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nm芯片带来的突破及对商业的影响(2nm芯片带来的突破),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nm芯片带来的突破及对商业的影响(2nm芯片带来的突破)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nm芯片带来的突破及对商业的影响(2nm芯片带来的突破)

近日,由《科技日报》评选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排在首位的就是:首次制成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即将迎来突围吗?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连接电极的栅极尺寸越小,晶体管的尺寸就会越小,芯片上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芯片的性能就会越高。

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会导致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这个被称为“摩尔定律”。

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缩小。但随着尺寸的缩小,问题也开始出现,比如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等,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

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纳米以上,2016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在《科学》期刊报道了团队利用金属性碳纳米管材料和二硫化钼,实现了物理栅长仅为1纳米的平面硫化钼晶体管。

2022年,人类又再一次向摩尔定律的极限发起挑战。这一次,中国人扮演了探索者的角色。

为进一步突破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清华大学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MoS_2)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0.34纳米。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3月15日的《自然》杂志上。

石墨烯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终于被实验性地体现在芯片上。专家评价:这项新工作将栅极的尺寸极限进一步缩小到仅一层碳原子的厚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打破这一纪录是非常困难的。

二维薄膜的运用将会带来柔软、透明、高密度的芯片。如果使用新材料,就有机会实现全柔性的手机——其CPU、存储器都是软的,而且更加节能。

如何让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什么时候可以造出更小的芯片?栅长的缩小只是一个维度而已,对于芯片而言,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维度。

比如,还需要配合沟道的微缩,需要借助光刻机,要通过极紫外光刻将沟道进一步微缩到5纳米。

不管怎么说,中国人已经造出了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而且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沟道微缩及大规模芯片集成等工作,中国芯片的突围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中兴已量产7nm芯片##华为能绕开美生产芯片吗##多家芯片公司援手华为#

更多2nm芯片带来的突破及对商业的影响(2nm芯片带来的突破)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