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55年全军大授衔后,几位元帅坐在一起闲聊,陈毅首先感慨说,如果叶挺还在,那我们就有两个叶帅了。聂荣臻也点点头说,如果叶挺在,那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 *** 连忙摆手,谦虚地说,如果叶挺还在,那我这个叶帅就要让位咯。
几位元帅一致认可叶挺是足够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而且在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中央军委确定的新中国36位当代军事家的名单里,叶挺名字紧随 *** ,位于 *** 和杨尚昆前面,而其他牺牲的先烈都排在了十位大将后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叶挺是被当做元帅来认可的。
只可惜,名震四海的叶挺将军于1946年乘飞机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遇难,将星陨落,与他一起遇难的还有博古、邓发、王若飞等重量级人物。
叶挺在国共双方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军事才华一流,又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首任军长,不出意外的话,建国后一定是元帅,而且位置可能紧随贺龙,不会太靠后,那么,如果叶挺活到建国后,参加授衔仪式,元帅名额一定有他,十大元帅中的其他人,谁会落选呢?
十大元帅中朱德一直都是总司令、总指挥的位置,地位无人能及;彭德怀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功勋卓著,也不可替代;林彪虽然资历稍浅,但战功实在太大;刘伯承功绩显赫,军中威望很高,也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贺龙和徐向前,分别是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劳苦功高,必须是元帅;聂荣臻也是一大野战军的代表。
剩下三位元帅,陈毅是继叶挺后的新四军代军长,罗荣桓是资历最浅的开国元帅, *** 是排名第十的元帅。
大授衔时,陈毅已经在国务院工作,属于 *** 工作人员,按照当时的评衔标准,可以不参加授衔,但是周恩来专门通知负责授衔工作的领导,要求给陈毅授予元帅军衔。
因为考虑到陈毅的贡献很大,湘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地位仅次于朱毛,还曾一度被选为前委书记,长征开始后,陈毅留在大后方领导游击战,保留了革命火种,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战功赫赫,作为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元帅军衔是必须有的。
罗荣桓虽然资历最浅,但他是我军政工代表,人民 *** 区别于 *** 军的最大的一点就是政委制度,罗荣桓政工能力出色,在经营革命根据地方面也有目共睹,数次被 *** 高度赞扬,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同样不可替代。
*** 资历仅次于朱德、刘伯承、贺龙,又长期担任参谋长,作为军委代表,曾数次力挽狂澜,南昌起义,两次冒着风险,一次通知贺龙、叶挺及时转移,一次说服张发奎停止追击起义军,可以说,没有 *** ,就没有南昌起义的成功,也就没有后来的湘南起义,后在三大革命时期,虽然没有直接带兵打仗的经历,但一直发挥着极为重大的作用,元帅军衔也是实至名归。
综上所述,十大元帅每一个都功勋卓著,不可替代,如果叶挺参加授衔,那可能就是十一位元帅了,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如果叶挺还在,那我们就有两个叶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