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黄颡鱼成为人们餐桌上喜爱的水产品,且近几年黄颡鱼的行情一直比较稳定,几乎没有跌破过成本价,黄颡鱼在我国的养殖面积和密度在不断扩大,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脂肪肝、肝胆肿大等肝胆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黄颡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黄颡鱼肝胆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常见于黄颡鱼在喂食后1小时内在食台周围呈现上窜现象,鱼体鳍条末端发白,特别是尾鳍末端尤为明显。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疾病。重者甚至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
那么引起肝胆综合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养殖密度过大,频繁使用杀虫药、抗生素等药物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管理技术不够,为追求快速增重,超负荷给黄颡鱼投喂饲料,不注重前期内服保健,导致肝胆负荷加剧,从而诱发肝胆疾病。
肝胆综合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科学投喂:每天投喂均匀,加料缓慢,切忌过量投喂,投喂过程中做到少量多餐。
2、正确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杀虫剂、杀藻剂、重金属盐类化学药物等药物,不要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拌料投喂,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会使黄颡鱼产生抗药性,体内细菌更活跃,当以后进行防控时再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且对鱼体肝脏造成一定的创伤。
3、定期内服保健:定期使用龙昌胆汁酸做内服保健,促进黄颡鱼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酸是黄颡鱼自身的肝脏就会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参与肠-肝循环,促进脂肪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腹腔的蓄积,预防治疗脂肪肝症状;同时,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从而清除毒素,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胆汁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肝脏,肝脏健康,肝胆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总之,对于黄颡鱼要“定质、定量、定点、定位”进行投喂,少量多次进行投喂,保证黄颡鱼充分的摄食和吸收。以及配套添加胆汁酸等保肝利胆物质,以减少肝胆损伤及消化负担、促进肝胆健康,才能保证黄颡鱼健康、快速生长,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
文章来源于山东龙昌动保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