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IT 金融(金融it一哥),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IT 金融(金融it一哥)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IT 金融(金融it一哥)

1.恒生电子:国内金融科技绝对龙头

1.1.深耕金融IT二十载,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国债交易系统起家,强势进军证券IT市场。

公司成立于1995年,最初以国债交易系统起家,后因国债交易叫停,转战证券业务系统开发,并在业内初具影响力。

1997年,公司前身杭州恒生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先后推出证券交易管理系统、基金投资管理处系统打开市场空间,成为中国证券行业的IT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在2001年公司成立基金事业部,形成证券、银行、基金三足鼎立的业务布局,进一步巩固金融市场领导地位。2003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深耕金融IT领域,形成全场景布局。

2006年以来,公司在客户基数上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线,陆续推出多款明星标准化产品,加速金融科技市场渗透;同时借助证券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断向外延展,积极布局信托、期货、交易所等细分领域。

2017年,公司发布人工智能战略,并推出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公司数智化发展初现雏形;近年来,公司利用云计算、AI、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持续推动客户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公司产品及服务已覆盖证券、期货、基金、信托、保险、银行、交易所、私募等多个板块,成为金融科技全领域覆盖的领军企业。同时,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和丰富的建设经验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据IDC数据,公司已连续14年入选FinTech100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2021年排名第38位。

蚂蚁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由8位工程师于1995年联合创办成立,在前十大股东中,联合创始人蒋建圣、周林根、彭政纲、刘曙峰、陈鸿分别持股1.90%、1.77%、1.03%、0.83%、0.82%。2014年蚂蚁集团收购恒生集团100%股份,间接持股恒生电子20.72%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受益于蚂蚁集团和阿里云的深厚技术累积,公司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得到加速落地,2019年公司联合蚂蚁集团及阿里云发布新一代技术平台JRES3.0,推进公司数智化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高管入驻董事会,为公司整体经营部署注入新基因,积极构建“大中台战略”,快速响应金融机构业务需求。

1.2.业务架构升级,打造全方位产品矩阵

“6纵6横”模式重构业务版图。2019年公司为更好满足客户金融科技需求,对业务结构调整,构成“6纵6横”新业务版图,为证券、基金、银行、信托、期货、保险、私募、交易所、金控、基建等10大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6纵”指在线环境下的解决方案重构,重构业务流程、商业逻辑、经营模式。6大纵向业务领域包括大零售业务(财富管理、经纪业务)、大资管业务(资产管理、机构服务),交易所与监管科技、银行与产业金融6大业务领域。

“6横”指微服务化的架构体系升级。6大横向基础服务领域包括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三大中台,以及数据服务、基础设施、生态服务三大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6+6”新业务版图,公司在组织结构和产品规划上也作出相应调整。

组织结构两次调整积极响应客户需求。

2019年公司为了协同“6纵6横”业务模式,对原有组织架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并新设多条业务线,形成了以大零售IT、大资管IT、数据风险和基础设施IT、银行与产业IT为主的4大传统业务线,和依托子公司开展的云服务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及非金融服务。

2022年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维度的变化和公司数智金融2030目标的指引,对各业务板块进行了再调整。

调整后,大资管IT业务将更好的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资管运营一体化需求,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将按需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而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将通过全新技术平台,承载Light战略,围绕云原生、高性能、数智链来构建金融科技全面竞争力。

具体调整如下:

1) 大零售IT业务线:将TA(登记过户系统)产品线调整至大资管IT业务,将保险核心IT业务调整至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

2) 大资管IT业务线:将TA与原业务线中估值与资金清算整合成立了运营管理业务总部;

3) 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线:主要包含企业金融、保险核心、金融基础设施IT业务;

4) 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线:包含数据中台、风险合规、平台技术等IT业务。

B12核心产品矩阵协同业务线发展。除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公司在“6+6”业务模式的基础上优化了现有产品布局。2020年公司围绕细分业务推出相应产品品牌,包括打造数字化财富管理和募集服务平台的We6、提供一站式经纪业务平台的UF3.0、负责资产管理机构投资交易的O45等12大核心产品,构建了金融IT领域全方位产品矩阵(B12),协同多条业务线发展。此外,公司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2021年已完成UF3.0、O45、估值6、新一代TA的云原生技术升级,全面助力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升级。

除了金融IT业务外,公司另设有创新业务,主要由子公司进行运营。

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大零售IT业务、大资管IT业务、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及数据风险和平台技术IT业务四大条线,其中,大零售IT业务(证券经纪、财富管理)和大资管IT业务(资产管理、机构服务、运营管理)是公司传统业务的重要基石。

创新业务主要由子公司运营发展,包括云毅网络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恒生聚源提供的数据资讯服务、鲸腾网络提供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恒云科技提供的海外业务等。

大零售IT和大资管IT是公司的主要业务线。大零售IT和大资管IT业务是公司重要支柱,合计贡献收入近七成,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8.04%和31.04%;银行与产业IT业务和数据风险与基础建设IT业务2021年收入增速放缓,收入占比轻微下滑,分别为6.44%和6.44%;而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近三年维稳在14%左右。

1.3.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

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2017-2021年分别为26.66亿元、32.63亿元、38.72亿元、41.73亿元、54.97亿元,CAGR为19.83%,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77%,主要因为公司收入确认准则发生变化,自研的软件产品和定制软件收入由原来的完工百分比法调整为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2021年得益于金融创新政策等影响,整体营收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1.73%;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延续增长态势,较上年同期增长29.59%达到9.73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速趋缓,2022Q1利润端短期承压。

公司归母净利润2017-2021年分别为4.71亿元、6.45亿元、14.16亿元、13.22亿元、14.64亿元,CAGR为32.78%,2020年以来由于新收入准则的调整,增速逐步放缓。2022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呈亏损状态,同比下降124.49%至-0.41亿元,主要系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2.12%和178.99%所致;同时受制于疫情和人员成本费用增加影响,2022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13%,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好转及人均成效改善,公司利润端表现将得到恢复。

新收入准则下公司毛利率水平仍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主要以软件形式销售,标准化程度较高,在收入准则调整前,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020年以来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将与合同履约义务相关的软件项目实施及维护服务人员费用归入营业成本核算,毛利率有所下调,2020年和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77.09%和72.99%。但纵观同类型公司,公司金融IT软件业务毛利率水平仍居行业前列,展现了公司较强的产品水平。

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净利率保持较高水平。因为新收入准则将部分销售费用纳入营业成本核算范围,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的23.94%下降到2020年的8.48%,期间费用率相应优化,2020年为57.08%,相较2019年同比减少近20个百分点。

综合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调整来看,新收入准则对公司净利率影响较小,2021年公司净利率为27.11%,近三年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在25%以上。

重视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出众。公司产品长期在业内处于技术领先优势,与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公司不断充实行业尖端人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产品体系和团队,2017-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一直稳定在60%左右,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略下降至45%,主要系公司整体员工规模扩充较快,较上年同期增长36.67%所致;

从研发投入上来看,2017-2021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比重保持在35%-50%左右,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持续提供支撑,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全费用化处理,切实反映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良好。公司2017-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8.05亿元、9.37亿元、10.71亿元、13.98亿元、9.57亿元,稳定的现金流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下降31.56%,主要因为公司员工数量由2020年的9739人迅速扩张至2021年的13310人,支付给员工的薪酬较上年同期有较大的涨幅。(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JRES、LDP、DB打造分布式技术底座。传统的集中式交易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分布式转型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分布式架构是指将不同的服务模块部署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用计算机群替换大型机,通过远程调用协同工作,完成服务。相较于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拥有高可用、低延时、高并发,灵活横向扩展等优势。公司凭借着JRES、LDP、DB三大技术栈,已在微服务、低延时、数据库上拥有完善的分布式组件,可为金融机构打造分布式系统提供自上而下的技术底座支持。

1)Light-JRES:分布式微服务技术中台

微服务架构是分布式系统下的核心结构。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通过对各业务子系统进行专业化分工和深度解耦,拆分出合理的系统结构。

2018年公司正式推出分布式微服务技术中台JRES3.0,主要面向金融产品开发、运维、运营等人员,提供完整的金融企业级开发套件。

JRES3.0具有可复用、可扩展、高安全的特性,金融研发人员借助平台可进行快速创新和试错,能将原本以年、月为单位的业务周期缩减至天,目前,公司所有新产品均基于JRES3.0技术中台研发。

2)Light-LDP:分布式低延时开发平台

Light-LDP是构建金融核心极速系统所需的低时延分布式开放平台,具备低时延、高可用、易开发特性。

在低时延方面,LDP平台采用“软硬结合”方式实现整体延时优化,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端到端耗时控制在300ns内;在高可用方面,数据传输能得到100%保证,并且支持对业务透明的高可用方案,秒级切换,RPO为0;在易开发方面,LDP平台开发简单,支持多种平台,可以提供通用的开发框架和多种公共组件帮助客户提升开发效率。

凭借着LDP的技术优势,公司已成为国内分布式低时延领域的领先技术厂商,公司高性能产品已在浙商证券、财通证券等多家架构上线。

3)Light-DB: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Light-DB是一款专门面向金融行业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表现突出。在稳定性上,Light-DB基于开源的PostgreSQL稳定版、三方插件进行全面集成测试,代码测试覆盖率更高,长时间运行更稳定;在兼容性上,Light-DB不仅兼容Oracle和MySQL常用特性,还支持麒麟Linux,openEuler等国产操作系统和华为鲲鹏ARM,海光x86处理器等国产处理器,推动金融信创的良性发展。目前,Light-DB已陆续应用于公司TA产品和效能平台等系统,并与金融机构客户积极探索国产数据库应用场景。

多产品线实现细分领域高度渗透。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公司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性能逐渐完备,获得广大客户青睐,并在多个细分领域保持较高市场份额。

据公司年报及2019年官微数据,公司在证券集中交易系统、基金投资交易系统、银行综合理财平台、信托资管系统、保险投资交易系统、交易所登记清算交易系统领域的市占率分别约为50%、83%、80%、90%、90%、60%,展现了公司多个产品线的较强竞争力。

核心产品已基本完成分布式架构转型升级。

2020年公司相继发布了基于新一代技术架构的O45、UF3.0、新一代TA等核心产品,并在证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领域成功落地上线。新产品基于JRES3.0技术平台,完成了从传统架构到微服务分布式技术架构的转型换代,满足金融机构对IT系统高可用、高性能、低时延、灵活拓展、快速扩容等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筑牢公司在细分市场的产品优势地位。(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3.大资管IT:市场重塑和产品升级打开成长曲线

3.1.资管新规带来新需求

大资管行业涵盖基金、信托、银行理财及券商、期货、保险等资管部门。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我国资管行业发生重大革新,据BCG报告,2018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首次出现下滑,较上年同比下降近10%,其中,在破刚兑、去通道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与通道业务规模较大的信托、券商资管受影响较大,2018年分别同比下降25.42%、13.70%、20.71%;而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管受监管冲击较小,继续保持良好的正向增长。

大资管市场恢复景气,重返两位数增速。

历经三年摸索,我国大资管行业新格局逐步成型,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管为代表的细分子行业稳健成长,成为拉动大资管行业规模增长的主力军,2018-2021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90%、16.92%、15.28%,远远高于整个行业7.71%的复合增速;同时,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业批复,银行理财的资管规模逐步恢复,2021年实现29万亿元,已达到资管新规实施前的规模体量。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33.7万亿元,相较2020年同比增长10.77%,再次恢复两位数增长。

未来伴随监管层和技术层的持续催化,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进一步扩容,有望从“回归本源”阶段迈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资管规模将以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到2025年将达到210万亿元。

资管市场的变革和扩容为信息化建设带来需求。

从变革角度来看,资管新规的发布改变了部分资管机构原有的业务模式,为适应破兑付、去通道的新模式,资管机构原有的估值、核算等资管系统则需要进行相应改造。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大量银行相继设立理财子公司,截止2022年6月,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完成开业批复,为资管IT系统建设带来新需。

从扩容角度来看,资管产品种类和规模持续增长也会带来IT系统更新需求,就公募基金而言,2021年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为9288只和25.56万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4841只和11.6万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资管规模的日益增长也将成为大资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驱动因素。

大资管行业IT投入规模可以用“大资管行业规模*管理费率*资管公司IT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来进行预测。

对标海外资管巨头,低费率将是行业趋势。

我们利用全行业基金公司的资管规模和管理费用估算出管理费率,发现行业平均费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19-2021年管理费率分别为0.41%/0.43%/0.52%,平均费率达0.45%。

而海外市场发展成熟,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资管机构纷纷推出低费率产品,据年报数据,海外头部资管机构贝莱德、道富、摩根大通、瑞银、纽约梅隆近三年费率保持在0.05%-0.20%。

长远来看,随着国内资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管行业将会向低费率趋势发展。

低费率或倒逼资管机构IT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低费率趋势下,资管机构或将通过扩大资管规模和提高运营效率来推动资管业务收入的增长,相应的IT投入力度有望持续加强。

根据各协会及艾瑞咨询数据推算,证券业、信托业、基金业、保险业、银行业2020年IT投入比例分别为5.35%、1.15%、1.84%、0.78%、3.73%,假设各类资管机构IT投入力度同所属行业保持一致,结合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规模进行加权处理,我们推算2020年资管行业整体IT投入比例约为2.22%。

参考海外市场,贝莱德、道富、摩根大通等五家头部资管机构2019-2021年IT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值分别为6.67%、7.18%、7.37%,我国资管机构IT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预计我国大资管IT规模“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超20%。参照BCG资产管理规模预测,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210万亿元;参考资管行业2020年IT投入比重,假设2021年和2025年大资管行业IT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30%和4.00%,若2025年我国资产管理费率下调至0.40%,预计我国大资管行业IT规模将从2021年的159.91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36.00亿元,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高达20.40%。

3.2.大资管产品存量替换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大资管IT业务主要涵盖资产管理IT、机构服务IT、运营管理IT三大板块。公司依托核心产品为各类资管机构提供投资交易、登记过户、估值核算等重要功能,实现大资管行业的深度覆盖。

资管品牌O45打造投资交易核心枢纽。资产管理IT业务拳头产品是基金投资管理系统,最初是为基金公司开发的系统,后来逐步应用于证券、保险、银行、信托、理财子等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部门。

1998-2000年公司率先推出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为主的投资交易管理系统S1.0,S2.0,2003年公司引入Oracle数据库,推出全系设计的O3,并于2007年发布升级版O32,迅速渗透我国资管市场,据官微信息,2018年公司在大资管领域综合市占率高达90%以上。

随着资管机构规模的发展,十几年前的技术架构已经无法满足资管行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2020年公司新一代基金投资管理系统O45正式发布,在技术架构,耦合性、接口开放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涵盖了投资研究、组合管理、投资交易、风险合规、资金管理、估值核算等多个业务环节,统筹考虑了资管行业全领域工作场景。

6. 其他业务:中台实现数据价值,云化转型赋能创新业务

6.1.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数据中台提升数据价值

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基于数据和技术两大基石展开,主要包含数据中台、风险合规、平台技术等IT业务。数据是智能化的基础,而技术则是赋能数据的重要工具,公司通过数据和技术的运营,为金融机构搭建底层平台,更好贯彻金融IT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实施和落地。

数据治理推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

伴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据逐渐成为日常经营的基础生产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创造价值,实现数据业务化,是推进金融机构迈向数智化的重要一步。

据沙利文数据,金融行业数据管理投入对行业收益放大效果最为明显,保险、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每10%数据管理投入将分别带来行业资产收益率42%、32%、28%的提升。同时政策纲领进一步推进数据治理发展,2022年1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数据治理需求也在金融IT行业逐级渗透。

数据中台已成为数据治理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数据量庞大,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容,金融机构现有数据系统问题逐渐凸显:

1)数据存储分散、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有效管理;

2)各部门数据无法打通,数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3)现有数据系统无法对业务形成实时、快捷、智能的决策支撑。

数据中台以打破部分边界、构建数据连接渠道、挖掘数据业务价值为导向,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数字治理的新手段,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智研咨询数据,我国数据中台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分别达到44990家和944.8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67.24%和60.00%。

公司数据中台iBrain实现数据价值。

2019年公司积极推进大中台战略,数据中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次年4月,公司收购安正软件为数据中台业务带来强有力的补充,安正软件在数据处理领域有着多年的积淀,其一流的数据建模能力和数据治理体系将为公司数据中台建设带来协同效应;随后6月,公司推出数据中台品牌iBrain,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工具平台建设、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和数据智能化为主的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资产的共享、复用,以服务化的方式让前端应用快速落地,发挥数据价值。

2021年,公司一体化数据平台系统HDP数据资产体系建设效率大幅提升,新增金融客户达23家,其中监管数据报送市占率提升尤为显著。

同时,公司数据服务业务稳健成长。

恒生数据为公司数据服务产品品牌,可提供一体化金融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基础和应用金融数据库、行情数据服务、智能数据服务等,能够全方位满足金融机构数据服务需求,目前恒生数据服务已涵盖证券、基金、银行、期货等400+机构客户。

2021年公司数据服务业务稳健增长,底层数据拓宽延伸,实现特色数据联动应用。长远来看,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稳定卓越的数据服务能力才能支撑金融机构业务的变革和发展,公司也将持续注入科技力量,为数据服务发展提供新动能。

常态化内控监管拉动金融机构风控需求,公司合规产品Rtec客户基础好。

2021年银保监会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预示金融机构内控合规将进入常态化全面监管。

公司合规风控品牌Rtec可为全领域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模型分析能力,从风险监控、投资者异常行为管理、合规管理、反洗钱等多角度助力金融机构打造全方位合规风控能力,截至目前Rtec已累计服务400多家金融机构。

同时,公司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密切,推出辅助地方金融监管的工具产品“智能金盾”,助力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平台技术IT业务承载Light战略,构建金融科技全面竞争力。

2022年公司将原有研究院和研发中心融合并新设技术平台总部,围绕云原生、高性能、数智链构建金融科技全面竞争力:

1)云计算技术助力金融机构在战略层面敏捷创新、降本增效;

2)交易和清算场景的高性能计算在实现低延时与高并发方面不断突破;

3)区块链赋能金融,恒生区块链已打造范太链平台、HSL平台两大核心平台,覆盖电子合同、电子存证、信息披露、供应链金融等多个环节;

4)人工智能助力数据中台实现一体化平台建设和数据治理。公司未来也将持续加大前沿技术投入,依托技术平台JRES3.0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技术底座支撑。

6.2.互联网创新业务:云化转型赋能创新业务

互联网创新业务主要为基金、证券、信托、期货、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云服务、数据资讯、互联网等业务,分别由子公司来运营。

细分来看,云服务主要由云毅网络运营,数据资讯服务由恒生聚源负责,互联网金融IT业务由鲸腾网络负责,以及恒云科技负责公司的海外业务。随着金融上云的市场引导,云服务将推动公司创新业务进一步发展。

云计算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为了提高IT运维效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将数据和应用迁移到云端部署,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我国有近九成的金融机构已经或计划应用云计算技术,其中,41.18%的金融机构已应用云计算技术,46.80%的金融机构计划应用云计算技术。

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的数据、客户、流程信息及系统通过数据中心或客户端发布到云端,从而改善系统体验、提升运算能力、降低运维成本,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我国金融云市场增长迅速。

随着金融客户使用云计算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系统分布式改造与自主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云市场高速发展,据IDC最新数据,我国金融云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2.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66.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21%。

未来核心业务系统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改造是金融机构的重要IT战略规划,艾瑞咨询预测,到2025年我国金融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077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8.6%。

Online战略助力云化转型。

2018年公司制定“Online”战略:Move Online、Live Online、Think Online。其中,Move Online采用微服务、云原生等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的升级;Live Online通过场景、业务逻辑、产品的重构来实现解决方案的升级;Think Online通过大数据和AI实现生产力提升,开启智慧金融时代。

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云原生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O45、UF3.0、估值系统6.0等多个核心产品的云原生升级,并且携手金融机构客户共同助力云运营和云生态的构建。

阿里云协同,恒生云成长潜力可观。

阿里巴巴于2013年推出金融云服务,经过十年的累积,阿里云在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绝对领先优势。

据IDC数据,2021年下半年我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其中平台与应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为4.6亿美元和6.6亿美元,阿里云以24.4%的市占率稳居平台解决方案市场第一,恒生云也以5.0%的市占率位居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第五,迈入第一梯队行列。

2019年公司曾与阿里云联合发布NewCloud金融领域云解决方案,集成阿里云在laaS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为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提供“laaS+PaaS”的一体化建设和运维服务,未来恒生云有望同阿里云共建生态,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公司金融云影响力。

云服务高增速推动创新业务成长。

经历互联网浪潮下的快速增长后,2018年以来公司创新业务收入增速有所回落,2018-2021年CAGR为19.85%。而近年随着新产品云原生结构升级,云毅网络运营的金融云服务业务推广进展顺利,市场覆盖率逐渐扩大,在SaaS服务收入和资产管理规模上保持快速增长,2018-2021年云毅网络收入CAGR高达56.67%,未来有望推动创新业务快速成长。

7.股价复盘:政策提振+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通过对比公司股价和沪深300指数走势可以发现,公司股价主要受外部政策和内部产品升级影响。

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和开拓性政策会为公司创造业务增量空间,带来利好信号;而公司新产品的升级发布为公司系统存量替换带来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公司雄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与资本市场同发展。

2003年以来,随着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陆续设立,资本市场逐步扩容,公司作为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其股价一定程度受到交易所的建设需求和金融机构相匹配的模块扩充带来的正面 *** 。同时,公司产品布局也日趋完善,标准化模式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核心产品投资交易系统和极速交易系统的新品发布也相应鼓舞了市场情绪。

也难免受到政策波动的影响。

最近几年公司股价波动较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政策频繁出台,例如HOMS风波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产品功能持续优化,2019-2020年公司产品升级节奏较快,技术平台和B12产品矩阵的构建在政策提振下,极大的调动了市场热情,股价也得到一定体现。

公司O45,UF3.0等核心产品已逐步在客户端落地运行,在数智化时代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催化下,公司存量替换的切入路径日渐清晰,同时云服务的快速发展带来新成长路径,我们认为公司业绩也将保持良好增长,公司股价有望进一步提升。

8.盈利预测&总结

8.1.盈利预测

就大资管IT和大零售IT产品线而言,六款核心产品未来三年将达到244.24亿元。其中,投资交易系统,TA及估值系统三年空间为127.77亿元,将为大资管IT业务贡献收入42.59亿元/年;集中交易系统、理财销售系统、基金投顾系统三年空间为116.47亿元,将为大零售IT业务贡献收入38.82亿元/年。

从公司各业务线来看:

1)大零售IT业务:随着券商对信息技术投入持续加大以及机构财富管理转型进一步深化,公司核心产品UF3.0和投顾运营系统将持续推广,我们预计公司大零售IT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考虑到新业务口径下TA业务线和保险IT业务线的调整,2022年大零售IT业务的收入较原口径会相应减少,我们预计2022-2024年大零售IT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0%/22%/20%;

2)大资管IT业务:随着O45系统在理财子、基金、券商等细分领域逐步落地,O45系统有望迎来规模化推广;同时,拳头产品TA系统的并入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我们预计2022-2024年大资管IT业务收入增速为36%/28%/25%;

3)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考虑到新口径下并入保险核心业务和基础设施IT业务,我们预计2022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出现一定增长,随后趋于平缓,预计2022-2024年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收入增速为10%/5%/5%;

4)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近年数据业务发展态势较好,我们预计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2022-2024年收入增速保持在18%;

5)互联网创新业务:随着金融云服务规模持续增长,公司创新业务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们预计2022-2024年互联网创新业务收入分别为30%/30%/25%。

综合来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77/85.01/103.19亿元,同比增长25.11%/23.61%/21.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9/18.99/23.61亿元,同比增长2.44%/26.67%/24.31%。

8.2.总结

公司作为金融科技的龙头企业,在证券、资管等多个细分领域占有绝对领先优势。

传统业务方面,公司以技术立业,持续推动核心产品迭代升级,积极响应客户需求,随着证券、资管市场信息化投入加大,公司以大零售IT和大资管IT为主的传统业务将维持稳健增长趋势;创新业务方面,公司云化战略颇有成效,随着数智化转型的逐步深化,金融云服务将打开公司业务成长新路径。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9/18.99/23.6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3/1.30/1.62。

9.风险提示

1、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2、监管政策影响业务发展;

3、市场竞争加剧。

弓中号:搜索老范说评

更多IT 金融(金融it一哥)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