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来源:红旗文稿
编者按:党和人民事业要继往开来,就要有新生力量。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 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绿色难题。”为学习贯彻 ***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围绕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的“七种能力”,特刊发一组笔谈。
提高政治能力 担负政治责任
董振华
*** 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七种能力,这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政治方向问题就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机盎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枝独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的制度优势,都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发轫于中国 *** 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内生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创新力量和实践力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必须一以贯之。中国 *** 近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伟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 ***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
练就政治慧眼。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这不仅是中国 *** 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强大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且也是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薄弱的问题提出来的。这些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之所以不够强,究其原因,就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锻炼不够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导致面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急重险难的任务,往往是头脑不清、反应迟钝、决策不力、行动滞后。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就要练就火眼金睛,做到“眼睛亮”,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效 *** 腐朽思想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顺利地发展;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做到“见事早”,及时发现一些潜在性、隐蔽性、苗头性问题;要举一反三、未雨绸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做到“行动快”,切实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
加强政治历练。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牢记自己“ *** 员”的第一身份,做到知行合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定,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任何情况都不动摇。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谋事多想政治标准、办事多想政治要求、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打折扣、搞变通,决不能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两面派,不能以改革创新之名自行其是,更不能背离中央要求另搞一套,要始终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在实践磨炼中强化政治担当,敢于担当、履职尽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抓工作、谋事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攻难关、克险阻,危急关头敢挺身、困难面前敢碰硬、阻力面前敢担当,逢山敢于开路,逆水继续行舟,多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多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经风雨、苦心志、壮筋骨,方能练就一颗“大心脏”、磨出一手“硬茧子”、锻造一身“硬身板”,把自己锻炼成为烈火真金。
加强理论武装。 *** 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只有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带领人民走对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和战略问题上,我们要有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要自觉用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四个自信”。要在通过学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改造客观世界,通过历练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不忘初心、抖擞精神,担当使命、砥砺作为,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为坚守 *** 人的精神家园、实现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作者: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练实基本功 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韩宪洲
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任务,干部能力是否跟得上,关系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全局。 *** 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七种能力”的明确要求,“七种能力”中的第二种能力便是“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年轻干部唯有准确把握调研特点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绿色实践难题,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准确把握特点规律,增强科学性。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研究工作也不例外。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一是调查研究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降低要求,必须坚持高标准,切实用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调查研究工作。二是调查研究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做到“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大都是“地平线”以下的工作,不显山露水,平常很难看得见、摸得着,短期也难以看到效益,一时出不了政绩;调查研究工作,是经常要做、人人要做的工作,但人人能做的工作,未必人人愿做,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好,这也是调查研究工作贵在经常,难在经常的原因所在。三是调查研究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虎头蛇尾,必须突出全程抓落实。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开端、发展、终结的过程,没有“中间过程”,就无所谓结果。开展调查研究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把功夫下在过程中,重视每一步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切实把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抓实抓到位,才能确保最终质量。
运用科学方法,增强有效性。开展调查研究,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只凭热情和干劲也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防止一个“高”字。不要以为自己是领导或上级机关,就自以为是,觉得比别人站得高、识得广、看得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际的情况群众最了解,存在的问题群众感受最深,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最有发言权。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5天中,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形成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 的正确决策。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克服一个“怕”字。下基层调查研究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凭经验看问题,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变化发展了的情况,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对基层为了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的一些探索,要鼓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对实践证明是对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错的及时纠正。三要坚持科学分析的原则,避免一个“浅”字。不下去是官僚主义,下去了走马观花转一圈,仅仅了解一些表面情况,收集一摞素材,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就是 *** 。四要坚持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的原则,力戒一个“空”字。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下,盯着问题走,走一路思考一路,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调查研究的成果帮助决策,切实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
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 总书记在正定开展调查研究时,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直接下乡、下厂、入户的工作作风,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了很好的示范。一要尊重事实,不先入为主。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开始阶段听到的情况和意见,仅仅是表层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才能触及深层和本质。因此,在调查开始阶段,对被调查者不要轻易表态,对调查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二要深入细致,不走马观花。“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不深入到事物内部,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必须在“艰苦深入”上用气力、下功夫。不能浮光掠影,要扑下身子,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如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很特殊、很典型、很重要,要设法核实清楚,不能听风就是雨,未经调查论证和分析判断就信以为真,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三要把握全局,不以偏概全。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只有对事物的掌握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通过多种分析、比较和选择,抓住事物的本质。调查前,要慎重考虑调查范围、对象和重点问题,调查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查后要辩证思考分析,做到有事理分析,有数据支持。调查研究的结论往往是领导实施决策指导的重要参考,为此,不能单纯盯着理论性问题兴师动众搞调研,也不能只是绕着调查对象反映的初步资料想问题,而是要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各信息之间是否还有其他联系,是否已暴露的问题背后还有其他问题,结论是否符合基层实际,让人信服。四要实话实说,不报喜隐忧。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为此,要有坚持真理的胆量和勇气,自觉把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要求、帮助解决疑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能力高不高,态度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把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就一定能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作者: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提升路径
周叶中
科学决策是科学执政、合理行政的基础,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也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 *** 面临的决策环境、决策内容、决策目标等均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错综复杂,这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决策素质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因如此, *** 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一,意义重大。
树立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是前提。思维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树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统揽全局、把握规律的战略思维,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前提。 *** 总书记强调,“要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战略思维是所有领导干部都应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战略是大局中的战略,大局是战略中的大局。树立战略思维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 *** 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这实质上是要求领导干部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维度的全局性把握:一是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有深入的全局性认知。只有基于这种全局性认识,才能真正对国家治理的实际基础,人民的现实诉求等心中有数。二是对国家治理过程中各种情势、问题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有全局性研判。只有基于这种全局性研判,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才能科学地抓大放小,取舍有度。三是对整体性和局部性工作有全局性协调。只有基于这种全局性协调,地区、部门工作同党和国家的整体事业才能相得益彰、全面推进。四是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全局性统筹。只有基于这种全局性统筹,才能在不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和调查研究方法是基础。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有效掌握真实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调查研究的决策方法。 *** 总书记深刻指出,“求真务实是 *** 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方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愿意听“真话”、鼓励讲“真话”,积极获取真实情况,并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只有敢于求真,科学决策才有现实基础,才能把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务实”上出真章,不“务实”的决策只是流于形式的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科学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敢“干”、能“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正如 *** 总书记所言,“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 员要会干实事,多干实事,不是应付上面,更不是图虚名”。
求真务实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去落实,调查研究是求真务实的主要实现途径,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因此, *** 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决策过程中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经方法和程序,而且要做到深度调研、综合调研、全面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扎实、有力的支撑。
提高民主决策水平是核心。 *** 总书记强调,“作决策一定要开展可行性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这里的“多方听取意见”实质上是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应有之义。同时,党的执政宗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等,决定了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核心环节,是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民主决策是决策目标科学性、决策过程科学性和决策质量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做到民主决策,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过程始终置于人民的监督下,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获得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提高领导干部民主决策水平,首先要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的民主理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牢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其次,要明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最有力的依托,必须积极推动人民参与公共决策。 *** 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只有积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获取科学决策最大的底气。最后,要积极推动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切实通过常态化制度,有效参与到决策之中。
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是关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决策是依据法律以合法的形式作出,其科学性才有基本保障。同时,依法进行的决策,因其稳定性、规范性、现实理性等得以提升,从而成为其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法治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对法治理念、法治价值的认知、认同,对法律的敬畏、维护和恪守,从而充分运用法律方式处理公共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法治化、科学化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特别是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三是加强对决策活动的法治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体系内部监督和社会、公民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努力提升决策监督力度。
(作者: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做改革实干家
赵 亮
*** 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年轻干部要努力提高改革攻坚的能力,发扬改革精神,遵循改革规律,掌握改革方法,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成为有决心有担当的改革实干家。
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保持刚健勇毅的改革勇气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改革推进到今天,面临着更加深层次问题和各种固化利益的羁绊和阻力,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破除阶层利益固化、行业垄断利益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等“拦路虎”“绊脚石”,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担当,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的刚健勇毅,成为有决心有担当的改革实干家。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推动改革的实事求是派。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全面推进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凭借一腔热情,为了改革而改革。哪些需要改革,哪些永远都不能改;哪些必须马上改革,哪些可以缓一缓再改;哪些必须全面改革,哪些应当补充完善;哪些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哪些要以另外的方式进行改革,这些关涉改什么、什么时候改、改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改的关键问题,都不是靠主观想象和武断决定的,一切都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
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 *** 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 *** 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是能力问题。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解剖,要挖得深、剥得细、辨得明,由浅到深,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指出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充分剖析依附于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找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症结,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改革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没有亿万人民的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40多年来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广泛参与。改革是群众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凝聚发展动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改革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路线。这些年来,正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在未来的改革中仍然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在工作中使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从而真正发挥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坚持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作者: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培养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杨 斌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不仅是对年轻干部的急迫要求,而且是对所有新时代肩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干部们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外部环境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今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培养提高。
应急处突,并非小概率事件,从全局和长期来看,突发事件与灾害危机频度高、损失重、影响大。以自然灾害为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就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进一步引发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问题。可以说,如何加强和改善应急管理、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 *** 和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每一个干部的常态化基本功。
作为应急处突的关键力量,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可以着重从三方面提高。
提高主动预判能力。危机与突发事件往往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非空穴来风。“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也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应急处突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切实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保持清醒头脑,不墨守成规、不搞教条主义,尽可能把风险和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掌握工作主动权。”这就需要干部提高政治判断、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能力,靠预见性、洞察力和工作经验来规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确保应急处突工作扎实高效落实。大量应急处突的失败案例,根子常在“重处置, 轻预防”,一些干部的应急工作意识中仍多为事后被动型,资源分配向应急管理倾斜而对风险管理投入不足。关口前移、平战结合,首先是干部能力要向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上进行积极转变,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从细节上、程序上克服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努力把风险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提高掌控化解能力。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灾害与突发事件往往表现出多发突发、时效性强、决策时间短、控制难度大、力量多元、协调复杂、媒体参与广、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应急处突工作又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征,面对灾害与突发事件,能否快速高效处置应对,是对干部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和工作智慧的重要考验。战时的应对与处置,看起来是在关键时刻的“灵机”水平和技巧,但其实真正考验的,却在干部的平时积累和经常冶炼。“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临时抱佛脚,情况懵懂,是出大问题的根源。这就要求干部要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通过日常小矛盾局部冲突化解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人在事上磨,遇险不慌张,各种风险挑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周密预案,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依靠群众、求益专家、群策群力、大胆决断,敢冒风险,才能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危机中的决策,一定不存一点侥幸之心,不逞一丝无谓之能,不冒一分取巧之险。干部的应急处突掌控力,特别表现在时机的把握上,要根据对事件的准确分析判断,掌握好决策时机和节奏,不能囿于常规,按部就班,推迟决断,错失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局面,做好正面解释疏导,稳定人心鼓舞士气,了解社会关注焦点,组织力量灭源断火,防止事态升级扩大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影响。
提高复盘完善能力。“吃一堑,长一智”。对提高能力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要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趁热打铁,就地总结,深刻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不讳言责任,不掩饰过失。要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突发事故调查机制,将调查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从教训中深度学习深刻反思,把事后学习的经验教训反馈到事前的风险防范中去,及时优化应急预案并进行针对性演练。
事前的主动预判、事中的掌控化解、事后的复盘完善,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做好应急处突工作,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统一起来,不能偏废,达到一种有机的平衡。
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工作中显性体现出的是一种能力,但究其根本还在一个干部的立场、思维上。应急处突工作,最能体现干部的政治立场、为民价值观与战略决断力。比较中外应对这一场突如其来影响全局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决策与截然不同的成效,最能体现以 ***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国 *** 人的初心与使命。持续做好应急处突工作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而是一项全局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事关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所有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这一能力的极端重要性,主动自觉地锻炼提高,在自己的工作中压实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传导压力,让所有与应急处突有关的力量都能“动”起来、“合”起来。
提高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是一项急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落实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高标准要求,真正做出实效,就必须在应急处突的实践中锻炼干部,增强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思维水平,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突工作各环节的全面能力。同时,中央和各级组织部门应当把应急处突能力培训和考核,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内容,从制度上保证切实提升各级党政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
(作者:清华大学副校长)
提升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能力
曾德亚
*** 总书记在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年轻干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干事创业、奋斗出彩,须臾离不开深入扎实的群众工作,一定要按照 *** 总书记的要求,聚焦关键环节发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紧跟时代步伐,把群众变化把握得更准。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国内问题互相激发,利益问题和思想问题互相交织,网络问题与现实问题互相呼应,群众工作的对象较以前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年轻干部要善于把握群众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类别和不同性质的问题,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把握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耐心细致、入情入理、精辟透彻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的变化,准确判断群众需求,统筹协调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保持血肉联系,把群众感情培育得更深。 ***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对群众有多亲,群众就把我们看多重;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要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建立健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主动地、经常地深入群众,走进街头巷尾、居民楼院、饭馆超市,坐公交、进医院、入市场,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增强对群众的亲劲。要时刻关注群众思想情绪,广泛了解青年学生、务工青年、新社会阶层、特殊人群等各个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敏锐洞察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要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读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真正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把与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结得更加牢固。
解决急难愁盼,把群众利益保障得更好。 *** 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要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铸入灵魂深处,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抓住一切同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主动让群众说,耐心听群众讲,发现群众的痛痒,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于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的决策,更是要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通过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听证、媒体问政等多种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确保决策得到群众拥护。要以问题导向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穆青同志曾写道:“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仨书记。”一个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一个是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一个是从河南省委副书记任上离休后回到辉县带领全县人民劈山凿壁、架桥修路的郑永和,他们把群众利益当成最大的事,群众永远把他们铭刻在了心底。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把政绩写到人民的心坎里、群众的笑脸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众工作。越是在深水区推进改革、在新阶段推动发展、在转型关键期化解矛盾,越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用法、懂法、守法,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该让群众知道的要第一时间告诉群众,该让群众表达的要让群众“一股脑儿和盘托出”,该让群众参与的要提供便利条件,该让群众监督的要坚决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努力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安全。
善于宣传发动,把群众力量凝聚得更强。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将群众紧紧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 *** 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引导动员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善于运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宣传教育群众。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设置网络话题,引导群众在互动讨论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架起党群“连心桥”。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说群众能听懂、想听爱听的话,宣传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展示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把群众的心捂得暖暖的、劲儿鼓得足足的。河南疫情防控期间策划推出一系列反映普通群众平凡出彩的战“疫”故事,汇聚起了依靠群众、抗疫必胜的“硬核”力量。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群众的创新创造。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河南邓州探索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入《中国 ***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枫桥经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将这些鲜活经验总结推广之后带动更大范围的创新创造,有效促进工作整体提升。要用开放思维搭建多样平台,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赋予他们更多自 *** 、主导权,灵活创新开展工作,让群众工作更有家感觉、暖色调、幸福感。打通整合志愿服务组织、民间协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等社会组织资源,为群众互动参与、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创造更多平台,让群众工作更接地气、更可持续、更有实效。
(作者: ***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提高抓落实能力应当处理好六个关系
辛 峰
*** 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领导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提高抓党建工作落实能力,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六个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二者不能分割。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抓党建工作落实,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真功夫学习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学深悟透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在抓落实过程中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生活之树常青,实践是第一位的。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干部的业绩来自实践,选干部配班子必须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不能坐在办公室简单“扒拉人头”,要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党建与发展的关系。抓党建是最大政绩,抓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发展抓党建就会抓虚抓空抓成“两张皮”甚至变成 *** ,离开党建抓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失去方向。抓党建与抓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归根结底都是队伍建设。而人是生产力当中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离开人这个根本,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和源泉。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本身就是在抓发展。要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发展成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果。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这些党的重大政治任务,都是考量党建工作成果的“试金石”、“度量尺”。必须拿出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紧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扎扎实实抓好党建工作落实,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务实与创新的关系。务实是创新的根基。离开务实,创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务实既是能力更是作风,是贯彻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创新是务实的成果。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抓党建工作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做到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务实和创新都需要担当。务实体现作风,创新体现水平,其实都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 ***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治“穷”、打虎拍蝇治“腐”、扫黑除恶治“乱”,务的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实,创的都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必须大力弘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精神,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不能离开内容。抓党建应该有必要的形式和载体,但如果只看表面不重实效,搞展板党建、墙上党建、留痕材料党建,就犯了 *** 。党员干部包保帮扶贫困户本来是件实事,可如果去了摆拍照个像就走,就变成了 *** 、过场式帮扶。抓党建必须有实质内容、解决实际问题。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提高抓落实的质量和效率。坚决防止脱离实际、为了开会而开会、为了发文而发文,坚决防止文件空转、体内循环,坚决防止层层陪同、增加基层群众负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对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坚决防止搞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要用好的作风去选作风好的干部,用正确的政绩观去选政绩观正确的干部,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讲道理与干实事的关系。讲道理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干实事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讲道理与干实事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抓好党建工作落实既要干得好又要讲得好。讲道理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组工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既要干出样来又要讲好道理,把党建工作真正抓到根抓到底抓到群众。讲得好是为了干得更好。要让群众知道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鼓励什么,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各级党组织的周围,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真正做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的宣传,不断强化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干实事才能讲出真道理。多干实事是讲好道理的前提。坐而论道很容易导致假大空,干而论道才能赢得群众。一些党员干部怕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根本原因就在于作风漂浮、工作不实,脱离群众自然讲不出真道理。要练就做群众工作这个看家本领,做既能干实事的干部、又会讲道理的干部。
平时与战时的关系。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打胜仗少流血。平时要有平时的思路。牢固树立关键在平时的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多做关系全局的、艰苦细致的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工作,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聚人才建队伍,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多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见成效。战时要有战时的打法。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调度一切可以调度的力量,紧密配合、高效协同,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为应对好各类重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中国经验。这说明,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脱贫攻坚战,都要突破常规工作思维,以非常之策夺取非常之功。
(作者: *** 吉林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