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离开曲院风荷,沿苏堤一路向南,约200米,在苏堤东浦桥与跨虹桥之间东侧近湖边,有一座攒尖八角亭,飞檐翘脊,八角高耸,六面设置靠栏,可供游人坐憩。亭子中悬挂一匾,上书“仁风亭”三字,坐亭中欣赏湖景,别有一番滋味。
辞海中对“仁风”的解释是“仁德的作用和影响”,语出《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这个亭子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处于苏堤的北端,很明显,应当是杭州人为了纪念老市长苏轼的千古功业。让人们在领略苏堤醉人景色之前,能够先驻足缅怀一下伟大的老市长兼词人,让接下来的步履带更有些许诗意吧。
苏堤,现在是西湖的重要景区,但在苏轼筑此堤时,并不是为了构造美景,而是因为西湖在地质与水文等因素的是影响下,长期淤塞、草长水涸,过半面积成为葑田,他心中想的只是疏浚西湖,堆积淤泥形成了这个长堤。其实在苏轼各地为官期间,疏浚城内湖泊也是他为民造福的一个重点,除杭州苏堤外,还有广东惠州苏堤和江苏徐州苏堤等。在造福于民的同时,又为各地留下了湖山风月、湖畔美景。
仁风亭因为其朴素而略显沉重的命名,让人陷入遥忆千年风华的思绪,在它周围的潋滟晴光似乎也变得朦胧起来。仁风亭在苏堤北首,坐在亭子里欣赏湖景,湖中三岛和西泠桥尽在眼底。
由于习惯使然,我对“仁风亭”匾上的字体产生了一点兴趣,题匾者是著名书法家董石良,对于他的字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因为在我们小区门口有一家“张一元”茶庄。“张一元”这三个字也是董石良题写的。因了这个缘故,我对这个亭子也多了一份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