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陈旭巧
这件1934年的党证,纸质,表面泛黄,略带污渍,现为国家二级文物,由 ***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收藏。
这本看似普通的 *** 党证,却饱含了一位平凡女人背后的坚毅与刚强,她就是才溪当地著名的山歌能手、“模范三连”中的一员王秋连。
“三千男子扛枪打天下,三千妇女拿锄建家园”,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才溪区80%以上的青壮年奔赴前线,家中仅剩老弱妇孺,繁重的生产任务无疑就落在柔弱的才溪妇女身上。她们独立果敢、刚强坚毅,成为红军的坚强后盾。当年 *** 曾脱口称赞:“才溪妇女能顶半边天”。其中,“才溪三连”———王秋连、卓才连、陈三连,更是才溪妇女当中的典型代表。
1929年7月21日,在红四军的策应支持下,才溪举行了武装暴动,“打倒土豪劣绅”“没收地主土地”的革命呼声,猛烈地涤荡着一切反动势力,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才溪区拉开序幕。王秋连就在这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成为才溪区乡苏妇女代表,号召才溪妇女同胞扩大生产、支援前线。
王秋连还是山歌能手,她把日常的新鲜事编成山歌唱出来,与广大妇女用山歌动员热血男儿当红军,还带头动员自己的丈夫孙松发上前线。
就在丈夫入伍集训前,他们3岁的儿子因患天花夭折,不久女儿也不幸病故。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使身为家中独子的孙松发犹豫起来,想放弃参军。但同样悲痛欲绝的王秋连,在大义面前却没有迟疑,她擦干眼泪,用质朴的才溪山歌说服丈夫参加红军,“红旗插出日日新,我夫出去莫挂心,一心一意为革命,无子过世也甘心”。孙松发被妻子的深明大义感动,第二天毅然上了前线。可是王秋连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第二年丈夫就在上杭岩下山与敌激战中牺牲了。得知噩耗,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偷偷跑到后山孩子的坟地上放声痛哭,整整哭了一天一夜。
失去丈夫、孩子的王秋连,内心变得更加坚毅,一心扑到革命事业当中。她在大部分青壮年上前线、农田荒废的情况下,主动带头拿起犁耙,学着男人的样子犁起田来。起初,她站在田边看上了年纪的男人用牛,然后跳下田去学,一天几遍,三五天后,终于学会了用牛犁耙田。她又一个个教会其他妇女同胞。不久,大伙都变成犁田能手,成为生产劳动的主力军。
王秋连这位乡苏妇女代表,始终带头做表率,犁田耕作、扛梭站岗、夜赶军鞋……样样敢为人先,在她影响下,才溪妇女以乡为单位,自发组成耕田队、宣传队、运输队、洗衣队、草鞋队,成为红军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员,妇女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才溪成就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3年6月,在上杭县委号召扩大红军复光运动周中,在才溪区党团的领导下,王秋连等135名同志积极响应,正式加入了中国 *** ,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1973年8月,60多岁的王秋连被推荐为党的“十大”代表,出席了在京召开的 *** 第十届代表大会。
1969年王秋连亲自把这本 *** 早期党证捐赠给 ***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