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世界前十文学家(世界百大文学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世界前十文学家(世界百大文学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世界前十文学家(世界百大文学家)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并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出版界、作家圈、读者中影响越来越大。名人堂·2022年度人文榜之“十大作家”的盘点、评选也如期而至。

2023年1月12日,“名人堂·2022年度人文榜”之“十大作家”名单揭晓(排名不分先后):叶兆言(江苏)、王跃文(湖南)、欧阳江河(四川)、乔叶(河南)、鲁敏(江苏)、 阿乙(江西)、叶舟 (甘肃)、邵丽(河南)、何大草 (四川)、罗新(北京)。

从丰富、生动的感性经验和表象认识,到凝结成散发艺术光华的作品,殊为不易。写作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掌握这门技艺,需要调动丰富的心灵和现实经验,此外,充分的耐心和韧性也必不可少。

此次上榜的十位作家,都是在文坛耕耘多年的实力作家,尤其是在2022年的文学创作领域,表现优异。他们居住之所或者籍贯之地,从大河之北到长江以南。其作品自然既充分汲取所生长的空间地理人文营养,同时也有超越地域的宽阔眼光。他们擅长的领域分布在小说、诗歌、非虚构等多个面向。他们书写的题材有的着重窥视现实生活的秘密,有的则善于从历史河流中寻得智慧,最终则用独特而高超的语言,表达出来,吸引知音,获得共鸣。

  评选不是最终目的。与更多的人分享优秀的写作者,吸引人们接近卓越的作品,才具恒久意义。

  【评选规则】

鉴于作家评选的特性,为了评选更为独立、公正,选拔更精准、多元,在榜单评选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样的评选程序:首先将2022年内在封面新闻宽窄频道以及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栏目报道推荐过的优秀作家名单(尤为看重2022年的文学成绩亮点)列出,然后将候选名单分别送至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文学评论家谢有顺三位专家评审手中。

  综合三位专家评审意见,评选出“名人堂·2022年度十大作家”。

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作家

  (排名不分先后)

  叶兆言

叶兆言(“上海九久读书人”供图)

一个作家的成长,家庭的文化熏陶很重要。叶兆言的爷爷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父亲叶至诚也是作家。2022年1月,叶兆言出版了一本《通往父亲之路》,这是以他六十余载生命体验所进行的一场父子关系探讨的文学漫旅,也是其首度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叶兆言的书写让人思索,与平静慈爱温情脉脉的母子关系相比,父子关系似乎更显复杂与深邃。作为南京人、一位在文坛耕耘几十年的实力作家,叶兆言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满怀书写的热情。在过去几十年的文学书写中,从《南京人》到《南京传》,从《很久以来》到《刻骨铭心》,叶兆言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他的南京城。2022年11月20日,叶兆言又推出长篇小说新作《仪凤之门》。“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出了仪凤门,就是长江边。叶兆言的文学书写多倾向于连接历史与现实,文字风格大气、壮阔。

王跃文

王跃文(湖南文艺出版社供图)

  无论是大众读者喜读的《大清相国》,还是获茅奖的中篇小说《漫水》,王跃文的写作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是:叙事流畅、自然,将严肃文学(或曰纯文学)与可读性结合得很好。

王跃文是湖南溆浦人。23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流放于溆浦,生活达九年之久,写下《离骚》《九歌》《涉江》等楚辞名篇,其中有“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之句。其境内水脉溆水,南起金子山,汇流西注沅水。至此,一条熟悉的文学之河映入我们的心田。

  2022年末,王跃文推出最新长篇《家山》。54万字的《家山》,以湘地乡村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描写南方乡村沙湾在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耕织生活、时代变迁。

《家山》不遵循单一线性叙事逻辑,也不注重简单的外在冲突,而是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回到日常和真实的生活。其中表现出的故土人情美、山水田园的美、耕织劳作的美,营构生命的诗意,人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融合,都深刻地体现了乡土和文化对作家的双重滋养。

  叶舟

叶舟(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可以文化”供图)

叶舟是诗人也是小说家。身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的叶舟,著有《大敦煌》《练习曲》《边疆诗》《叶舟诗选》《引舟如叶》《丝绸之路》《敦煌本纪》等作品。曾获得过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8年,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的开篇之作——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出版,写出了历史上河西走廊气势恢宏的全景图,业内评价很高。2022年12月,叶舟又推出130多万字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上中下)三卷本,该部作品已于2022年7月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名单。《凉州十八拍》是叶舟创作的以凉州为故事原点,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又一部气势沉雄、包罗万象的长篇史诗小说,是他继《敦煌本纪》之后为河西走廊立传的又一部雄心之作。

  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1956年生于四川泸州,现居北京,是北师大终身特聘教授。作为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用不断创新的作品,展现了持久不竭的创作灵感和 *** 。其写作实践在同代人中产生了广泛、持续的影响。

2022年12月10日,在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式上,欧阳江河获颁2022年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国际诗歌大奖”。在颁奖词中,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赵丽宏这样评价他的诗,“厚重而飘逸,自由而慎密,既充满哲思,又观照现实,在抽象与具体之间,谋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的长诗犹如结构繁复的迷宫,让人在奇丽多变的意象和哲思中追寻感悟人间真情和至理。”2022年末,传来了欧阳江河最新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出版的消息,这本书收录了他自2018年到2022年之间的主要作品。这些诗作中,有气势恢宏的长诗、组诗,也有轻盈精巧的短诗,博物与抒情、考据与沉思并举。在最近很火的视频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中,欧阳江河也现身其中,与苏童、余华、西川、祝勇等作家一起在镜头前聊阅读和诗歌。

  何大草

  何大草(摄影:熊燕)

何大草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曾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江南》等刊物发表小说百万字。作品有《如梦令》《衣冠似雪》《刀子和刀子》等。近些年何大草开始自觉地、更有意识地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汲取美学养分,更倾向于向中国古典小说学习技艺:语言简洁清晰,写景多用白描,流畅地讲故事。2021年,何大草出版了小说《拳》,里面有武的因素,但不是大家熟悉的那种“武侠小说”的样子。为了以示区别,他还特意起了一个新名字“武小说”。2022年9月《隐武者》出炉,是何大草深入践行“武小说”的又一作品。

何大草将自己小说风格的改变称为“衰年变法”,并坦承这种转变是从齐白石那里得到的启发。齐白石的画风从早年的冷逸转向了晚年的温暖、活泼、清新。这给何大草很大的激励:一个创作者,在晚年依然有创作力提升的可能,依然可以有青春的面目。在艺术家的自然生命看似好像衰落的时段、收敛的时段,依然能够有足够的生命力去创新,去表现有力量的、新鲜的、有希望的生命。今年60岁的何大草,鬓发已星星,有花白之色。但不影响他气质清俊、瘦削,有少年气。

  鲁敏

鲁敏(译林出版社供图)

1970年代生于江苏的鲁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代表作有《六人晚餐》《奔月》《虚构家族》《墙上的父亲》等。短篇小说《伴宴》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鲁敏2022年最新推出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这也是她第一次有意识地书写一个时代的故事。《金色河流》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情感、物质创造与时代多频共振的故事,通过改革开放第一代民企老板穆有衡生命垂暮的最后两年,借他的目光回望人生,看一家两代人的沧海桑田,并放眼时代的变迁。有评论家说,在《金色河流》里看到了精神性写作的典范。敏锐的观察力和质朴的生活态度,让鲁敏对周遭发生的一切保持着好奇,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让她的笔触从乡村关注到城市,但没有变的是她不断前行的心。

  阿乙

阿乙(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阿乙是江西瑞昌人,本名艾国柱,1976年出生。曾从事警察、编辑等职业。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情史失踪者》《模范青年》,长篇小说《早上九点叫醒我》等。生于乡村、长于县城、寄居一线城市的经历,让他始终有一种在边缘野蛮生长的“野生”气质;同时,他极高的审美悟性、开放的阅读视野和对先锋艺术探索的执着,让他的写作总是能够打破审美陈规,产生新鲜的气象。

2022年12月,他的长篇小说《未婚妻》出版。作品以县城青年的初恋为主线,捕捉蓬勃的爱情袭来所引发的家庭波动。在爱的甜蜜温暖中,生活展现了蓬勃又残酷的一面。阿乙发挥他擅长写县城伦理的特长,发挥他擅长自我反省、自我审判的特长,用炼字炼句的经典式写作,从情感入手,写出时代变迁中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乔叶

乔叶(本人供图)

  乔叶是河南焦作人,现在北京工作,是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

不少70、80后读者对作家乔叶的名字不陌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乔叶、叶倾城等人的“青春美文”,在当时发行量很大的《读者》《青年文摘》上,经常出现。乔叶的散文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深受读者喜爱。近十多年来,乔叶又以“小说家”的身份被读者熟知。2010年她凭借《最慢的是活着》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之后又创作出版《认罪书》《藏珠记》等长篇小说,直面社会现实,深掘复杂人性。2022年,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宝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被评论家认为是“目前为止,书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一部中国七零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阅读《宝水》可以看到,在“宝水”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里,朴素平凡的人们,发散和衍生出诸多清新鲜活的新时代农村故事。身为作者的乔叶,如盐入水成为乡村的一分子,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保有一个外来者的冷静视角,这使得这部作品不只是聚焦于一个乡村,而是使宝水村的故事与当代中国紧密相连。

  邵丽

邵丽(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作为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的邵丽,是中原作家群中的一位佼佼者,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黄河故事》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22年10月15日,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在杭州举行终评委会议,邵丽的《黄河故事》荣获中篇小说奖首奖。

2022年12月,作家邵丽的最新长篇小说《金枝(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小说中,邵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几代家族女性内心的成长与蜕变,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执着和力量,成就了一部厚重的中原女性史诗。作品中不同人对同一家族历史的讲述,将家族故事多层次地铺展开来,并以敏锐的笔触深入周语同、周拴妮以及周氏家族几代女性的内心深处,述说着从未被展示的内心挣扎、忍耐与抗争。《金枝(全本)》可视作邵丽对其故乡河南周口故土、颍河水边生息的乡亲的一次深情注目和回望。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评价认为,《金枝(全本)》是一个“杜鹃啼血”之作,“邵丽能够写到血缘关系中深层次的既亲又爱,相爱相杀,这些非常复杂、非常丰富、非常疼痛的部分,确实我们都有各个层面的亲身经历。当然不同家庭的幸福和不幸都不一样,但是她确实写出一种普遍性。”

  罗新

罗新(世纪文景供图)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016年,53岁的罗新,内心被一个清晰的问题之声攫住:“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的了解自己所研究的这个中国吗?”于是,他用十五天时间,徒步四百五十公里,从元大都北京行走到内蒙古的元上都,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从大都到上都,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的辇路,是一条从农耕文明渐变到草原文明的路。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最让罗新感到兴奋的是,在行走中,他实地接触了这条沧桑古道上的百姓,历史从故纸堆上来到活生生的民间。这次旅行汇聚成一本书叫《从元大都到上都》,2017年首次出版后好评甚多,被认为是国内旅行文学的重要作品。2022年,这本书出了新版。与此同时,罗新记录自己走得更远的人文历史旅程之作——《月亮照在阿姆河》也在2022年出版成书。罗新曾在访谈中说,从大都到上都的徒步经历,让他完成了从“旅游者到旅行者”的转变,而更加渐进的转变过程也显示在《月亮照在阿姆河上》这部文集中。从罗新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的双城身份,在罗新身上有了重叠与交融。 两种身份、两种笔墨,并将文学的热情和学者的智性熔炼为一体,完成了某种“学者散文”类型的典范书写。

更多世界前十文学家(世界百大文学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