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上海都市圈和北京都市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上海都市圈和北京都市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上海都市圈和北京都市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文有时称“规划”)于近日印发,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

除了上海以外,江苏和浙江各有四座城市进入。

该规划的各项成果将纳入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各地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很多想法和计划将会随着这些规划逐步落实到位。

截至2021年底,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纳入了大约5.6万平方公里的陆域、4.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覆盖了超过7700万人口,GDP汇总约达12.6万亿元。

纽约市和东京市2021年底的GDP总和约为13.7万亿元。相比之下,上海大都市圈在经济层面似乎已经位列世界头部。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纽约市的总常驻人口才880万,东京也才1400万,两座城市面积相加也只有上海市约一半的大小。这么比起来,上海大都市圈的进步空间依然挺大。

通过汇总媒体报道资料,我觉得该规划最有意义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叫做“共筑紧凑开放的空间格局”的概念,对规划内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类。

从顶往下,由少至多,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功能结构。

来源: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官网

如上图所示,处于最顶尖的是1个顶级全球城市,即上海市区,定位是要在全球各领域达到一流水平;

第二层级由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组成,即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新片区,要与上海共同组织全球核心功能,携手迈向全球城市“第二方阵”;

第三层由6个专业性全球城市构成,即无锡市区、常州市区、南通市区、嘉兴市区、湖州市区、舟山市区,定位是要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

第四层由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组成,包括上海郊区的五个新城等,责任是要承担全球特色功能;

最后一个层级由19个相对独立的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组成,主要功能是服务本土,为全球城市及节点提供有力支撑。

金字塔结构的合理性在于可以突出发展重点,由点到面进行集中突破,以核心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其他地方的协同前进。

比如,苏州市区和宁波市区被定位成综合性全球城市,作为仅次于上海市区层级的规划定位,两座城市将更多承担起领导性的职责。

据悉,苏州将加快太湖新城、苏州高铁新城等建设,深入推进组团式、高效率的市域一体化;积极推进通苏嘉甬、苏虞张铁路、苏锡常城际、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苏州成为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城市。

规划中,宁波的功能将包括发挥好作为上海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区的三大职能,提升航运贸易、生产 *** 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建设全球知名创新城市。

其次,金字塔结构也能让大都市圈内更多城市发挥出中心作用,而不仅仅局限在上海、苏州、宁波等传统被认为是中心的区域。是一个多中心的组合发展体而不是单中心的发展模型,这点就和纽约大都市圈以及东京大都市圈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异。

后两者虽然目前的经济体量依然全球领先,但分别只各自拥有纽约市和东京市两个唯一超级中心,周边其他各级行政单位的体量和发展水平实在无法和纽约与东京相提并论。

反观上海大都市圈中不同层级的各个中心城市都“身怀绝技”,协同发展好了的话,发展潜力绝不弱于世界任何都市圈。

苏州是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无锡的半导体产业进步迅速,有实力辅佐上海一起奠定大都市圈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常州是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产基地;南通的民营经济特别是建筑业居全国地级市头部;宁波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也一贯仅次于北上深广......类似这样大小不一的特色化中心还有许多。

可见,要发挥好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处理好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是基础。上海大都市圈各主体之间具备协同发展的良好“基因”:

其一,《规划》的诞生并不是像传统都市圈规划那样由国家有关部委“批复同意”,而是一份由各城市合作协商的共识性文件。是经各城市共同编制、认定、实施的,指导都市圈协同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这点就能看出,各大城市之间的协调和商量已经从最开始就实施了,并不是说由某某城市说了算,而是集思广益,大家商量着来,互惠互利而不是由优势城市的单向薅羊毛。

其二,在历史上,不管是传统苏南地区的苏锡常工业园也好,还是临近上海的嘉兴和湖州生产基地也罢,在改革开放后,当地产业发展道路无不都是通过相关配套和产业链的整合,融入上海新兴产业的生态体系,再根据市场需求,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逐步在创新和技术上实现突破。

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基础非常雄厚,在钢铁、石化、汽车、船舶、纺织、粮油、装备制造、航运、物流等传统产业上各地都能分工明确,形成了集群效应。

当前,上海市具备更加卓越的基础创新实力,有实力成为全球顶尖科创中心,在人才吸引和尖端创新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其他城市则可以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大飞机赛道等等重点产业做出符合各自发展路径的布局。

这些都是历史上证明行得通的路子。

长远来看,上海的这份规划对各城市的协同交流机制也做了铺垫。据上海发布,有关各方将有序推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实施工作,成立“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及联盟”,各层城市之间将持续跟踪、长效对话。

“江北独侠”将迎来机遇?

来源:上观

从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图来看,地处长江北岸的南通显得格外出挑,原因有二:

(1)南通是规划中唯一地处长江北岸的城市——可称为“江北独侠”;(2)相对南京、苏州和无锡,南通经济在江苏省内并不冒尖,在江苏的“万亿GDP”俱乐部中,排在最末位置。

如何借势上海大都市圈取得实质性突破将成为南通经济最大的看点。

南通自古人杰地灵,优秀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两院院士籍贯江苏南通的有52人之多,排在全国第八,领先北京一名。

说起南通的经济,就必须提到其建筑业的出类拔萃。

南通的建筑业从民国时期就走在全国前列,当年著名的“远东第一大厦”——上海国际饭店就是一家南通建筑企业营造的。解放后,南通的企业在雪域高原建设了著名的 *** 饭店,也因此获得了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南通当今的建筑企业也成绩彪炳,2021年,700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有3家,300-700亿元产值的企业有7家,100-300亿元产值的企业有16家。全市24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中,有21家企业完成产值超百亿元。

据南通统计局,2021年,南通市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总量达到10568.7亿元,产值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8.5%,比2020年同期提升了1个百分点。

要知道,南通2021年GDP约1.1万亿元,排在江苏省第四位。当然由于计算标准不同,我们无法完全比较GDP和建筑业总产值,但南通建筑业对其经济的核心作用是无可厚非的。

除了建筑业,南通在近代历史上是外向型实业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895年,中国近代实业家、南通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开启了南通近代工业文明。

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今天,作为上海都市圈中位于长江北岸唯一的城市,南通将在高端纺织、新能源、储能产业、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等产业不断探索打造符合上海大都市圈生态的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南通和上海的交通被长江天堑所阻碍,和上海市的连通要明显弱于其他位于苏南的城市。

但这已经是比较陈旧的看法。

当前,随着北沿江高铁南通段、南通新机场(上海第三机场)和配套,以及多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和规划,南通将承接更多苏南地区产业移动,吸引更多人才驻留。

交通的远期目标上,《规划》提出,到2050年,基本实现县级单元和乡镇轨道全覆盖。构建与全球城市功能体系相匹配的枢纽布局结构;实现都市圈全球城市间1小时可达、县级单元至上海市区90分钟可达,都市圈内同城互联。

尾声

上海大都市圈中的9市地缘相通、文脉同源、人缘相亲,拥有“互补”的产业发展集群生态和“互利”的历史发展脉络。

通过本次规划,结合今后的落地实践,相信上海大都市圈一定能为长三角、江浙沪,乃至全国的发展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让9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更多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上海都市圈和北京都市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