部捕蝗法,始于宋代。
该法令明文规定,蝗虫来时,有人知情不报,则杖一百;
有人来报,若地方官置之不理或不亲临灭除,以及扑除未尽者,罪加二等。
蝗虫落入官地产卵,当募集人手,挖掘蝗蝻;
如若挖掘不尽,致次年蝗灾,当杖一百。
落入私地的蝗蝻,也应扑掘。如果再次生发,相关人等皆各杖一百。
啧啧,杖一百, *** 开花事小,十之五六会嗝屁奔黄泉。
11
时至清代,治蝗高招频现。
湖北的办法是:捉放蝗。
逮住蝗虫,不掐头不揪翅,也不煎炒烹炸,刺其身令染痘毒,然后放生。
染毒蝗虫归群,与其他族类亲密接触,便会发生传染。
虫虫终归是虫虫,那懂得隔离观察?
于是乎,一传二,二传三,大伙全玩完。
以毒灭蝗,果真是高手在民间。
清·《蒲析县乡土志》:
“捕得蝗,刺孔点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
12
2017年,潍坊峡山水库发生蝗灾。
各地民众获知消息,不惊反喜。
老弱妇孺纷纷抄家伙,赶去捕捉。
有农民,有市民,有收购商,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手脚麻利者,一天能捕100多斤。
10元一斤,一日纯收入逾千元。
网传,一女子刚刚生产,正坐月子。
听闻蝗灾,连月子都不坐了,跳下床撒丫子赶去捉蝗虫。
等到了地儿才发现,呜呜泱泱,漫山遍野全是人,哪还有蚂蚱的影儿?
敢情,是人灾,不是蝗灾。
13
据专家称,蝗虫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特别是受孕雌蝗,腹中多卵,富含卵磷脂。
卵磷脂被消化后能释放胆碱,对增进人脑记忆大有裨益。
且烹饪之法多多,可干煎,可炸酱,可烧烤;
醉蚂蚱,香辣蚂蚱,荷花豆腐蚂蚱…
如今,发端于东非的沙漠蝗军团,估算总数高达4000亿只,
以暴风骤雨之势长驱直入,在完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三国后,
已抵达地处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逼近中国边境。。。
后面的大家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