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四川省仪陇县今日新闻(仪陇县新闻头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四川省仪陇县今日新闻(仪陇县新闻头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四川省仪陇县今日新闻(仪陇县新闻头条)

网络配图

经群众推荐、基层遴选、部门审核、评委会评选,并经县“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审议确定,李小燕、吴桂英、杨阿娇、刘茂林、张玉林、彭福英、周辉、肖红英、赵昌海、李章平等10同志为仪陇县第三届“十大孝星”, 饶桂华、李晓燕、汪仕林、张蓉、杨琼英等5同志为仪陇县第三届“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现将他们的事迹予以公示。

公示期从2018年1月8日起至1月15日止。对候选人的意见,请于2018年1月13日前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县组委会反映。电话:7216588;传真号码:7222525;电子邮箱:yltmp@163.com。

仪陇县第三届“十大孝星”选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8年1月8日

仪陇县第三届“十大孝星”及 “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简要事迹公示

李小燕,女,汉族,16岁,思德乡桃垭子村五组人,现在仪陇中学高一学生。

从记事起,她就感觉到自己的家庭特殊,父亲右腿截肢,行动不便;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病情不定时发生;祖母年迈体弱多病,长期患有腰椎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病,越来越严重。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其父亲不得不带着母亲外出成都务工挣些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的特殊困境时,她牢记在国学经典《孝经》中学到的孝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为让父母外出安心务工,她代父行孝,无微不至地一边照顾生病的婆婆,一边上学。她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给婆婆穿衣,扶老人下床,然后去地里扯两把自己亲手种植的绿叶蔬菜煮面条并先喂给婆婆吃,接下来喂鸡,打扫屋子,把中午的饭菜准备好,如果是冬天还要为婆婆生一炉子火。把所有一切收拾好,才背着书包跑步上学。在婆婆生病时就背着婆婆,扶着婆婆看医生,五年里行程已超过2000公里。从学校一回家,亲切地问候婆婆,给婆婆捶捶背,揉揉肩,讲讲学校里的新鲜事,逗婆婆开心。婆婆到了吃药时,她细心地拿药,恭敬地递上开水。每周末要为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擦洗身子,让婆婆一身清清爽爽。在照顾婆婆的同时,她还用自己挣得200元奖学金陪着婆婆到马鞍,游览了神奇秀丽的朱德故里景区,帮婆婆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心愿。她用柔嫩的翅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传播了孝老敬老的正能量,她的事迹先后被《四川农村报》、《晚霞报》、《南充日报》、《南充晚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17年荣获四川省“最美孝行少年”,受到表彰奖励。

赵昌海,男,汉族,现年52岁, *** 党员,武棚乡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2001年2月赵昌海62岁的岳父中风瘫痪11年,2008年9月,66岁的父亲又因高血压导致中风,一直瘫痪在床,2011年9月,68岁的母亲又患贫血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失能。作为独子的他放弃在成都发展的大好前景,回到家乡,就近务工照料服侍双亲。他在岳父和父亲瘫痪母亲卧床不起的日子里,他和妻子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为老人擦洗身体,陪老人聊天,老人出院回家后,他和妻子一起无微不至地服侍两位老人吃药、喂饭、清洗大小便,帮助 *** 、修剪指甲,每天坚持将老人抱到院坝透气晒太阳。在他和妻子的精心服侍下,其岳父于十年后安详离世上山,其父母能下床,精神矍铄、容光焕发。赵昌海孝老敬老的事情在群众中广为流传,2013年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2016年又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自担任村干部以来,便热心参与老年公益事业,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精神,推出了对60岁以上老人以“定养老事、签养老状、交养老钱、张养老榜、立养老规”五个养老“孝徳工程,并引导全村村民重新修改了《村规民约》,将“五个养老”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建立了尊老、敬老、养老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每年坚持在全村开展孝亲敬老的评选,并将自己的干部报酬拿出来,用于孝亲敬老之星的奖励和农村空巢失能困难老人的资助,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用真诚去关怀身边的老人,用热心去帮助身边的老人,用实际行动感动村里人,教育村里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老爱老的榜样,带动了一方孝文化和敬老孝亲的社会好风尚。

杨阿娇,女,汉族,现年36岁,乐兴乡柏树墙村五组村民。

杨阿娇的外祖母生在旧社会,现年92岁,早年丧父后与其一人结婚,未生有子女,后被丈夫抛弃,无赖抱养杨阿娇的母亲杨群英为养女,经历千辛万苦将其抚养成家。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杨阿娇的母亲因病去世,此时她只有4岁,其父亲于1987年丢下她和她的外祖母不管与同村人结婚。杨阿娇只能跟着没有血缘的外祖母相依偎命。2006年她在外务工时与河南一青年结婚,2007年与其丈夫商量将外祖母接到河南一起供养照顾,由于其外祖母因年老多病,其丈夫因其赡养问题多次与她发生吵闹,造成感情破裂离婚。于是杨阿娇只能一边带着外祖母,一边打工维持生活。其外祖母看到她成天的辛苦和劳累,坚持要回老家生活减轻她的负担,她坚决不让外祖母回老家受苦受累,必须生活在一起尽孝道。这些年,杨阿娇不管是在重庆打工,还是在贵州打工,都是把外祖母带在身边尽心尽孝照顾。她在重庆和贵州打工时有很多小伙子追求她,但她结婚的条件是“如果要接受我,先接受我年迈的外祖母”,让不少小伙子知难而退。直到2015年,她在重庆打工时认识了贵州的一青年,愿意接受她年迈的外祖母,她才同意结了婚,在结婚的婚礼上,外祖母也身穿白色婚纱,同他们站在一起,留下了一生最美的时光。目前,他们一起带着外祖母,一边带着孩子,相亲相爱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她和她的丈夫的行为感动了贵州和仪陇本地,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的称赞和好评。

彭福英,女,汉族,现年52岁,合作乡子游寺村六组村民。

彭福英本是巴中市茶坝乡五村人,1984年嫁到子游寺村。结婚后由于公公婆婆年迈多病,家境贫寒,丈夫又是独子,从此她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公公因中风瘫痪,落下了老年痴呆,2013年婆婆又因中风瘫痪,一直到现在。为了家庭生计,她不得不支持丈夫出门务工,自己在家独自照料服侍老人,教育子女。特别是公公婆婆在患病严重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有时半夜起床往外爬,饮食也没有哈数,大小便随时拉在身上,她作为一个外来媳妇,始终坚持不离不弃,求医问药,端茶递水,擦背洗身,换衣洗裤,全由她一人承担。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累,2011年3月的一天她起床煮早饭和猪食时晕倒在灶台边,后被邻居发现,紧急送医院抢救,后经检查由于长期超负荷劳动和营养不良造成贫血、高血压、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在医院的她仍放心不下公公婆婆,输完液体悄悄回到家中,继续从事生产劳动和服侍两老。她十年如一日地精心伺候公公婆婆,如今老人衣着整洁、容光焕发、病情较前好转,前去看望的亲朋好友无不感动,纷纷称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

同时,她还是一个热心人,在伺候好公公婆婆的同时,平时还对邻居周围的2位留守老人热心关爱,经常上门问候和送些好吃的东西,受到老人们的好评。她常说,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作为子女和儿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做好了,也为下一代树了个好榜样,这样,孝文化才能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李章平,女,汉族,现年43岁,义路镇奉恩寺村五组村民。

李章平本是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居寺人。1996年嫁到义路镇奉恩寺村五组同张小培结婚。20年来,她始终孝经公公、公婆,伺养祖母,团结乡邻,家庭和睦。她作为外来媳妇,在其公婆1997年因病去世后,其公公多年在外不返家,丈夫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她代父行孝,担起了赡养祖母的责任。其祖母现年已经92岁了,由于高龄,长期身患多种妇科疾病和老年病,耳朵、眼睛也不好使了,头昏,周身疼痛,晚上睡不着觉是常事,可她不厌其烦,不离不弃,在祖母生病的日子里,她跑前跑后,求医问药,住院时陪伴服侍。在家中,每天坚持为祖母擦洗身子,不怕脏和臭,每天坚持变着花样煮出可口的饭菜给祖母吃,目前,祖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身体硬朗,还能出门走动和捡拾柴草。特别是她在丈夫2010年在广东佛山因交通肇事被判刑4年的日子里,她除了叫丈夫好好改造的同时,自己仍不离不弃地继续在家行使孝道,邻居们都称赞是难得的孝顺的好媳妇。

同时,她家作为建卡贫困户,她不等不靠,发扬自尊、自重、自强的精神,大力发展生产和生猪、养鱼等产业,在2015年顺利实现脱贫,为全村建卡贫困户树立了好的榜样,受到了当地村和镇党政的表彰。

张玉林,男,汉族,现年56岁, *** 党员,度门镇高梯子村五组村民。

张玉林,本是南部县安坝乡人。1963年抱养到度门镇高梯子村五组张云久家作为养子的。10年前,其养父养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作为养子,他带上养父养母辗转南充、成都等医院治疗,并每天坚持给养父养母 *** ,热敷理疗,煎中药。经过几年的医治和他的细心照料,养父养母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能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其养父又双耳失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方面要忙工作和农活,一方面把高龄养母和瘫痪痴呆的养父照顾的无微不至。在他的精心伺候下,2016年2月养母安详离世,养母的离世对养父打击影响很大,他面对养父心理伤痛走不出养母离世的阴影,担心养父管护不周出什么意外,即使工作再忙,农活再累都要按时去服侍养父,喂药、换成人尿不湿、擦洗身子、翻身、 *** 、陪养父聊天,嘘寒问暖,并在一日三餐上,尽量做出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好的榜样,2017年10月被村民推选为孝老之星。同时,自他担任村监委会主任五年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宣传孝文化,还帮助村里留守老人许明已、许明虎等家挑水,收谷栽稻,用摩托车义务送老人去看病;对不孝老人的子女进行帮助教育。在他的传帮带下,全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风气已经形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和妻子大力发展种养业,种植了玉米水稻12亩,养殖生猪10头,小家畜50只,还开办了农村惠农商店,率先实现了脱贫奔康。

吴桂英,女,汉族,现年47岁,立山镇大垭口村六组村民。

吴桂英娘家住营山县柏林乡七里村三组,1990年嫁到大垭口村六组同谢和俊结婚。结婚后随同丈夫一直在深圳酒店做管理和做月嫂工作。其公公在8年前患有老年痴呆症,最初由婆婆帮忙打点起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已8旬高龄的婆婆再也无力照顾患病的公公,特别是2015年3月,公公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生活无法自理,经常一个人外出不回家,加上婆婆也身患多种老年病,为了两位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她依然放弃每月高达16000元的“金牌月嫂”高新,回到家中照顾公公婆婆,当起了公公婆婆的“全日制保姆”。公公因长期患高度老年痴呆症,智商与一两岁的婴儿接近,有时睡在床上就尿了,整个衣服全部尿湿,尿味刺鼻,稍有不慎,公公会突然向她吐出一口痰在脸上,又脏又臭,面对这些,她将委屈吞到肚里,一如继往地每天为两位老人做出可口的饭菜,为老人洗澡、洗头、洗脚、换衣服、 *** ,陪护老人走路,为老人洗尿屎衣服,为了公公有一个干净的身体,她还自学会了理发技术,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为公公理一次发和修面,这样显得干净精神些。她的举动,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称赞,她的事迹在2017年12月仪陇电视台进行了专门报道,她用一颗孝心传承了家庭美德和孝文化,被村两委评为“孝敬老人好家庭”。

肖红英,女,汉族,现年50岁,板桥乡幸福村三组村民。

肖红英的家庭是个特殊的家庭,年过8旬的养父养母未生育过子女,在1981年,将14岁的肖红英抱养到名下作为养女,其丈夫又是营山县柏林乡八大队人,1987年作为上门女婿来到幸福村三组与肖红英结婚。为了家庭生计,丈夫常年外出务工,照顾老人的重担就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特别是其养父养母由于年迈,养父常年身患前列腺炎、胃溃疡、腰椎盘推出、肾结石、手脚麻木等多种老年病,养母长期身患胃病、眼睛看不见、耳背等多种老年病,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肖红英作为抱养女,又无任何血缘关系,她不离不弃,在养母生病住院期间,不仅要照顾脾气不好的养母的生活和治疗,而且还要为在家的养父煮饭护理,无怨无悔把两位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三十年来,通过她的精心照料,其养父养母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她的行为和举动直接影响到了她的下一代和本村村民,目前,她的儿子及儿媳在孝亲敬老上深受感动和启发,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孝亲敬老之风盛行,纷纷称赞她和其丈夫为幸福村的好儿子和好儿媳。由于事迹突出感人,2017年4月被乡党委 *** 评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称号,10月受到表彰奖励。去年7月6日仪陇电视台、南充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共频道等相继对她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

周辉,男,汉族,现年36岁,周河镇双龙村一组村民。

周辉原本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天有不测风云,1981年9月,在他11岁时母亲在疾病中去世。5年后,好心人给他父亲介绍了一位瘦弱多病的58岁老伴,周辉现在的继母,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灾难再次无情地降落在了他这个本就多难的家庭,继母出门在山坡上割猪草时不小心骨折致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加之多年患“慢阻肺”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和继母的饮食起居和家庭的重担均落在了他和二级残废的妻子身上。为了照顾两位老人,放弃外出务工,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借钱购买了一辆二手农用车拉货挣钱,维持生计和用于老人的看病买药开支。31岁那年,他重病缠身的父亲离世后,当许多人都以为瘫痪在床的继母后娘这下肯定会遭罪了的时候,他们夫妻二人依然选择不离不弃,继续一如既往伺候瘫痪在床的继母,一日三餐可口的饭菜送到床前,喂到口中,喂药端茶,接屎接尿,洗澡换衣、洗脚搓背、 *** 。天天坚持不断,特别是继母因长时间卧床有时解大便困难时他都亲自用手去帮助“扣屎”,浓痰梗阻咽喉呼吸困难时,用口去帮忙吸出。近几年有时大小便失禁,弄脏衣裤,每天坚持换洗五六次,从不计较也毫无怨言。他常说,一天是娘,终身是娘,他们同样会如亲娘那样为她养老送终。在他和妻子的精心服侍下,继母热天没有长痱子,冬天身上没有异味,精神面貌很好。同时他在孝敬自己的父母同时,还热心帮助本组的留守老人,经常上门看望,逢年过节送上糖果、水果慰问,谁家有困难,送钱送物也会伸手相助,他孝亲敬老之事被村民广为传播,纷纷赞扬。

刘茂林,男,汉族, *** 党员,现年51岁,统计局农村经济股股长。

刘茂林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家孝敬父母,尊敬老人。2015年6月,父亲身患肺癌,为了照顾父亲,他广安仪陇两边跑并出资为父住院治病,直到当年9月父亲因病离世后,便将76岁高龄行动不便的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1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其母亲从床上摔下,屎尿满身,口吐白沫,他立即将母亲送往医院急救,母亲的生命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落下了脑梗和脑萎缩的后遗症,瘫痪在床,不能说话、吃饭,进食要通过安的胃管用注射器打流体食物。面对此,既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又要服侍瘫痪的母亲,如何做到两不误,他没有垮下,经常是起早摸黑,以提高工作效率来挤出时间照顾母亲,由于流体食物营养不够,看看母亲日渐消瘦的身体,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增加母亲的营养,尽最大努力维持延长母亲的生命,针管注射食物,兑干了推不动,经常把针管打爆,食物喷的满床、满墙都是,针管坏了,冲击力把碗也打碎,不知道打碎了多少碗,用坏了多少针管,换了多少胃管。2016年5月,为了增加母亲的营养,他试着将母亲的胃管取出喂饭,第一次喂了近两个小时才把一碗营养饭喂完,喂完后立即赶到办公室上班。三年来,他和妻子白天要为母亲喂4次食物,换尿不湿,洗擦身体三次,定期为母亲修剪手脚指甲,经常背着母亲上下楼治疗,用轮椅推着母亲去散步。几年下来,他的体重从120多斤减到了105斤,其妻子照顾母亲时间长了总有一些怨言,他总是耐心做妻子的工作,叫她不要和哥嫂、妹妹论彼此。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其母虽然瘫痪在床,但精神容貌很好。他用一颗孝心无微不至照顾母亲,用一颗忠心履职尽责做好工作,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职工的称赞。

张蓉,女,汉族,现年49岁,碧泉乡双堰村五组村民。

张蓉于1988年从古垭乡嫁到双堰村同王辉荣结婚,当时父母身体比较健康,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天有不测风云,其公公2006年患上心脏病,每年都要住进医院二至三次,其公婆1989年身患内风湿病,1999年就卧床不起,失去自理能力。为了生计,其丈夫只能外出务工,作为儿媳的她毅然挑起了家庭的责任和服侍双亲的重担。近30年来,她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把公公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房间从未有过不良气味,房间床铺整洁干净,她每天定时用热水毛巾将公公婆婆洗的干干净净,一日三餐可口饭菜一口一口亲自为老人喂。特别是公婆现在连上厕所都不能扶下床的情况下,她总是费尽周身力气抱着公婆为其解便,有时因一时疏忽,就将屎尿拉在床上和衣裤上,气味难闻,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换洗。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其公公从患上心脏病后一直延续了六年的生命,最后确因治疗无效,才安详地离开人世。其公婆现在精神容貌甚好。她的家庭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和丈夫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2017年已顺利脱贫,同时,张蓉对邻居,对朋友,团结和睦,互帮互助,在村民中口碑很好。

汪仕林,男,汉族,现年44岁,檬垭乡兴龙村一组村民。

其父1950年参军,1954年退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现年85岁。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其父突发癫痫病扯风,2010年又因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至今,其母现年81岁,因年迈长期身患心脏衰竭、内囊炎,加之白内障,眼睛看不见,胃溃疡,脑血管硬化等多种老年疾病。其妻因嫌弃家庭负担重,公公婆婆多病失能,于2014年正月离婚而去,汪仕林虽有兄妹3人,但哥嫂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照料侍奉双亲,面对此,汪仕林作为父母的幼儿子,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照料服侍双亲的重担,只身一人带着父母到县城医院看病求医,在出院后,每天坚持给父亲按时吃药、翻身擦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不怕苦不累,毫无怨言。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其父亲精神容貌焕发;其母亲能够自由活动。汪仕林在照顾好父母的同时,还热心帮助他人,在村民中树下了良好的口碑,纷纷称赞他是一个大孝子,乐于助人的大好人。

饶桂华,女,汉族,现年44岁, *** 预备党员,现任马鞍镇永安社区居委会会副主任。

饶桂华娘家住石佛乡光明村一组,1996年与永安社区居民陈斌结婚,婚后一直家庭团结,夫妻和睦,孝敬父母,团结乡邻,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9月公婆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后,出乎意料的是2008年10月公公在洗脚时不慎摔倒中风,经住院治疗一个月,落得了半身瘫痪,不能行走,每天要吃七、八餐,每餐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每天还要坚持两个小时的康复锻炼,更有甚者,解手太不方便了,作为儿媳妇,多少有些不便,但她排除陈旧世俗,帮助公公脱裤解便,有时大小便失禁时,亲自给公公换衣擦身,让老人穿的干干净净。冬天,只要一有太阳,就背起公公下楼晒太阳;夏天,早上把公公背下楼,扶他散步,长年累月,坚持不断;为了让公公活的开心,她平时还请一些老人来家里陪公公玩耍,有时自己亲自讲一些故事逗老人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公公能走几步了,吃饭也能自己动手了,他的公公逢人便讲“我上辈子积了德,娶了一个好儿媳,比自己的亲生闺女都好。”饶桂华不仅是个孝媳妇,工作上也是一个好手,今年被居民推选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后,工作任劳任怨,踏实勤恳,特别是在脱贫工作中,她不分白昼,加班加点,完善软件资料,入户了解情况,热心帮助困难群体,在居民中赢得了好的口碑。

李晓燕,女,汉族,现年30岁,龙桥乡新拱桥村一组村民。

李晓燕系营山县柏林乡一村一组人,2015年来到新拱桥村一组与付能勇组合新家庭。夫家条件极其贫困,贫困原因主要是父母常年多病,丈夫前妻因现家庭贫穷,在2011年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五六年杳无音讯,她与前夫离婚后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既孝敬父母,夫妻齐心,又当好后娘,照顾好两个上学的孩子。特别是在父亲去年5月底因脑肿瘤在成都住院期间,她跑上跑下,亲自护理,父亲出院回到家中,她更是忙前忙后,一边要护理好父亲,一边要照顾好长期身患胆结石、肾盂肾炎、高血压的母亲,一边还要忙于家庭农业生产、房屋易地搬迁修建和照顾两个孩子。作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准儿媳,苦累和辛酸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吞。同时她勤俭持家,特别是家庭作为建卡贫困户,她同丈夫一道不等不靠,大力发展养殖业,共养殖山鸡600只,生猪5头,种植水稻6亩,玉米3亩,海椒3亩,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之路,2017年实现脱贫;在房屋易地搬迁中,为了节约资金,给父母亲买营养品补身体,她没有请人代建,而是同丈夫一道自己动手修建,在主体完工后,她自己粉墙、刷白等,村民们看到她这样不分白昼拼命干,纷纷称赞她为“女强人”、“好媳妇”。

杨群英,女,汉族,现年48岁,永光乡天马村四组村民。

杨群英的婆婆身患类风湿关节炎长达23年之久,随着年高体弱,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常年瘫痪在床。她对待婆婆几十年来如一日,始终保持恭敬、孝顺的态度。常年来,她不但为老人洗衣、做好吃的饭菜,还每天坚持为老人擦身、洗头、洗脚、喂药喂饭,伺候老人大小便,把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有时婆婆爱发一些无名的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老人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顺而心里烦躁才会发无名火。在他精心照料下,婆婆容光焕发,穿的干净整洁,冬天身上没有任何异味,夏天没有生过褥疮。她对老人的孝敬,赢得了亲戚邻居的广泛赞誉,每当遇到对她夸奖时,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当儿媳妇都应该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没有什么好夸得。”

更多四川省仪陇县今日新闻(仪陇县新闻头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