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怎么会翻车呢(结果翻车了啥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怎么会翻车呢(结果翻车了啥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怎么会翻车呢(结果翻车了啥意思)

今天我们来为朋友们介绍一款宇星的星球大战系列套装,星云级医疗护卫舰。这款套装的原型还是比较显眼的,毕竟拥有着相对奇怪的造型,在一堆比较中规中矩的宇宙战舰里显得那么特立独行。在电影里,这艘飞船原本是帝国军团的一艘战舰,因为被义军俘获而被改造成了医疗舰,著名的断手梗来源,刚被迫喜当儿的主人公卢克被砍断手后,就是在这艘医疗舰上修复了义肢。

不过,由于这款原型舰造型太过特殊,再加上是宇星模王的产品,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发怵的。直到看到它的体量和宣传图上的造型,还是觉得值得尝试一下。当然,无论是坏雪大大还是笔者,都做好了要来一期翻车测评的准备。

首先是外盒的介绍,拿到快递的那一刻就有点懵了,这是我收到的快递?没有外包装箱裸寄也就罢了,硕大的一个外箱居然裂开了,裂开了!吓得第一时间取出来零件清点清点,万幸没有丢件。

等等,怎么分包的积木直接暴露在视野里,通常包装内都有几个纸箱子的。为此笔者还特意搜索了几个积木测评,发现他们的套装打开外盒还有纸箱子包装的。比如之前的宇星模王坦特维四号就是大箱套着小箱。下图即为坦特维四号当时的内箱。算了,看来这次是拿到了简装版了。

既然盒子已经破损了,也没有内箱保护,那就拿出来点点数吧,套装积木一共25袋,23袋分别编号,两袋没有编号,另有透明基座若干块。两袋没有编号的袋子,一个是最后用到的附属零件,另一个则是整个拼装过程中用到的重复零件。

不过,这几个袋子的编号怎么造型各不相同,有印刷上去的,有贴上去的,还有红色和黑色的区别,就好像是袋子没印够,最后再装上去的一样。

就在清点过程中,一个额外的物件从破烂的箱子里掉了出来,是一个碳纤维长杆,看来是作为支撑轴来使用。在箱子已经破烂成那样的时候,这根杆居然还完好地塞在箱子接缝里,真是不容易啊。和杆放在一起拍下来的就是单独成包的重复件,蓝色短轴,黑色长轴和灰色的1×2光面板。

既然零件没什么丢失,那我们就回到外包装,由于外包装损坏过于严重,因此笔者先用胶带对其进行修复,让它至少保持一个完整的盒状造型。通过测量,该外盒长55厘米,宽41厘米,高6厘米,连箱带零件的称重达到了16斤。

外盒正面印刷着套装信息和参数,以及完成品的效果图。侧面印刷着套装附带的小型飞行器,朋友们看看认识几个?

说明书一本,很厚,有460多页。页数很多,不过说明书的印刷质量倒不怎么好,刚翻到中间,就已经出现了掉页的现象,完成套装拼装后,掉页的数量达到了十几页。

此外,套装里终于出现了心心念念的锤子,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套装可能真的不好完成。为了以防万一,笔者还提前购买了模型胶水。

下面正式开始拼装,看说明书,拿出几个单独的透明方板和第一包里的透明件开始先拼支座。想想也对,这个套装如果不先拼出支座,那可没法摆啊。支座拼起来还好,就是需要用到锤子加固,否则的话支座各部件不能紧密接触,会在拼接时出现误差。

拼完第一个支座就开始往上搭舰体了。该套装的造型特点就是它几乎不能完全脱离支座放置,所以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要在支座上进行搭建,每一个部分组装好了就要及时安置在支座上。

首先是舰首下部分列左右的传感阵列,电影造型就是一个很奇特的四棱柱形结构,套装采用了将1×1大小的4面凸点的方块件排列在一起,再铺满1×2的栅格件来实现。整个结构用到了栅格件达到了七十多片,数量众多,操作重复。每个栅格都是和4面凸点阵列的一个凸点连接,每个阵列铺两侧,然后两组对向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四面都有栅格的造型。由于每个栅格只安在一个凸点上,因此,如果不能避免总是碰触到,那还是上胶水吧。

阵列棍组合完成,固定在之前差点掉出去的碳纤维杆上。这时候要加入一根圆杆,按照说明书,圆杆要穿过一个空心圆柱,要被两个扳手件夹住,扳手件另一头插在4面凸点的方块阵列上,杆的两头还要固定着夹口件。实际一操作,空心圆柱的内径比圆杆小得多,完全插不进去,两个扳手件的长度不够,不足以在夹住圆杆的同时还插在方块阵列上,最后的结果就是放弃了插入圆柱,也放弃把扳手件固定在主阵列上。而且,整个套装里所有的管件基本都是软的,无法伸直,和成品效果上笔直的造型完全不同。

传感阵列完成后,再拼几个医疗舰的舱室,这部分中规中矩,难度也不大。完成后的造型也挺还原,细节看着还不错。

做好几个舱室,该往支架上安放了。先放置传感阵列部分,再把几根科技梁作为立柱放置在支架上,其他的舱室依次上排。后面就是以此结构为基准,每个大的部件都固定在立柱上。

接下来就出现了说明书无法实现的部分,如图,第116步有个光面板放置在一个小结构上。而该结构固定在主体上时要安插一个一个柱形结构,此时,那个光面板就变成了多余了。那个圆柱根本不可能贴着光面板还能插在主体上,所以没办法只能拿掉那个光面板。像这样的操作,之后我们还会遇到。

陆陆续续把其他舱室安置上,每个舱室的搭建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安放在立柱上的时候比较费事,毕竟零件的精度没办法让它们很痛快的插好。原电影中的医疗舰各个部分多少还是有点颜色的,但是通体灰色的基调在电影里也看不出区别,这款套装突出了各个舱室的颜色,采用红黄绿搭配的设计,不同的舱室用不同的颜 *** 分,增加了美观度,也打破了色彩单调性。同时可以看到,下方的传感阵列已经出现了向下倾斜的趋势,毕竟,完全由零件摞起来的结构,完全没有任何支撑,下坠是肯定的。为了防止出现问题,大胆地用胶水吧。

继续搭建舰首结构,这时候又是出现了图不对物的问题。按说明书,这里的结构可以紧密地 *** 去,孔洞的位置也如图所示,实际上呢,这几个孔是怎么也没法和说明书表示的位置一样。不管怎么样,能 *** 去多少算多少吧,反正对不齐也不是特别影响后面的拼插。

后面还有一些比较不友好的操作,需要费时费手当然还费胶水。

比如下面这个在科技框架内插入轴,将两根梁从里侧固定住,两根杆要 *** 框架内部,再通过两根黑轴固定在框架内侧。操作描述起来其实不难,只是由于零件精度问题,固定梁的过程一直处于严密接触的状态,没有多余的缝隙供调整。一旦拼错孔了,再取出来重新又是一个困难。而且框架有两个,要将两根轴插在梁的对应孔内,而两个孔的距离和两个框架对应的孔的距离并不太一致。笔者建议不要按照说明书先把黑轴 *** 框架内侧,而是先把黑轴插在梁的相对应位置上,再伸进框架内侧,这样会容易一点。

接下来还有这样的操作,把1×1的圆点安在四个凸点之间,还是由于精度的问题,四个凸点之间的空隙略小于圆点,所以非大力不能出奇迹,而且这样下去,整个板的受力会有些变形,所以,拿胶水固定吧。

当然还有这样的情况,两侧的夹口只有一侧固定在杆上,虽然不影响任何结构,但是这样的造型极其不稳定,而且缺少另一侧杆固定使得这些板件非常容易歪斜。

不过跌跌撞撞一路上总是把医疗舰前舱的主体拼好了,组合好的成品可以看图,这里的结构开始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所以如果不用胶水将主体固定在支座上,而是只靠积木间的凹凸来固定是非常不稳定的。

舰首的结构先放在一边,千万远离熊孩子放好。接下来的步骤跟它没什么关系,我们要拼的是飞船的中央连接舱结构。这里用到了大量的带孔梁等科技件,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拼装的时候千万注意,由于结构细长,孔眼众多,一定要仔细数清楚拼插的位置。不然数错一位,整个结构就都错位了。

拼好后的结构长达104厘米,拿在手里就像一把光剑一样。

接着是医疗舰舰尾的推进器部分,整个推进器是一个倒三角结构,上面有七个喷射装置。

原本以为推进器尾端喷射装置的设计会比较简单,没有想到套装设计者给这里设计的层层结构,体现了推进器的复杂程度。然而这里设计的通病依然是简单连接,长长的一块板子只是通过一个凸点相连,另一端就不得不翘起来。所以看图可以看出结构虽然复杂,但是每个零件都缺少固定,而且彼此之间关联紧密,如果不用胶水粘起来,很容易就会碰掉了。

推进器的主体部分是直接从连接舱的一头开始搭建的,倒三角结构也就罢了,整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翻转模型来完成拼装。一米多长的结构来回翻面,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推进器采用先搭框架,再进行表面蒙皮的方式完成,所以里面是中空的。由于设计问题,这里同样许多结构不能按照说明书来完成,再加上遇到了缺件问题,笔者只好自行修改几处小小的细节,在不改变整体的情况下,对细节做了微调。如图所示的部分,如果按照说明书来做,这个红框内的结构是无法插入图上位置的,所以取消了一处1×3的结构,缩短了它的长度,这样才可以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此外,倒三角的结构要求推进器侧面必须倾斜安装,但是实际上因为零件的缘故,倾斜安装的效果不是很好,无法做到严密组装,只能依靠胶水强行固定。喷射装置也要用胶水固定好,否则安装到推进器上时,很容易掉下去。

拼完推进器,把它和连接杆放在一起,有那么一点点狼牙棒的样子,一头重一头轻,拿起来非常不方便,翻转拼装的时候更是麻烦,所以拼装过程千万要注意受力。

这时候我们需要把另外两个支架拼好,分别放置在推进器和连接舱的下部,接下来把连接舱的另一头安在之前医疗舰的舰首部,这样整个套装的主体结构就算完成了。提醒一下,如果有条件,最好两个人来完成这一步,如果一个人很容易顾头不顾尾,这边安上那边倒了。

剩下的工程就是完善医疗舰的上部,主要就是几块大的侧面面板的搭建和安装。同样是由于零件质量和结构设计问题,几块侧板无法完全水平,总是一头翘起,自然也无法精确的按图纸那样契合在主体上,只能是连一部分,胶水粘一部分。其他部件如果没有提前用胶水固定,在安装时就会出现噼里啪啦的掉件现象。

此外,套装里出现了类似拼装玩具的板件,用来提供医疗舰上的一些武器装备。

医疗舰的舰首底下还有一组支架,总共四组支架来稳定整个模型。特别注意的是几处支架一定要用锤子敲打保持严密性,笔者安装完支架后左一支架和右一右二支架能接触地面,左二支架竟然悬空了,整个舰首下部结构变成了一个秋千前后摆动。这款套装的精度自然还是有点问题,笔者最后又重新将其他部分的支架压的严实一些,再加上舰首剩余的其他结构安装完成,依靠舰首的重力将该处支架压到了地面上,实现了几组支架的平整。

最后再把其他一些零件安装好,几组通信阵列插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整个医疗舰就完成了。

经过测量,医疗舰全长达到了1.2米,支座到最高点高度55厘米,推进器宽度23厘米。整体来看,虽然拼装过程让人难受,但是成品造型还是挺惊人的,除了本身的巨大体积,上面的细节十分丰富,虽然从电影里我们也看不出到底有哪些细节。

当然,这时候我们还剩下一包零件,拼装医疗舰配套的各种载具。这些载具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是很大,毕竟要和这款医疗舰搭配。虽然简单,但是从外形来看也还是比较还原的。喜欢星球大战的朋友们应该都能认得出来。自上而下依次是X翼、A翼、Y翼、TIE战机、穿梭机、B翼,以及千年隼。

不得不说,千年隼的细节还是还原的挺丰富的,大小也比较趁手,就是缺乏结构的支撑,千年隼上下两层结构之间松松垮垮,像个张嘴的鳄鱼一样。而且说明书关于驾驶舱的安装完全不能实现,只能自行修改。所以个人感觉这个千年隼摆在一边看看还行,把玩就算了。

此外,套装还提供了一个还原《帝国反击战》电影里千年隼用来和医疗舰对接的接口,可以把千年隼挂在医疗舰上。

其他的飞行载具,通过套装提供的透明支柱可以放置在支座底座上,实现完整收纳。

最终成品完成了,我们多个角度再看一看。

万幸的是,这款套装从始至终没有翻倒,既是因为提前观看了其他人的拼装视频做好了充分准备,也是因为拼装过程中是两个人配合完成,毕竟好几次还是出现了拼一边时,另一边结构要掉下来的状况,只不过多一个人手,可以一人托着一头,另一人再把另一头安放好。如果只有一个人在拼,那多半是要掉下来的,毕竟十几斤的重量又是分散在一米多长的结构上,还是一个哑铃型的承重造型,受力极其不均匀,一个人很难把它们固定住。虽然没有出现大的事故,但是小毛病不断,整个拼装过程就是火气加冷汗交织在一起。

最后总结一下,笔者觉得和歼星舰千年隼这些相对规整的模型来说,医疗护卫舰的造型决定了它的设计注定要困难的多。电影原始造型的怪异严重影响了玩具的设计,即便是乐高积木,对这款模型也是避而远之。作为星球大战系列的明星载具之一,医疗护卫舰在乐高套装里的出现的次数仅仅是之前我们介绍过的手枪大小的77904。所以说宇星这款MOC版本确实弥补了市面上缺少医疗护卫舰的局面。设计到位,细节惊人,确实可以作为星球大战大型套装的收藏选择。

只不过呢,除了外观比较到位以外,就没什么可以拿出来夸的了,特别是结构问题,毕竟这种外观的还原是建立在牺牲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为了追求形象而缺少足够的结构支撑,整个拼装过程完全就像是在玩颗粒拼贴画一样,毫无稳定可言,有时候一个大的部件就靠一个凸点虚空搭在别的部件上面,各个部分缺乏支撑过渡,松松垮垮,一触即掉。至于积木自身的精度问题,导致的错位和严密性不足,不知道当初的设计师是用乐高零件体验的,还是只用软件设计没有实体拼装感受一下模型精度问题。还是说原本设计这款模型,就是奔着用胶水去的,与其说是积木玩具,倒不如说是一款胶粘模型。作为厂商也是一样,但凡厂商工作人员老老实实的拼上一遍,估计也就体会到问题的所在了。

总之,这款宇星的医疗护卫舰,个人认为,是值得摆放收藏,但不值得亲自动手的。它的产品造型和拼装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完全对立的存在。如果确实无聊到想找点事做,心态又比较好,家里也没有熊孩子捣乱,又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脾气,还想尝试如何改进模型自由发挥,又对模型胶水不怎么过敏,家里地方也大,那么不妨来买一套吧,反正价格还过得去。这款医疗护卫舰含有零件6300余片,网上售价800多元,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就是有点费手费胶。

宇星模王的积木产品还有很多,我们之后还会继续介绍,不知道这款套装能不能成为手感的下限,希望后面的套装会让我们感觉好一些吧。

我是HB君,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坏雪的乐高仓库》和《吉姆的世界》。

更多怎么会翻车呢(结果翻车了啥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