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立夏时节,满城的绿树红花,把邯郸装点得非常亮丽。位于联纺路和新兴大街交叉口东南角的“正德堂”,是市中医研究会所在地,一楼问诊抓药,二楼是理疗室和中医讲习所,每周这里都会有一两场不同内容的中医文化讲座或研讨。周金山面对记者采访,他说自己是农民出身,但他的言谈举止,却处处是学者风范——面色清秀,谈吐儒雅。这大约与他经年的读书有关,与中医文化的浸润有关。
就这样,走近邯郸中医人的故事再一次徐徐展开——
一
周金山今年56岁了,聊起他行医的经历,他说,我高中毕业后去部队服役,后转业回到邱县老家。因一次偶然事件,与中医结下了很深的渊源。
原来,他的父亲患上了阑尾炎,在村里的私人诊所输了十几天液体,结果却令人失望。那时父亲才50多岁,周金山20多岁。村里的医生见此情景,建议他去市内大医院做阑尾炎手术,或者去邢台威县找他师傅王春堂看中医。周金山选择了后者,他带着父亲,日行百十里,找到了中医王春堂。“王春堂是邢台一带有名的中医,他为父亲抓了五剂汤药就好了,而且再也没有犯过,并且今年父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此事对我触动太大了,那时我从来没有见过用草药把病治好的。”周金山感慨地说。
接下来的另一件事则奠定了他进入中医领域的决心。原来,他的爱人年轻时患有妇科方面疾病,而且一直低烧不退,不孕不育,找了好多医院都没有确诊,最后也让王春堂给彻底治愈了。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我要去学习中医。父亲一愣,继而笑了。原来父亲年轻时就想学习中医,但因家境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一次,当儿子说要学习中医时,父亲自然高兴之极。
通过王春堂的引荐,周金山拜访了在邢台乃至周边更有名气的老中医张大昌,并提出向他拜师学医的强烈愿望。张大昌没有答应周金山,而是给了他两本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告诉他回家自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就这样,完全没有中医基础的周金山,从22岁起开始自学中医。周金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背诵经文,那些苦涩拗口的中医经典,在他一遍遍地用心背诵时,已化作万物和谐,化作天地大道,并浸透他的心灵。这让他悟性大开,心领神会。一年后,当周金山再次出现在张大昌面前时,便能流利地背出这两本书中的任何一段!这位老中医激动了,立即答应收他为徒。
就这样,周金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中医学习之路。有时候师傅见他辛苦,留他住宿,并口心相传,让他获益良多。师傅告诉他,其一做中医要心地良善,不可赚不义之财。其二,不看张仲景的《伤寒论》,不用经方就永远当不了一个好医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悟,才能有机会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原意。这正是我当时让你背原文的用意。再就是中医用药难得之秘,就在于“量”上。药量不当,中药同样,效果差之千里。服药若不得法,良方未必有良效。服药要分清冷热,服药时间,服药剂量要恰到其分。使用经方不可妄动,也不可不变通……启蒙之师的医德和行医之道,都让周金山熟记于心,受用终生。
周金山学习结束后,决定回乡行医。
中医起源于民间,其根也在民间。在农村,周金山既锻炼了自己的中医水平,又在不断探索中提升。“针灸和埋线的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学成的,”周金山说:“老祖宗的经典经方应用到临床上效果显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经得起反复的实践来证明。当时我的心中无比喜悦,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潜心探微,溯本求源,他于杏林中寻其序端。
二
这一寻,便是30年。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治疗乳腺增生、糖尿病、胃病和前列腺等疾病,成为他研究和治疗的主攻方向。
一日,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来找他。中医又称这种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多因情志失调,肝胆热盛,脾湿郁久,复感时令毒邪而致。这是一种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痛症。根据患者病情,周金山除了中医给药,外加自制水丸和针灸。他告诉我们,自制水丸对治疗慢性病比较稳妥,患者上班比较忙,或者经常出差,熬汤药确实不便,此时可以用一些携带方便的丸剂非常实用。中医不能局限在只开中药方子上,针刺,艾灸,丸散膏丹可都是我们中医的绝活。
乳腺增生是女性高发病,尤其当今女性身负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角色,长期饮食不健康,睡眠质量差,心里压力大等都是造成乳腺增生疾病的原因。周金山建议,有不良情绪时要学会用聊天、旅游等方式宣泄出来,尤其在月经、妊娠期间,更要注意调节不良情绪。这个病一般采用疏肝理气的办法治疗,方药选用逍遥丸、逍遥蒌贝散等。但周金山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这些药的效果不是太理想,经过临床实践,他认为乳腺增生是痰凝血瘀造成的,此外,前列腺增生、骨质增生也大都存在痰凝血瘀之象,治疗此证每加化痰破瘀之品多获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控涎丹乃治痰之本,惟善用者能用奇功也。”“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方》,乃从十枣汤衍化而来。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白芥子味辛性温,善治胸膈痰浊及皮里膜外之痰饮,与大戟,甘遂配伍应用,则长于祛痰遂饮。他用控涎丹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周金山说,中医教材把糖尿病的病机归纳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我们看到的糖尿病,只看到燥热之标,不察及虚损之根本,这个是治不好糖尿病的,所以我提倡“培元固本”。对于饮食控制这些说法,我则持不同意见。本病属于虚,虚则补之。如果严格控制饮食,虚弱之体将何以得其营养,疾病何时有转机?蛋白、糖、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元素,相互关联。糖在人体中代谢紊乱,必然导致蛋白、脂肪不能更好吸收。完全禁糖是一种误区,不吃单糖,可以吃一些复合糖。在治疗方面,张仲景提出,“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经过多年临床及学术研究认为:消渴大多由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上达于肺,故而消渴。这与张仲景提出的观点相合。这个观点也被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通过《易经》“否卦”卦象形象地阐释为:乾上坤下,阳无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否也。与消渴患者皆精气不实于内,则小便数,瘦弱也。又肺为五脏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则肺润。若下极冷,则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渴。
周金山在穴位埋线治疗各类胃病中也获益不少,疗效较好。该法为穴位表皮局麻后,利用腰穿针将羊肠线植入有关穴位的一种疗法。其材料较易,方法简便,副作用少。这种疗法,充分体现了《内经》中“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治疗思想。可延长 *** 时间,使病所在较长的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 *** 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起到比针刺更好的疗效。
去年,周金山从邱县来到邯郸市区,并加入了邯郸市中医研究会。除了坐诊,他还免费授课,深入社区,为百姓把脉义诊。视野开阔了,自己的一身技艺也有了更为广阔的价值平台。
三
30年来,在为万千患者的诊疗中,周金山从不开大方。他说:“以前生活苦,给人看病没有什么报酬,很多都是义务看病,开处方时,药效相同的中药挑便宜的开。医者父母心,我们本着简、便、廉、验的准则,凡篱边道旁信手可得的有效药物皆可用之。怕就怕处方即大又贵效果还差,长时间这样的处方,容易让中医失掉口碑和信誉。当一辈子医生也要学习一辈子,医术也是医德的一部分。”
医德的养成,在周金山多年的学习中得到提升。他说:“宋代版本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日本医家丹波元简的《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东晋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医书,我能背出大半,这对我启发很大,还有张大昌师傅的《经法述义》、《张大昌医论医案集》以及王春堂师傅的手抄稿我还保存得相当好。两位师傅现在虽已不在人世,但想起师傅的教诲,难忘终生。这样的传承,就是中医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周金山非常爱惜这些书籍,虽已残旧发黄,但他给每一本书都包了书皮,再用线装订。打开这些带着泛黄的书页,有许多批注,都是周金山对中医的思考、疑问和体会。他告诉我们,这些是他的挚爱,闲暇时就会翻翻看看,总是常读常新,每有新意,则一一笔录,并指导临床30余年。通过考试,他还获得了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试证书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证书。
当下国家对中医文化的重视让周金山自信满满。他说,中医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它确确实实能给人们解除痛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发扬光大!现在,他将这些中医经典文化,正在传授给儿子周松。儿子的接班,让父子俩更加至诚至真地敬畏中医,并为更多的人们送去健康和幸福。
采访结束,已近八点,华灯如昼,城市陷入繁华。在某一角隅,还有许多致力于中医复兴的人们,他们的夜色,一定是安静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