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天琴,壮语称“鼎叮”,是古骆越文化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是八桂秀美山水间流传的天籁之音。著名壮族音乐家范西姆曾说:天琴弹唱的表现形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民族乐器中仅此一例。其存留着骆越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壮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往常一样,韦海洋正在给广艺的同学们上天琴弹唱课。天琴在广西,大家已经并不陌生,但韦海洋的天琴弹唱教学,却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的教学以传统的手法为准,再以和声的编配上结合了许多传统的原生态的歌曲,进行一个二度的创作或改编。
在古代天琴是祭天的法器,仅有少数人能够掌握,李绍伟就是其中一位。而天琴之所以能够从法器变成乐器,从民间走向国际舞台,走进韦海洋的视野里,这得益于10多年前一批广西音乐家的大力推广。
2003年,龙州县成立挖掘和打造龙州壮族文化品牌领导小组,邀请了范西姆、梁绍武和农峰、韩醒老师。他们四人组成创作小组。一起合作、创作出了惊艳全世界的天琴弹唱作品《唱天谣》。
民族音乐家韩醒,致力于天琴弹奏技法的创新,他把右手食指勾拔琴弦改为拨片弹拨琴弦,并融入琵琶、三弦弹奏技法,增加了双音、打音、等技巧。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晚会上,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就是采用了改良后的弹奏技法演绎《唱天谣》,悦耳的琴声与有节奏感的铜 *** 融为一体,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遥远的世外桃源。
天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乐器的制作和研发,作为天琴制作大师,秦华北历年来苦心钻研,不断创新,他保留壮族天琴传统的制作手法,不断精进改良,力争把天琴融入现代音乐潮流,而又保持其古朴清雅的特点。
几经改良后的天琴,其音域较宽,可为音乐伴奏,也可弹唱独奏。秦华北还根据不同需求,推出了高音天琴、中音天琴、低音天琴以及电音天琴等系列产品,为天琴艺术舞台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
正是这份热爱与坚持,让秦华北一有时间,就练习天琴,还经常带着家人们一起演奏。因为老秦痴迷于天琴器乐,在他的影响下,女儿秦荔和儿子秦艺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天琴。为了让这首天琴伴唱曲目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老秦的表演里特意加入了葫芦鼓乐器。
因为天琴,韦海洋和老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天琴的音色与魅力不断地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虽然接触传统天琴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天琴歌曲的创作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唱天谣》开创了壮族天琴舞台表演艺术的先河,受到了范西姆老师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陆续地加入到传承和发展壮族天琴文化的队伍中来,而傅滔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第一代天琴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做了更多的创新,给天琴的表演艺术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
天琴走过漫长的岁月,离不开一代代天琴传承人的坚守。无论是发掘者、弹唱者、制作者还是创新者,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年复一年的创造着属于天琴的音乐文化。随着2007年壮族天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已经成为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再看今朝,广西坚定文化自信,不久的将来,壮族天琴一定会绽放更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