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事实证明,无技术不表达。
S+歌手➕S+唱作人=理想有多丰满,现实便可以多丰满。
今晚的《贼》,火星四溅,霜刃出鞘。
之前听释出的片段,我隐隐担心编曲太满。然而看完舞台,不得不赞一句:优秀的音乐人永远知道在哪里做减法。
弱—稍强—稍弱—强—更强,如此编排思路在保证听感冲击力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了争夺听众注意力的响度战争。
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音乐亦然。
《贼》论锋利程度,应该算周深在天赐选曲之最。比《玫瑰少年》更进一步:《玫瑰》是向内关注,《贼》则是完全向外的反抗与颠覆。
锋利到什么程度呢?或许用威廉·詹姆斯的话来形容更合适:“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胡彦斌老师音色里的沙哑被声乐技术加成后,仿佛落在素描纸上的利落阴影线条,颗粒分明,丝毫不乱。
最有趣的配合莫过于二人“错对无所谓”之前副歌的小切分与点断式哼唱,气口、节奏默契如一人。好戏都是有来有往,歌手合作尤其如此。
歌迷钟爱的那片宇宙,来自每一颗光芒独特却足够闪耀的星辰。
而周深,科学发声体系几乎刻进DNA里的歌手,这次在结尾竟然以强悍气息推起了核嗓,以咽壁力量推了个超长F5,而且在这枚F5的尾巴进行了撕裂音处理。
让我想起了焦尾琴。
核嗓的发声方式属于美声老师听完会打人的类型,但这种接近原始情绪沸点的粗粝爆发,确实能表达出圆融音色之外的锥心泣血之痛——人在痛到极致的时候,根本顾不上自己哭泣的姿态是不是够好看。
被网络上恶意揣测包围却无法发声的一个个ID,经历过多少个如此绝望的夜晚?
这是周深此次音乐表达的原点。他的眼光早跳出了己身荣辱,触角伸向更普世的层面。
我注意到周深在第二段独唱主歌部分,发声点整个往后甩了一些些,更贴鼻腔后段,慵懒的叛逆感填补了锋利之外的现实厚度。
累吗?人言之下,谁能不累?
伏尔泰早在几个世纪之前的名言,如今看来依旧成立:“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贼》的爆发,提醒了陷入沉默螺旋的我们:你起码还有余力避免自己成为他人生命里的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