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编者按:
歌声唱响70年,有一些旋律总在耳畔响起,有一些金曲收藏着时代的记忆。
今年5月至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省举行“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推选活动,目前活动已进行至网友投票阶段。
新湖南小编与大家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过湘江和麓山,回望湖南的那些年。今天,将带大家回到20世纪50年代,回到新湖南刚“苏醒”的那些年。
文丨刘瀚潞 周阳洋(实习生)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人们沉浸在解放当家做主的喜悦中。这个时期,流行于人民之间的音乐,往往带着一种天然的喜悦和幸福。虽然词曲质朴,但掩映不住创作者和演唱者的热情。
01《天上太阳红彤彤》
词:许文幸
曲:宋扬
这首歌的原型是广泛流传于江西地区的《采茶谣》。每年谷雨时节,采茶姑娘上山采茶时,总要唱起柔婉抒情的《采茶谣》。改编《采茶谣》的作者是曾在长沙工作的音乐家宋扬。抗战胜利后,他在长沙河西左家垅的清华中学教音乐。由他创作的《天上太阳红彤彤》、《一根竹竿容易弯》、《两口子对唱》等歌曲,当时广泛流传于学生和青年中。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长沙成立工人文工团,宋扬任团长。此时,另一位音乐家、抗战时创作《沅江船夫曲》的易扬也来到长沙,参加了市工人文工团。宋扬请易扬将已流传开的《天上太阳红彤彤》配成四部和声,使这首歌更为完美,从此广为传唱。
“天上太阳红呀红彤彤,心中的太阳是 *** 。”质朴的文字融合热烈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人民对一代伟人 *** 的敬仰与爱戴。
02《浏阳河》
词:徐叔华
曲:唐壁光
《浏阳河》这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多年来一直为人传唱,熟悉的旋律穿透几代人的岁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之歌诞生之初却仅仅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曲调旋律也和大家所熟知的不一样。
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当时湘江文工团一批搞文艺工作的年轻人被分成几个工作队下到田头采风,那种热腾腾的生活 *** 感染了他们中间的每个人,尤其是徐叔华。一天,徐叔华正在田间转悠,听着独轮车碾过泥土时那欢快的咿呀声,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丰收时农民在田埂上推送粮车的那一幕。那一刻灵感击中了他,于是他连夜创作了花鼓戏《推土车》(后改名为《双送粮》),《双送粮》一共分三段,反映农民翻身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今天的《浏阳河》便是其中第三段。
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歌,经过接待方再三斟酌,决定把《双送粮》的第三段单独分出来唱,并以第三段的第一句歌词“浏阳河”作为歌曲名,于是乎,《浏阳河》开始被作为独立的歌曲传唱开来。
六十余年来,浏阳河作为中国的经典民歌,被无数演唱家用不同的风格与方式进行了演绎,然而无论形式如何改变,歌曲中那份纯朴真挚的感情却始终如一。
03《洞庭鱼米乡》
词:叶蔚林
曲:白诚仁
如果你曾在一个人的清晨,闭上眼睛,伴着微风与朝露听起这首歌,你一定能感受到洞庭湖水天一色的风光,鲤鱼成群在十里稻花香里游曳,自由幽远的心境也就和湖水一起荡漾开来,所谓“身临其境”也就如此。
而该歌的曲作者白诚仁花了3年的时间,通过亲身经历,才终于创作出了这自由高亢的旋律。再加上湖南民间的高腔唱法,使得整首歌曲极具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而这首歌的演唱者是已故湘籍著名男歌唱家何纪光,此曲也是他的成名曲之一。何纪光率先创立了新型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融入歌曲中,一嗓子招来八百里洞庭浩淼,使得整首歌曲极具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每一声高咏,每一声低吟,都是对洞庭的赞美,都是对家乡的热爱。
而这首歌由于需要很高的演唱技巧,加上何纪光的演唱过于经典,曾导致一度无人敢于翻唱。
今天介绍的三首曲目中,有没有你心中的金曲呢?快为你喜爱的金曲投票吧。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