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细节这样吗(什么细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细节这样吗(什么细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细节这样吗(什么细节?)

江畔暮雨纷纷 夕阳西沉

津渡烛影深深 是我在等

江边渡口,有一人伫立。

无论何等安静,四周的景色已经拨弄了他的心弦。

夕阳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的天空下坠,细雨纷纷洒落在江面上,分外寒凉;渡口处是浓浓的烛影,颠簸摇动,几点星光闪烁,分外孤独。

马致远有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却把“夕阳西下”改成了“夕阳西沉”,难道又是传说中的强行押韵?

当然不是。

夕阳西下和夕阳西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虽然都是傍晚的太阳,但缺少映衬时,仅仅在西边落下,有了江河湖海的映衬,会没入水中。

也只有夕阳西沉后,在江边渡口看江面,才特别像烛影深深。

这里存在一个概念,叫地平线,英文horizon,还可以取“海平面”之意,傍晚的太阳在海平面以下,对应的正是西沉。

关于地平线,古人有另一种叫法,名为“天涯”。

我们回头看这整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经过的是如此荒凉之地。

江畔暮雨纷纷 夕阳西沉

更像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宋·辛弃疾]眼睛自上而下,景色徐徐生成,从暮雨纷纷,到夕阳西沉,再到烛影深深,这是最标准的“行程”。

是我在等

是“行程的终点站”。

他在江边渡口看到夕阳西沉如灯烛之光,顺势就瞧见了自己的影子,自然引出了“是我在等”,一气呵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张若虚]原来,那沉入江水中的,也是自己的那一颗不安静的心。

你歌声犹绕耳 清风在侧

恍然发觉 琴案已蒙尘

渡口边最后一面,洒下了句点,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

从江畔到家中,距离很短,然而等待永无尽头,五年前和那个女孩分开以后,他的心一直停留在渡口淘沙处。

窗间烛光微微摇动,从半掩的书本游过,温暖了他的思绪,“你知道吗,这么多年,你的歌声还在我耳边久久回响,每次清凉晚风吹来,好像你就在我身旁”。

可是又立刻发现,近处的琴案,已经遮盖了一层灰土,仿佛纯洁的爱情遭到掩埋,细看来,悬浮在周围的余粒,浑似点点离人泪。

当日罗带轻分 缘定今生

时光一去如梭 似你穿针

刘仙伦有言: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

许嵩和刘仙伦一样,都是由声入情。

罗带轻分

写的是离别。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宋·林逋]古代男女定情时,通常用香罗带打成心形的结,所谓同心结,寄意同心相怜。

轻分和结未成,也就不言而喻了。

类似的还有:

罗带惹香。

断离肠。[唐·温庭筠]

空持罗带。

回首恨依依。[唐·李煜]

罗带轻分。

此去何时见也?[宋·秦观]

缘定今生

拆于缘定三生。

卢挚有言: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

纳兰性德有言: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留君不住从君去。

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天涯离别苦,不管是缘定三生,还是缘定今生,都是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坚定信仰;如果甜蜜常伴,谁会耿耿立誓。

就像异地恋,每次分开,都是哭着翘首以盼,哪怕上一秒刚刚亲吻话别,不胜依依;因为不知道这次分开,会不会永远不见。

若生命能够轮回

无论几次也与你相随

——秒速五厘米

时光一去如梭

岁月如梭的扩写。

梭是梭子,织布用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名叫织布梭;一旦运转起来,十分迅速,所以才拿来比喻时间过得快。

它是这么运转的——

织布时,把梭子放入其中,从一边导向另一边,循环往复,词语“穿梭”就是这么来的。

我特意制作了一张动图,感受更加直观,梭子快是一方面,来回活动也频繁,好似一个人在追着什么,却永远追不上。

似你穿针

像你穿针。

写针没写线(穿针引线),就像写琴没写瑟(琴瑟和鸣),这足以说明主人公的痴情,尽管那个女孩已经离开多年,也杳无音信,可是他的思念从没断过在岁月的长河中来回穿梭。

魁星未拜 禅门苔上屐痕

到访三五痴心人

七夕有拜魁星的习俗,且适宜在月光下进行,所以主人公到了禅门却未拜,与他一样的还有三五痴心人。

对于七夕祈愿,显然这里结合的是现代思维。

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的人,屡见不鲜。

谁会在七夕那天拜魁星,等明月?

唯有痴心人。

夜幕垂 鹊桥会 七夕的念想

皎月归 我轻随 烟火对影赏

这些痴心人从家中辛苦赶来,打动了上天,夕阳西沉暮雨纷纷之后,终于在夜幕降临鹊桥相会时迎来了一轮明月。

这正是拜魁星的好时刻。

烟火

不是烟花,而是祈愿用的香火。

对影

源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是欣赏,而是敬辞。

一种传统礼仪。

拜魁星的主人公,正在虔诚祈愿,嘴里还念念有词,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亦如是,就像两个人在互相行礼,这正是烟火对影赏。

小城老街上 有情人执手同徜徉

夜幕垂 鹊桥会 七夕的念想

你没归 我独醉 情话无人讲

也就不用讲 且把浓情化作诗两行

最后的歌词,在于收尾和让情感升华,我会在视频中做总结性陈词,文章里就不展开了,照例写一些话吧!

到这里是1866个字,虽然从头至尾算是解读完了,但也确实省略了一些之前想讲的,比如“津渡”“纷纷”“深深”“清风”“蒙尘”“穿针”“苔上屐痕”“化作诗两行”等等,都不是字面意思,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穿针”是七夕的承接,“缘定今生”是拜魁星的承接,这些词是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词的背后也有着更为精彩的故事,但不得不省掉,太占篇幅了,我只把我认为重点的地方做了仔细讲解。

如果有机会,如果我时间充裕了,我肯定会回过头重新整理,到时候做个一小时的解读视频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我也必须说清楚,这是我的个人感受和个人解读,我一直这么说。

所以对于这首歌的背景故事,我依旧只是看看。

我原本想把《如果当时》和《七夕》结合来讲,虚构出一个爱情故事,但最后发现《七夕》只讲故事,不做基本的解读,那些意境很难被感受得到,所以《如果当时》我只提及了一下,《七夕》,也只扩写了两个段落。

两首歌不相干,但故事性都特别强,值得“编织”。

《七夕》虽然在许嵩的古风歌曲里存在感不强,却写得严丝合缝,如果排名“许嵩的歌曲中哪一首写得最精彩最细节”,我个人认为《七夕》能排前三。

我也是“爱屋及乌”,最近这几天,晚上都在听《七夕》,边听边写,写写改改,仓促中算是写完了。

如何剪辑,我也想清楚了。

需要注意一下,我找的那个织布机不一定就是最早的织布机,但符合古代的运转方式,也和歌词对照。

最后说一下这首歌的时空感。

时间上很明显,从夕阳西沉到夜幕垂,伴随暮雨纷纷和皎月归,空间上也很明显,从江畔到家中再到禅门,小城老街逛一圈,逛完回家独自醉。

这种时空感,我其实见怪不怪了,这是许嵩的歌词里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断桥残雪》《庐州月》《山水之间》《半城烟沙》能让我扩充出一个完整凄美的故事,就是因为歌词的时空感太强。

认真研读起来,其实还可以把想象发挥得更大,比如一开始直接让主人公置身于江面之上,游历一遍“离别之江”,他坐着乌篷船上岸后,再起笔写景,毕竟“津渡”不止渡口的意思。

好了,说到这里吧!废话太多了。

更多细节这样吗(什么细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