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先回答问题:同意前面答友说法,多说三代,少说二代即亡。
二、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太祖高皇帝废丞相始”,我理解明朝其实亡于朱元璋之手,而不是万历或者天启、崇祯。
三、赶走蒙古,灭掉元朝,朱八八是有机会重建一个文明王朝的,但是很遗憾,朱建立了一个更牢固的巨型监狱:学校设立卧碑,生员不许建言,特设特务机构,为了柔弱孙子大杀功臣,几乎斩草除根,最后不得已还给建文留了一条暗道一领僧袍逃命,害那帮考古匠找了几百年都没找到,也算是机关算尽了。
PS. 添加了黄宗羲的史料,强调了是我的理解,免得大家误解黄先生。
===================================
看到质疑我这个明朝亡于朱元璋的谬论,我来捋一捋为什么我这么说:
一、顶层制度设计再完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耕地不足、官员懈怠、民情浇薄这些情况便会与日俱增,制度就要随之更革,否则就会灭亡。看看唐朝的两税法、宋朝的熙宁新政、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朝的雍正革新,都属于此类,不改革,积弊难除,王朝只会灭亡,事实上,就算改革了,王朝也不会挺多久(自带剧毒,无法自解),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不赘。
二、改革太难!顶层制度经过太祖设计后,往往被认为是“祖制“而不得更改,否则便是欺师灭祖,罪加一等!锐意改革者往往因此身陷囹圄,名声大坏。看看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明是宋帝要改革,找王安石擘画,但是受利益集团干扰,他与王爱卿难以建立政治互信,变法最终失败,而反变法派祭出的大杀器就是”祖宗之法“,王安石虽然怒喝“天变不可畏,祖宗不可守,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但是,然并卵!王安石这句不止攻击了反变法派,更是将利剑直插宋代政治理念心脏,孔老夫子地下喊疼啊!!! 再看明朝张居正改革,为了改革,张居正绞尽脑汁,从朱八八当年的诏书中找到了一句改革的依据,又因为弥缝住了张太后和冯保,才顺利实行了一条鞭法,然而结局呢?剖棺戮尸,全家饿死(几乎)。钱先生说张先生以秘书行宰相事,既不合法,也不合理,难免失败。但是真正原因是他动了别人的奶酪,又因为身为秘书无法自保。 相对来说,清朝好一些,他的改革操盘手是雍正皇帝自己,清代政治架构又很特别,皇帝乾纲独断,大臣跪受笔录,一言九鼎的皇帝几乎是想如何如何,改革,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即便如此,雍正的名声大家也都领教了! 综上,王朝想要长寿,就必须改革,而改革的难度决定了王朝的寿命。所以第一次的制度设计至关重要,第一次如果设计好了,后面的修补相对容易,反之,难上加难。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太祖高皇帝废丞相始”指的就是明朝政治被后世诟病的主因就是朱元璋当年设计的不好,导致后来总也修补不成,只好散架,散架也就散了,明朝散的整整齐齐,直接被文明洼地的满清给继承了,so,明清易代不是简单地王朝更迭,而是严重的文明兴替。正因此,顾炎武喊出了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多人把“天下”置换为“国家”,以为也通顺,其实大错特错!!顾炎武的“天下”指的是“文明”,这怎么能随便更改呢?!王朝兴替,不许 *** 的自然没责任,你肉食者忙乎去就行了。只有文明受到冲击时,苦哈哈们才有站起来的必要!此时的大明失去的可不只是朱家江山这么简单,它失去的是一个华丽丽的文明!明朝灭亡后,日本那边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朝鲜那边自此称呼自己"小中华“,何意?你大中华没啦!!礼失而求诸野,从此只能到我朝鲜领略华夏文明了!当下很多人批评这句话,没事,有这两件事就行,这就说明,朱元璋那一套直接将华夏文明给弄丢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朱八八这一套都是些什么。
三、朱元璋跟不少开国之君不同之一就是致力于顶层设计,虽然开国之君必须干这个的,但是像老朱弄得这么整整齐齐的还真不多见。老朱的这一套就是法家那一套,由于没文化,他有时候甚至连掩盖都不掩盖,撸起胳膊就干,比如《孟子节文》事件。我择要捋捋:
第一:政治上极度砖泉。砖泉之前要先分权,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平分军权,三法司与诏狱分司法权,而诏狱隶属于锦衣卫,锦衣卫事实属于非法机构,朱八八也觉得脸红,所以晚年废止了他,但是不孝儿孙又建起来了(就这么任性!),还附赠了东厂、西厂、内行厂,你说嘚儿不嘚儿~~。然后呢,又借着胡惟庸案(老胡都七十多了,愣说人家要造反!~谁信???!但是木法啊,他是皇上,谁敢不听他的,他就动刀子哇!!),废了宰相,这可是中国历史大事件!从先秦开始,延续两三千年的君相之争就此结束,八八本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身体受不鸟啊~~每天忙于批奏折,午饭晚饭都弄得很草率,实在受不了了,找了五个老头帮他阅奏折,给出中心思想,然后由他批阅。这事儿吧看着正常,其实可不简单,这就打开了潘多拉的小魔盒,这小盒一打开,呼一家伙——大明就亡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简单说呢,就是皇帝身体不好,忙不过来,要找人帮忙,但是又担心帮忙的人揽权,所以不给官职,可是不给官职人家也未必认真干啊。所以朱八八没解决的问题,到了朱棣时期发生了改变,朱棣是个好动的主儿,根本不认真呆在宫里批阅奏折,把这些工作都丢给那个胖儿子,他自己跑北边跟蒙古人约架去了。可惜胖儿子身体也不好,太胖啊,于是就弄了个内阁,仿照八八找了几个臣僚帮忙批阅奏折,给的官职比较低阶。内阁是个啥?内阁就是个秘书机构!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废除宰相后,六部长官直接变成了行政官吏,宰相可以分割决策权,六部没有,现在决策权都在黄帝手里。但是内阁进不了宫,于是又在太监二十四衙门里搞了个司礼监,专门负责转递奏折,由于司礼监在皇帝懈怠时经常代替皇帝拟诏,导致司礼监获得大权,因此被称为“内内阁”,外面那个内阁呢,被称为“外内阁”。但是,无论内外,都是秘书机构,他们都是皇帝这个决策机构的附属品,不是替代品,因为不合法理,所以前面才有张居正是以秘书代行宰相之事,宜乎开馆戮尸! 由于明朝帝位更迭混乱,导致不少皇帝的教育出现大问题,无法像八八那样勤政,于是造成内阁专权,太监专权,长期如此,尾大不掉,闹到万历皇帝朱翊钧中晚期,党派林立,互相攻讦,人浮于事,中央六部缺官不补,地方缺官更甚,常常出现一个县令监管相邻一两个县的荒唐事情。 而这些,都是”废宰相“的副作用,你说朱元璋干的这叫人事儿吗?!这就是黄宗羲批评的”自太祖高皇帝废丞相始“!因为一切症结都从这里开始~~~
第二:经济上荒唐透顶。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皇庄和矿监税使。前朝有赐给妃嫔的脂粉田,有赐给王侯的汤沐邑,从未出现给皇帝的专门土地,因为皇帝是收税的啊,他的个人开支是从赋税里分割出来的,根本没必要再去占一块地供自己专用,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便是此意。但是明朝皇帝别出心裁,弄出个皇庄来。万历皇帝觉得皇庄产出依然不够自己消耗,于是又搞了个矿监税使,派太监去江南矿山、织造等部门收税,本来这些人就向国家交税,现在他来直接收走了,归他自己了……这还不过瘾,还觉得少,那些太监干脆找些富裕地区,直接指着空地说这就是矿山,你们要交税~~牛掰不?!!二是公然抢劫户部国库。明代貌似有十几个库房,其中最有钱的归皇帝私人所有,叫内库,没了宰相,皇帝想怎么干不用我说了吧。 照说呢,这两件事不是朱八八做的,但是这么混乱的事情仍然跟他废宰相,导致皇帝昏聩时无法被节制造成的,所以依然是八八的过错,嘿嘿嘿!
第三:教育上极度砖置。八八规定:NO.1 生员在学校要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否则严刑峻法。比如不得批评食堂伙食不好,不能指责教师教授有误,为防止生员联合,他还推行告密制度,告密一次,给大银一个,估计得五十两吧。NO.2 校园里立卧碑,内容都是恐吓威胁的话。总之一句话,乖乖读书,都特么闭嘴。 NO.3 八八仿照元朝科举制度,将《四书》立为科举考试重点,并设计一套答题的模式,叫八股,八股是一种文体,并无问题,问题出在对考试内容的限制上:代圣人立言。意思就是复制圣人可以,质疑圣人有罪!【这就是明朝无法发展出科学的原因:不许怀疑!】
第四:文化上风声鹤唳。朱八八是搞文字狱的,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没文化,不喜欢爱拽文的文人,这点挺好,奏章简明扼要提高行政效率没问题。一方面是他发现文字狱可以搞臭“政敌”。但我觉得朱元璋的文字狱比较清朝,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他的文字狱主要是增加了恐怖氛围,他真正该死的地方是一旦有地方贤才不愿为其所用,他就以“不为所用便是化外之民”的名义对人家流放、沙头,甚至族诛!这种奇葩残忍的手段简直畜生所为!!!他的另一个发明就是“生员不得议政”,国家弊病,农夫可说,军人可说,谁谁都可以说,就是生员不得说!大明王朝文盲遍地,也就生员能提出点中肯的意见还被要求闭嘴,你说明朝会是什么样子?
第五:法律上颟顸无知。NO.1《大明律》是古代史上一部很好的法律,朱元璋执政早年即颁布实施。但是八八觉得不行,后来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外之法,统称《大诰》,还颁布了一条极为可笑的诏谕:家中藏有《大诰》,罪减一等;家中不藏《大诰》,罪加一等。NO.2此外,他还做了一件恶事:路引制度。路引就是通行证,农民不能自由移动,出行必须要有通行证,目的就是将农民限制在土地上全力生产,不得胡思乱想,不得到处乱窜。试问:没有交流,何来进步?NO.3 朱元璋还搞了一个隔离制度,就是乡饮酒礼,在这个乡村里全村成员喝酒快乐的日子里,全村人要端正坐好的先听乡老阅读、讲授《大诰》和八八的训话,然后要听从乡老的教谕,在这过程中,有过过错的乡民要在场外伫立听讲,没有座位。这种羞辱在现代看来是非法的,在八八那里是常态。
综上这五条(太累,就唠叨这些个),显然,看上去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肉体到灵魂,全方位、无死角,大综合,小关照的将明代百姓关在一个大笼子里,他们像棋子一样行动有节,张弛有度,坐卧有礼。这就是很多人夸奖朱元璋的重点:“有秩序”“经济数字好看”。
但是,副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文明衰退,表现在两点:第一,上下层无廉耻观:明代中期的内阁斗争与中后期的党派权斗,包括南明时期的党争都是极为 *** 和下作的,喜欢权斗的人可能看的津津有味,但是要知道,在现代社会,不止这种权斗不正常,而且败坏人性,必须削弱以至禁止。阉党、严嵩、徐阶、阮大铖……精彩纷呈,五光十色!至于下层,附庸风雅,行贿 *** ,更是不一而足,连农民婚丧嫁娶随礼都整本诗集装样子~~~(掩面)。第二,伪君子横行:明中期王阳明起而鼓吹心学的主因就是奉行程朱理学的明朝上下多是心口不一之辈,嘴上仁义道德,私下男盗女娼,心学后来风靡一时,广为接纳,不得不说这是伪君子过盛 *** 的结果。反映在关键时刻,就是大明朝臣前一天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与城共存亡,第二天就打开城门,恭迎李自成,一个月后,又出城百里,跪接洼地文明代表多尔衮的八旗兵丁。这相比于崖山海战上,誓死抵抗,最后投海殉国的十万军民,高下立判!当然,明朝也不是没有有骨气、有气节的军民,只是数量不足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政治糟烂的南宋,会有十万军民投海赴死,而大明却棋差一招呢?百姓还是那个百姓,人种还是那个人种,文化。。。。。(⊙o⊙)…呃。。。好像已经不是那个文化了————
正是因为八八的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又没有给后辈设计一套保证国君勤政、善政的制度,导致皇帝荒谬于上;又因为皇帝的荒谬过分掳掠财富,让百姓生活无望,让百官离心离德,所谓官员无理想,无格局,百姓无安全,无信任,于是南明各小朝廷相互撕咬,一地鸡毛,既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又无力维持文明火种,大明不亡谁亡?大清更甚,在大明的基础上更为严厉地执行愚民、弱民政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等大 *** 正需要他的百姓的时候,发现他的百姓除了扶乩请神,吹嘘铜头铁臂刀枪不入,别无他用,而他的大臣竟然高呼在大炮上挂女人癸水 *** 退敌…………
还是那句话,先是自己作死,然后才是被人打死。明清驯化了什么样的百姓,决定他有什么样的结局。
而从驯化技术这点而言,朱元璋绝壁是大明第一设计大师,他的设计本身都带胎毒,最后大明之死不算他一份天理不容啊!!!若不是他颟顸的废相,自以为是的愚民,会有几乎贯穿始终的内阁纷争?会那么快就有土木堡之变,庚戌之变?会那么快就有72倭寇巡游南京,全身而退的光辉事迹?
什么,你说我瞎说?我不信~~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