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国庆黄金周期间,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范大叔”私人定制家庭农场生意红火,每天一车车蔬菜、热带水果、禽蛋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为业主带来不菲的收入。在龙陵县,像“范大叔”这样通过发展庄园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实体已达3000多户,涉及种养加工业,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
向日葵田里收瓜子
近几年来,龙陵县立足三农新常态,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县有8.01万亩土地悄然变“姓”,完成了“王家田到刘家种”的过程,全县涌现出1000多个经营土(林)地百余亩、千余亩的庄园主,土(林)地流转激活了土(林)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芒果地里查看品相
该县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耕地、林地向种养业大户转移,采取信贷扶持、 *** 贴息贷款、提供科技物资配套服务等措施,扶持种养加工业大户集中经营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同时,该县及时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和小微企业在自愿的原则上,将手中的土(林)地转让给有实力、善经营、会管理的大户经营。一面鼓励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返乡创业,一面承诺所有惠农政策不变,让土地转让户吃下了“定心丸”。全县种植核桃51万余亩、甘蔗6万余亩、烤烟4.8万亩、茶叶10万余亩、中药材2万余亩、石斛2.02万亩、褚橙1万余亩、热带干水果2.5万亩,肉牛存栏15.23万余头、黄山羊存栏14.31万余只,构建起林药、林果、林畜(禽)、特种养殖四大特色产业链,形成了“园区(庄园主)牵引、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去年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0元。
勐糯镇田坡社区流转土地10238亩给云南恒冠泰达公司,种植褚橙1万余亩,去年产果8000余吨,创产值5000万元,同时还流转给康丰糖业公司3000亩发展甘蔗产业,流转给龙陵县康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600亩种植坚果和牛油果,吸纳2000余农民到基地务工有了经济来源,土地流转金成了村民最稳定的一笔收入,村集体经济也从企业反哺中受益。
村民杨从华家有100多亩耕地,每年国家给的耕地地力综合补贴有1万多元,流转给康成公司90余亩土地,目前每年租金收入有8万多元,租金逐年递增,儿子、儿媳被安排在康成公司种植基地工作,有了工资性收入。他和老伴种植了3亩香料烟、2亩无筋豆,每年有2万多元收益。
番茄即将成熟
龙陵县鼓励支持土地经营大户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产业链上。镇安镇镇北社区引进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流转土地400余亩,依托老梨树温泉度假村,发展观光农业,种植精品蔬菜200余亩,油菜200亩、向日葵100亩、稻田养鱼200亩,建成“农家乐”5家。一个生态整洁、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乡村旅游业红红火火。
土地流转使土地“活”起来了。碧寨乡引导农民流转土地800余亩给龙陵县桂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热带水果,种植西番莲、牛油果800余亩,招收当地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有了工资性收入,带动农民种植西番莲200余亩、牛油果100余亩,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子。
该县每年投入小微企业扶持、小额信贷、 *** 贴息等资金1亿多元扶持庄园经济,并不断加大科技帮扶力度,给农民一把致富的“金钥匙”。依托乡村农技,每年举办种养加工业培训班300多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2万余份(册),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云南网记者 杨苑 通讯员 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